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12-18 23:27:00
好了,此帖我就谈到这里为止了.总之,对生命本性的认识,这就是你们研究"价值"的理论根基.你们至少应该懂得区分非生命与生命的不同,懂得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这两种认识手段的适用领域.我建议你们多参与<两年全职研究心得>一帖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09:31: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2-18 14:27:00的发言:

117楼:

1、我承认客观实际的存在,但我们不一定知道。

2、认识指导人的行动,不是说行动和认识没有偏差。出现偏差时,我们可能会改变认识或者调整行动。

3、我们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活动比起符合客观实际来,应该更符合认识。因此,我是从认识这个角度来定义价值的。这个定义和你的认知价值相似。

因此,我认为,在研究人的活动时,你的客观价值标准是多余的概念。

然而,我觉得在“研究一个人的活动时”客观价值标准不是多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活动不可能完全绝对由这个人的主观意识所支配。说这句话可能你(包括许多网友们)并不赞同,但是,在我的研究中(特别是生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发现一个人的活动不可能是完全从内心自发、纯粹意识形式的控制活动,而是受到生理上、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有几句话分别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不由衷”、“情不自禁”、“力不从心”等等,就是表达了主观上显意识的无能为力,就是说最后所作出的选择与决策都是主体所不情愿的,都是经过主体的心理与生理、自身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博弈斗争之后的活动。我们人类为什么会有“痛苦”这种情绪呢?我认为正是由于神经中枢系统为主导的主观意识不能随心所欲的决定结果所致的挫折感。

我当初提出“泛系统价值论”正是认为子系统是在一个更大的参照大系统中与其它系统之间存在着博弈、较量,这种过程是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可见,一个人的活动不仅仅是永远在选择环境,同时也可能被环境所选择,上面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不由衷”、“情不自禁”、“力不从心”等等正是倾向于后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10:04:00

"可见,一个人的活动不仅仅是永远在选择环境,同时也可能被环境所选择,上面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不由衷”、“情不自禁”、“力不从心”等等正是倾向于后者。"

这些最终还是基于人的认识进行比较和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10:34:00
以下是引用pengleigz在2008-12-19 10:04:00的发言:

"可见,一个人的活动不仅仅是永远在选择环境,同时也可能被环境所选择,上面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不由衷”、“情不自禁”、“力不从心”等等正是倾向于后者。"

这些最终还是基于人的认识进行比较和选择.

但是,能说人的行为都是主观认识的比较和选择的结果吗?我觉得你强调过主观认识以事实为依据,可是这里却是说著说著反过来把行为结果的事实归之于是基于人的认识进行比较和选择,是否说得过去呢?

另外,看了你的《边际效用的测量 》觉得你好像可能没有发觉效用最大化原理和等边际原理与边际效用下降原理存在着不可并存的矛盾。你说最大化原理是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效用的那些物品和服务。但是,倾向于选择出来的结果不一定是符合最大化的,有可能符合有可能背离事实上的效用最大化,这点你好像已经与我刚刚达成共识,最大化原理只是指导人的行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理,而不是行为的结果本身就一定是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可见,“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效用的那些物品和服务”这个过程不都是效用最大化的,最大化原理只是作为人的倾向选择的行为指导原则。等边际原理是人的行为达到效用最大化时的原理,即主体耗费的时空(空间上的物品与时间)效用无差异;边际效用下降原理,是指主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化这个奇点之后才产生的,在这个奇点之前不可能产生下降,这些都是主体对环境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行为没有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因造成的,既然下降就不可能效用最大化与效用等边际。当然,心理的预期可能会有下降,就是股票的买卖,上市公司此刻的业绩和资产并没有贬值可是人们的预期使它价格贬值,但这不是价值的贬值。请pengleigz兄再看看对照你的表述:

3、效用最大化原理

“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效用的那些物品和服务。”(《经济学》P62)。

4、边际效用下降原理

边际效用是指新增一单位物品时所带来的新增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指出,当某物的数量增加时,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5、等边际原理

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符合等边际原理,即在消费者的收入固定和他面临着各种物品的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一美元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的时候,该消费者就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经济学P65)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9569-1-1.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9 11:17: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11:40:00

124楼:

所以我把效用定义为认识的范畴,三大原理在预期上是成立的,即人们按这个预期来进行活动,而活动的结果可能并不符合这三大原理,于是人们会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预期,而调整的过程还是遵循三大原理的.

你引用的是我引用以前的理论,我的推论在后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12:05:00

希望能看到你在后面的推论!建议pengleigz兄以后在论述价值概念时强调自己的价值概念是在认识预期上的价值即认知价值,像我这样认为还存在客观价值的人避免许多误解!如果按照你上面的论述,我相信我们应该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支了。

[em1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9 13:01:00

推论后面有.定义可能还是要强调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