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2-19 10:04:00的发言:"可见,一个人的活动不仅仅是永远在选择环境,同时也可能被环境所选择,上面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不由衷”、“情不自禁”、“力不从心”等等正是倾向于后者。"
这些最终还是基于人的认识进行比较和选择.
但是,能说人的行为都是主观认识的比较和选择的结果吗?我觉得你强调过主观认识以事实为依据,可是这里却是说著说著反过来把行为结果的事实归之于是基于人的认识进行比较和选择,是否说得过去呢?
另外,看了你的《边际效用的测量 》觉得你好像可能没有发觉效用最大化原理和等边际原理与边际效用下降原理存在着不可并存的矛盾。你说最大化原理是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效用的那些物品和服务。但是,倾向于选择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是符合最大化的,有可能符合有可能背离事实上的效用最大化,这点你好像已经与我刚刚达成共识,最大化原理只是指导人的行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理,而不是行为的结果本身就一定是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可见,“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效用的那些物品和服务”这个过程不都是效用最大化的,最大化原理只是作为人的倾向选择的行为指导原则。等边际原理是人的行为达到效用最大化时的原理,即主体耗费的时空(空间上的物品与时间)效用无差异;边际效用下降原理,是指主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化这个奇点之后才产生的,在这个奇点之前不可能产生下降,这些都是主体对环境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行为没有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因造成的,既然下降就不可能效用最大化与效用等边际。当然,心理的预期可能会有下降,就是股票的买卖,上市公司此刻的业绩和资产并没有贬值可是人们的预期使它价格贬值,但这不是价值的贬值。请pengleigz兄再看看对照你的表述:
3、效用最大化原理
“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效用的那些物品和服务。”(《经济学》P62)。
4、边际效用下降原理
边际效用是指新增一单位物品时所带来的新增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出,当某物的数量增加时,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5、等边际原理
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等边际原理,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时候,该消费者就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经济学P65)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9569-1-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9 11:17: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