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8-12-25 16:47:00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5:52:00的发言:你说这还有什么好争的。n大学院派高手也搞不过一个民科是正常的,因为他根本就不跟你打一套牌,而且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你要认真对待你绝对会疯掉,你要一笑置之又有失科学精神,毕竟人家是已讨教的形式上门的。

其实,如果说这种讨论有意义,也许意义就在于其“外部性”(许多人都已提到这一点了)。

只要讨论能够向大家暴露这些人(我不使用“民科”来称呼他们)是什么成色(或者,货色),就足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6:53:00

讨论中,还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会说“这些人”看问题更全面、更贴实际,不像一些人“死抱着教科书不放”、“跳不出学院的牢笼”。

这里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指出“A对B的批评”是“有误的”,便是“死抱B不放”的充分条件?——这些是一些人的想当然的逻辑。

无论“A对B的批评”多么荒唐,似乎只要A愿意批评B,A就是值得鼓励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04:00

还有一个问题:

国内经济学教学、教材、研究参差不齐,常招人诟病,于是“经济学”本身便常招人诟病。

一些人饱受这种教育之苦,甚至一提“经济学”就咬牙切齿,每当一些人开展“批驳”,便引起共鸣。这时,每当另一些人开展“反批驳”,这“另一些人”便成了受攻击的对象——攻击中最常用也自认为最有力的工具便是说这“另一些人”是一帮“死教条”、“死抱书本”、“不知创新”的保守派。

在这样的情形中,其实所谓“争论”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成了谋求自己地位或发泄自己心中郁闷的方式。

结果,不过是不欢而散,各行其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10:00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5:52:00的发言:不过,我觉得,比如经济这门学科,其实民科很多都来自第一线,他们观察的现实自然有支持他们怀疑的论据,而学院派是否对应该这种来自社会最前线的质疑有着包容的反思态度,在科学角度(当然不是他们的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呢?

如果“学院派”本身还不很了解“已有的理论”,如何“在科学角度”重新审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16:00

“包容”是必要的,也是相互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25:00

...... s版主威武啊,一下刷了一页!

即便我们坚信自己是对的,也应该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器量。更何况大部分情况自己也不是那么肯定。。。

总之我相信大家都同意:争论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为了真相只有一个。

还是把话题拉回来,我继续潜水围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4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8:3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4 23:46:00的发言:比如,在现有的认识、科技水平与测量工具等等可以较为确定你已经严重缺钙,再不补充就要引起骨质疏松症或者已经是骨质疏松症,再不补充可能会瘫痪,你还是不听别人言,那么,你就吃亏在眼前的机率大大提高了。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判断“严重缺钙”的操作方法,不是你们这类人提出来的。

你们也不可能提出可操作的检验方法。

请问:现在的判断“严重缺钙”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我这类人是什么人?

你凭什么可以肯定?我们也不可能提出可操作的检验方法?请说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45:00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7:25:00的发言:即便我们坚信自己是对的,也应该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器量。更何况大部分情况自己也不是那么肯定。。。
总之我相信大家都同意:争论不是为了输赢,而是为了真相只有一个。

与大家免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器量”,并不是用来激励变本加厉的。

另外,经济学不是侦探学,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真相”——至少人们的价值判断可能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4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8: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4 23:46:00的发言:至于“相对”到什么“程度”或“地步”,才算“不形而上学”呢,这就看在现有的认识、科技水平与测量工具等等下,这个人的行为是否能利用这些条件而言

说这些,不如具体给出一个可操作的测量方法。

类似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有什么意义吗?

不过,是在同义反复而已。

叫你看看:《数广义效用论与效用基数和效用序数问题 》与  《需要和价值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物品(系统)功用价值与健康医学的经济学原理 》 等等,为什么不看?

类似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谁人说过?请问你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47: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7:40:00的发言:请问:现在的判断“严重缺钙”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我这类人是什么人?你凭什么可以肯定?我们也不可能提出可操作的检验方法?请说清楚!!!

那就请你提出一套如何测量“严重缺钙”的检验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50: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7:46:00的发言:叫你看看:《数广义效用论与效用基数和效用序数问题 》与  《需要和价值与边际效用以及功用(能)的关系》、《物品(系统)功用价值与健康医学的经济学原理 》 等等,为什么不看?

类似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说出一大堆?谁人说过?请问你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吗?

有意思,难道你真地不知道“类似的话”指什么?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4 23:46:00的发言:至于“相对”到什么“程度”或“地步”,才算“不形而上学”呢,这就看在现有的认识、科技水平与测量工具等等下,这个人的行为是否能利用这些条件而言

说这些话(“类似的话”),不如给出一个可操作的方法。

仅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5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8:3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4 23:46:00的发言:请问你吃饭之前时知道自己这一餐正要吃的饭是多少?可能你会说不知道。不错,由于胃口的好坏会有不确定性,有时可能一碗饭有时可能两碗饭,

这与你们想设计的“对价值量的度量”,是两回事。

“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饭”,与“如何测量吃了多少饭”,是两回事。

Do you know?

你们的“价值量”的测量,就类似于“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饭”?

你确定自己看明白了275楼?断章取义的摘句子这是讨论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53:00

为了怕某些人就是看不明白。这里特说明:所谓“严重缺钙”的检验方法,是一种比喻,也是结合某些人自己提出来的例子。

请某些人直接给出自己设计的测量方法。不要去谈什么“相对的”之类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54: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7:5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8:3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4 23:46:00的发言:请问你吃饭之前时知道自己这一餐正要吃的饭是多少?可能你会说不知道。不错,由于胃口的好坏会有不确定性,有时可能一碗饭有时可能两碗饭,

这与你们想设计的“对价值量的度量”,是两回事。

“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饭”,与“如何测量吃了多少饭”,是两回事。

Do you know?

你们的“价值量”的测量,就类似于“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饭”?

你确定自己看明白了275楼?断章取义的摘句子这是讨论问题吗!

你确定自己看明白了,“这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7:55:00

某些人是不是连标点符号的意义都不明白??(这里特多点一个问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8:10:00

sungmoo先生:

请继续讨论289楼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8:2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8:41: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4 23:46:00的发言:你随便问一个人:如果你用一块钱去买彩票,有百万分之999999的机会可以中一百万,输了就一块钱赢可以一百万,概率为50%,可以说谁不干谁是傻瓜,你还只是看到了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或者抓住测不准原理不放,孤立的看问题,愿意去做傻瓜吗?请问这由谁说的算?当然不是我,而是由这个客观的概率,当然,最终尤其是你这个操作自身肌体的神经中枢系统或者意识来选择确定呀!

不要用抓住“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或“测不准原理”不放来搪塞,这又是两回事。

说了半天,你都不如提出一套可操作的方案,来判定。

现在说的是方案的可操作性问题。楼主与你,可否真地提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

你的“神经系统”如何选择的,为什么就不肯告诉大家呢?

在某一个时刻,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选择的方法,就是对价值的测量。275楼已经说过:“人自己首先根据自己的神经中枢系统感觉测量;另外还可能经过经验的积累和这个人的社会平均年纪、身体状态等等的统计反馈;更为科学的是用医学的检测仪器。”吃饭的例子只是用来说明人如何对价值的测量方法。楼主的方法的还不敢说真地提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但是,我的方案(当然,不是我提出来的,医学、营养学等等理论早已经有现成的了,一个人有毛病与否中医用望闻问切,现代医学用体检的检测仪器)上面的帖子已经作过介绍,至于它是如何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你可以学习点医学方面的常识。另外,你的“神经系统”如何选择的问题,不是我不肯告诉大家而是你没有问我,这其实在医学、生理心理学方面有太多的论述,只是我们这些只关注传统经济学的人可能有点孤简寡单罢了!我实在不想在这里说太多这方面的知识,避免人家说我欺负他们卖弄自己的职业常识,但是由于职业的便利和我们讨论的内容又使我没有办法不去引用这些对于医学、生理心理学方面是常识的东西!

这样吧!我这里有几个帖子:你没有看明白,可以看看:《 [原创]人与自然的交换劳动 》、《 [原创]劳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目的和劳动对象的统一 》、《 [原创]“运气”与使用价值 》、《 [原创]再论"广义劳动"与价值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8:3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17:55:00的发言:

某些人是不是连标点符号的意义都不明白??(这里特多点一个问号)

呵呵!急了点!应该更为:你确定自己看明白275楼了?断章取义的摘句子这是讨论问题吗!


因为,你回复了那么多帖子都没有看出你理解到:我是用概率来测量在某一个时刻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选择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8:5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12-25 17:53:00的发言:

为了怕某些人就是看不明白。这里特说明:所谓“严重缺钙”的检验方法,是一种比喻,也是结合某些人自己提出来的例子。

请某些人直接给出自己设计的测量方法。不要去谈什么“相对的”之类的话。

“‘严重缺钙’的检验【(原来是的操作方法)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7&replyid=32873&id=396694&page=1&skin=0&Star=31)】方法”这样就表达正确了!上面关于建议看到医学方面的理论已经说过,我这里就不想再提了!

版主先生!不要某些人某些人的好不好?你这里应该是与咱讨论问题吧?而不是像某些人(不是说你)那样,像个权威与学伐那样动不动就说锁定谁的id,搞的我好不害怕(毕竟这个人大论坛有我许多多年来自以为是别人也许认为是垃圾的心血所在呀)!!!

为什么要谈什么“相对的”?因为,如何测量都是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系而言的,学点物理学的人都知道一样东西在地球上与在月球上测量出来的重量的值是可能不同的。

看你平时常与人谈论物理学,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19:00: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9:07: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8:37:00的发言:

因为,你回复了那么多帖子都没有看出你理解到:

我是用概率来测量在某一个时刻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选择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

假设这不是一个病句,分析一下结构:

我是——用概率来测量——在某一个时刻——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选择的(此“的”似乎有语法错误,有此“的”则后面的句子结构无谓语)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最后的这个“的”是和最初的“我是”相呼应的)。

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林先生极力把完全可以说的很简单的几句话处心积虑的合成一句极为拗口的“真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是在用概率来测量什么?

是“东西”?还是后面这一大串?

如果是前者,就成了“用概率来测量东西”。

如果是后者,就是“用概率来测量人们这种行为”。

请自己说明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9:15:00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5: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25 12: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1:48:00的发言:
基本上,如果一个理论找不到一个可观测的事实支撑,最多只是一个假说罢了。版主其实就是要你拿出可观测的事实,也就是说要有可以支持其理论正确性的事实。不然你的构架就算再完备也是没有重大解释意义的。当然,我们讨论的是“经验式”的科学。

别在这里明贬暗褒了,什么叫“就算再完备”,什么“我们讨论的是“经验式”的科学”?

难道楼主的理论在某种环境下,还能被包装成有一点点理论意义的东西吗?

看在你比较诚实的个性签名上,劝你一句:

学问这个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勉强。

您别跟我急啊。。我就一路人甲在当围观群众。。。我是把s版主的话翻译一遍给楼主听而已啊。因为我看上面他们的争论完全牛头不对马嘴嘛。

至于我说的什么“完备”和“经验式”是在他们两个都讨论到物理学甚至哲学去了,我基于此才冒出这一句而已。我们完全不用纠缠这个。至于做学问要诚实我完全同意并以此勉励自己。

我也没明贬暗褒吧。。。我终究是接受正统教育的学院派。。

PS:你们显然太小看民科的杀伤力了,跟民科争论会不断被他们抽蓝,而且会被加上若干不可驱除的debuff,万一被他们的致死光环照到,还会处于狂暴状态不断少血。我太有经验了。不可以和他们正面交锋,他们的原则是用自己的理论证明别人的错误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他们自己错了。你说这还有什么好争的。n大学院派高手也搞不过一个民科是正常的,因为他根本就不跟你打一套牌,而且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你要认真对待你绝对会疯掉,你要一笑置之又有失科学精神,毕竟人家是已讨教的形式上门的。

不过,我觉得,比如经济这门学科,其实民科很多都来自第一线,他们观察的现实自然有支持他们怀疑的论据,而学院派是否对应该这种来自社会最前线的质疑有着包容的反思态度,在科学角度(当然不是他们的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呢?

你们的争论根本就是学院派和民科之间争论最典型的写照嘛。

与圣光同在老兄!你这些闲话就谁少说些吧!做学问分什么学院派和民科?爱因斯坦未发表相对论之前在专利局工作时是不是民科?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在被马克思主义者们推崇之前马克思是不是民科?华罗庚未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和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并且推荐到清华大学工作之前是不是民科?

这些都是无谓之说!老兄这种类似的语言文字非常容易使自己陷入两头不吃好的境地!慎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19:17: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9:29:00
以下是引用在2008-12-25 19: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8:37:00的发言:
  

因为,你回复了那么多帖子都没有看出你理解到:

我是用概率来测量在某一个时刻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选择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

假设这不是一个病句,分析一下结构:

我是——用概率来测量——在某一个时刻——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选择的(此“的”似乎有语法错误,有此“的”则后面的句子结构无谓语)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最后的这个“的”是和最初的“我是”相呼应的)。
 

那我们就可以看到,林先生极力把完全可以说的很简单的几句话处心积虑的合成一句极为拗口的“真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是在用概率来测量什么?

是“东西”?还是后面这一大串?

如果是前者,就成了“用概率来测量东西”。

如果是后者,就是“用概率来测量人们这种行为”。

请自己说明下?

呵呵!你费心了!的确极为拗口但是不敢自以为是“真理”。

应该说:用统计发生概率的方法来测量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东西的价值是在某一个时刻(时间参照系内)的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测量从而选择的。

谢谢提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19:31: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19:55:00
上面的“在某一个时刻(时间参照系内)”应该更为:“在某一个时空(时空参照系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20:02: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9:29:00的发言:

应该说:

用统计发生概率的方法来测量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也就是说:

这个东西的价值是在某一个时刻(时间参照系内)的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测量从而选择的。

呵呵,我认为,这两句话本身就是两个意思吧,不应该说“也就是说”。

第一句的主语是林先生本人,还是指每个人本人呢?

而无论主语是谁,这个意思都是某人用概率论工具来测量自己“已经”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了。

而第二句呢?

却是说某人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去选择价值(本身已经有问题了,价值是选择出来的么?),

这不是说明,某人还不知道某物是否有价值吗?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20:14:00

汉语不是一门那么精确的语言,大家把时间都放在抠字眼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20:20:00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9:1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5: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25 12: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1:48:00的发言:
基本上,如果一个理论找不到一个可观测的事实支撑,最多只是一个假说罢了。版主其实就是要你拿出可观测的事实,也就是说要有可以支持其理论正确性的事实。不然你的构架就算再完备也是没有重大解释意义的。当然,我们讨论的是“经验式”的科学。

别在这里明贬暗褒了,什么叫“就算再完备”,什么“我们讨论的是“经验式”的科学”?

难道楼主的理论在某种环境下,还能被包装成有一点点理论意义的东西吗?

看在你比较诚实的个性签名上,劝你一句:

学问这个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勉强。

您别跟我急啊。。我就一路人甲在当围观群众。。。我是把s版主的话翻译一遍给楼主听而已啊。因为我看上面他们的争论完全牛头不对马嘴嘛。

至于我说的什么“完备”和“经验式”是在他们两个都讨论到物理学甚至哲学去了,我基于此才冒出这一句而已。我们完全不用纠缠这个。至于做学问要诚实我完全同意并以此勉励自己。

我也没明贬暗褒吧。。。我终究是接受正统教育的学院派。。

PS:你们显然太小看民科的杀伤力了,跟民科争论会不断被他们抽蓝,而且会被加上若干不可驱除的debuff,万一被他们的致死光环照到,还会处于狂暴状态不断少血。我太有经验了。不可以和他们正面交锋,他们的原则是用自己的理论证明别人的错误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他们自己错了。你说这还有什么好争的。n大学院派高手也搞不过一个民科是正常的,因为他根本就不跟你打一套牌,而且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你要认真对待你绝对会疯掉,你要一笑置之又有失科学精神,毕竟人家是已讨教的形式上门的。

不过,我觉得,比如经济这门学科,其实民科很多都来自第一线,他们观察的现实自然有支持他们怀疑的论据,而学院派是否对应该这种来自社会最前线的质疑有着包容的反思态度,在科学角度(当然不是他们的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呢?

你们的争论根本就是学院派和民科之间争论最典型的写照嘛。

与圣光同在老兄!你这些闲话就谁少说些吧!做学问分什么学院派和民科?爱因斯坦未发表相对论之前在专利局工作时是不是民科?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在被马克思主义者们推崇之前马克思是不是民科?华罗庚未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和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并且推荐到清华大学工作之前是不是民科?

这些都是无谓之说!老兄这种类似的语言文字非常容易使自己陷入两头不吃好的境地!慎之。。。。

是是是。。这个是我多嘴了。。。其实我只是想给猫爪说一下。如果让别人感到不愉快,我真诚地道歉。

而且,声明下,我绝对不是对民间科学工作者有什么偏见。绝对没有。相信我跟论坛上的大部分人一样只是来探讨学问的,并不在意电脑的那边坐的是谁。(更何况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嘛。)

不过你不觉得这里明明已经变成打嘴仗了?。。。。。我只是想说这种充满意气之争的口水仗可没意思。而且离题越来越远了。

我首先闭嘴!

我又多嘴了。。。我面壁思过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20:40:00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25 20:0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9:29:00的发言:

应该说:

用统计发生概率的方法来测量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也就是说:

这个东西的价值是在某一个时刻(时间参照系内)的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测量从而选择的。

呵呵,我认为,这两句话本身就是两个意思吧,不应该说“也就是说”。

第一句的主语是林先生本人,还是指每个人本人呢?

而无论主语是谁,这个意思都是某人用概率论工具来测量自己“已经”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了。

而第二句呢?

却是说某人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去选择价值(本身已经有问题了,价值是选择出来的么?),

这不是说明,某人还不知道某物是否有价值吗?

[em01][em01]

猫爪版主:你也学那位囧先生来为难在下不成?

应该说:

用统计发生概率的方法来测量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也就是说:

这个东西的价值是在某一个时刻(时间参照系内)的人们根据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的判断去测量从而选择的。

蓝色字体部分是什么?从而选择是在判断去测量的前提下的选择,这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行为选择广义上说也是属于认识论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人们的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较、判断有利于自己的概率的大小这个测量之后会做出自然而然的选择,人们在选择两种东西时,选择者认为有利于自己的概率较为大的应该被选择,概率较为小的应该被放弃!这种概率的大小首先根据自己的神经中枢系统感觉直觉直接测量,这是较为感性的测量;另外还可能经过经验的积累和这个人的社会平均年纪、身体状态等等的社会统计总结、归纳出的理论反馈指导,这是较为理性的的测量;更为科学的是用现有的最为科学的医学检测仪器的体检与测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20:49: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20:44:00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20:2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林汉扬在2008-12-25 19:1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5:5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猫爪在2008-12-25 12:32: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与圣光同在在2008-12-25 11:48:00的发言:
基本上,如果一个理论找不到一个可观测的事实支撑,最多只是一个假说罢了。版主其实就是要你拿出可观测的事实,也就是说要有可以支持其理论正确性的事实。不然你的构架就算再完备也是没有重大解释意义的。当然,我们讨论的是“经验式”的科学。

别在这里明贬暗褒了,什么叫“就算再完备”,什么“我们讨论的是“经验式”的科学”?

难道楼主的理论在某种环境下,还能被包装成有一点点理论意义的东西吗?

看在你比较诚实的个性签名上,劝你一句:

学问这个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勉强。

您别跟我急啊。。我就一路人甲在当围观群众。。。我是把s版主的话翻译一遍给楼主听而已啊。因为我看上面他们的争论完全牛头不对马嘴嘛。

至于我说的什么“完备”和“经验式”是在他们两个都讨论到物理学甚至哲学去了,我基于此才冒出这一句而已。我们完全不用纠缠这个。至于做学问要诚实我完全同意并以此勉励自己。

我也没明贬暗褒吧。。。我终究是接受正统教育的学院派。。

PS:你们显然太小看民科的杀伤力了,跟民科争论会不断被他们抽蓝,而且会被加上若干不可驱除的debuff,万一被他们的致死光环照到,还会处于狂暴状态不断少血。我太有经验了。不可以和他们正面交锋,他们的原则是用自己的理论证明别人的错误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他们自己错了。你说这还有什么好争的。n大学院派高手也搞不过一个民科是正常的,因为他根本就不跟你打一套牌,而且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你要认真对待你绝对会疯掉,你要一笑置之又有失科学精神,毕竟人家是已讨教的形式上门的。

不过,我觉得,比如经济这门学科,其实民科很多都来自第一线,他们观察的现实自然有支持他们怀疑的论据,而学院派是否对应该这种来自社会最前线的质疑有着包容的反思态度,在科学角度(当然不是他们的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理论呢?

你们的争论根本就是学院派和民科之间争论最典型的写照嘛。

与圣光同在老兄!你这些闲话就谁少说些吧!做学问分什么学院派和民科?爱因斯坦未发表相对论之前在专利局工作时是不是民科?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在被马克思主义者们推崇之前马克思是不是民科?华罗庚未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和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并且推荐到清华大学工作之前是不是民科?

这些都是无谓之说!老兄这种类似的语言文字非常容易使自己陷入两头不吃好的境地!慎之。。。。

是是是。。这个是我多嘴了。。。其实我只是想给猫爪说一下。如果让别人感到不愉快,我真诚地道歉。

而且,声明下,我绝对不是对民间科学工作者有什么偏见。绝对没有。相信我跟论坛上的大部分人一样只是来探讨学问的,并不在意电脑的那边坐的是谁。(更何况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嘛。)

不过你不觉得这里明明已经变成打嘴仗了?。。。。。我只是想说这种充满意气之争的口水仗可没意思。而且离题越来越远了。

我首先闭嘴!

我又多嘴了。。。我面壁思过去。。

其实,在下也是认为这种充满意气之争的口水仗没意思才出来的。有不同见解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嘛!何必这样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20:50: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21:50:00

第六招,优先度是人与人相互比较的根本标准

以下是引用yjvjfkhkfkhk在2008-12-22 20:16:00的发言:

第五招,两杯水的选择

像刚开始批判效用论一样,在批判价格论之前还是先来个抛砖引玉的贴子吧

假设甲、乙两个桌子相距10米,上面分别放了两根试管A、B,每根试管中各有50ml蒸馏水,假设某人坐在甲桌上,请问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甲如果口渴会选择喝哪个桌子上面的试管中的水?

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类似的与价格无关的选择,这些选择应该也是经济学行为之一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7&replyid=19326&id=397719&page=1&skin=0&Star=2

------------------------------------------------------------------------------------------

*****************************************************************************************

第六招,优先度是人与人相互比较的根本标准

我想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先选择A试管中的水,后选择B试管中的水。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1)  A试管中的水距离比较近

2)  喝A试管中的水时间比较短

3)  喝A试管中的水效率高

4)  喝A试管中的水消耗的能量比较少

 

想要解释这个根本原因,我们还必须举另外的例子:

假设甲桌子上距离某人相等的距离上,分别放了两根试管A、B,其中A试管中有50ml蒸馏水,B试管中有500ml蒸馏水,请问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此人如果对水的需求量大于50ml时,会选择先喝哪个桌子上面的试管中的水?如果对水的需求量小于50ml时又会先选择哪个试管中的水?

我想人们在对水的需求量大于50ml的情况下都会选择B试管中的水。可以也有以下几个原因:

1)  B试管中的水的重量比较大

2)  B试管中的水的效用比较大

3)  B试管中的水的使用价值量比较大

4)  喝B试管中的水比较有效率

   

在对水的的需求量小于50ml的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A试管中的水,也可以有以下几个原因:

1)  A试管中的水比较轻

2)  喝A试管中的水消耗的能量较少

3)  喝A试管中的水消耗时间短

等等

综上可以知道:首先,距离、时间、能量、重量等因素肯定不是人们选择的根本原因;其次,效用、使用价值量、价值量等也不会是人们选择的根本原因;第三,效率或许是根本原因,但是效率这个概念很模糊。有谁知道效率的定义的可以帮忙指点一下,谢谢!

我认为我的优先度的这个概念就是人们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优先度就是指新增加的满足程度与为此付出的价值量的比值,它等于满足程度在以价值量为自变量的情况下的斜率,表示对各种不同的满足需求的人的活动的路径中的比较程度。优先度越大的那条路径被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也越大。

优先度公式为:

Y=dM/dJ=-dX/dJ

根据这个公式可知,相同的使用价值量下,付出的价值量越低,优先度越高;付出相同的价值量下,获得的满足量越大则优行度越高。

当然定律1可以知道优先度会受到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的限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22:02: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6 09:11:00

我终于找到价值度量的根本关键点了!

我终于找到价值度量的关键点了,原来价值度量的关键点在于物化劳动!

我今天早晨4点多的时候,想熄灯休息了,晚上风凉,临睡之前,腹痛,拿着我的这篇文章上厕所的时候,文章不是当厕纸的!上厕所的时候,重新翻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一下被勾起了兴趣,我没掉进厕所里,回到床上继续翻看,看完了之后熄灯睡觉。结果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一直在想着我的文章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劳动价值论与价值度量的问题。结果一道灵光闪现,终于找到了价值度量的关键点在于物化劳动,我觉得自己对价值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结果,我到现在还没睡着。咳咳,这个问题,我在下个贴子中给出。我想对于价值度量的问题应该到一段落了,我的基本理论所剩的缺陷又少了一大块。我非常感谢你们,物别是经济求道者、版主二个人,你们最先指出我的文章的价值度量的缺陷。不过,这个贴子还是要继续地。

所以我迫不急待地来到网吧,想发给诸位“经济求道者”来看。大家讨论一下,这个有没有道理。那么在讨论之前,我想把我的经济研究的经历介绍给大家看:

我是从三年前,研究中美贸易逆差时,开始真正地对经济学感兴趣的。05年7-10月份之间“发现”了生产力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06年开始研究使用价值和生产力,并“找到”了生产力的公式。06年底开始研究劳动-价值问题,之后大约有四五个月在荒废,想着打游戏,在七月间开始整理自己的理论,使之系统化,系统化的结果就有了我的在人大经济论坛上的发贴。那个贴子现在看来是很幼稚的。从07年底,开始考虑需求理论。08年的回忆就比较清晰了,08年2月过年的时候,考虑到人的劳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3月份寻找心理学的基本书籍,并得出人的活动与其它物种活动的区别在于理性思维及其运用,4月底5月初,“发现”了优先度公式,6月初“发现”了需求程度;7月初步完成对劳动、需求以及理性思维等的相互联系及对劳动的定义;8月开始意识到“需求来源于人的活动”的问题;9月底10月初,开始了这篇文章的写作;10月下旬完成定义集和基本规律的写作;11月中旬中断,写了三篇,第三篇未完成,故未发表。11月底12月初在人大经济论坛马经版块发表;12月中旬在本版块发表;12月23日开始价值度量大争论,今天凌晨5点半-8点,终于确定价值度量的关键在于物化劳动。

写在这里,是让大家作个见证,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已经有很多细节都忘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