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224 13
2005-08-21

马克思价值论的内在矛盾

黄焕金

       一马克思价值论非常深奥,玄之又玄,人们对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今天的中国的传统学者,仍然对马克思价值论崇拜有加,致使对其中的问题无能洞察,或者视而不见。实际上马克思价值论包含着很大的内在矛盾性,这个矛盾,根源于他将交换价值混同于价值本身的结果。也许人们不相信马克思将交换价值与价值相混淆,因为马克思本人也曾强调过它们两者的区别,但是在内在含意上,却并非如此。马克思说:“在本章的开头,我们曾经依照通常的说法,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严格说来,这是不对的。商品是使用价值或使用物品和价值。一个商品,只要它的价值取得一个特别的、不同于它的自然形式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形式,它就表现为这样的二重物。如果孤立地考察它,它就绝没有这种形式。只要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原来的说法就没有害处,而只有简便的好处”。(《资本论》第一卷,第38页)列宁在论及到马克思的价值概念时,也认为马克思的“价值”就是“简称化的交换价值”。他这句话表明了这个意思:“交换价值(或简称价值)首先是一定量的一种使用价值同一定量的另外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列宁:《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4页。)因此,马克思总是将能否“卖出去”看作商品是否有价值的现实判断根据。如果商品不能卖出去,那么就没有价值。但从理论上说,卖出去只是说明商品价值所实现出来的程度,而不说明价值本身,如果商品不能卖出去,只是说明它的价值未能实现出来,而不能说明这个价值不存在。这是将价值与交换价值相混淆的具体体现。

        二由于这种混淆,所以马克思价值论只成立于交换价值等于价值的“均衡”条件下,成立于“价值实现”等于“价值决定”的条件下。一旦这两者不相等,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到底将“个别价值”看作价值本身呢?还是将“社会价值”(市场价值)看作价值本身。几乎所有的人都记得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318页)但是同样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马克思另外一段话:“随着机器在同一生产部门内普遍应用,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于是下述规律就得到了证实,按照这个规律,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力,恰恰相反,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资本论》第一卷,第410页)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机器产品的社会价值就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这句话前后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在这里,当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发生偏差时,马克思认为个别价值才是符合价值规律的价值决定,因此在他看来,社会价值降低到它的个别价值的水平才符合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相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社会价值。但在此,马克思却认为个别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决定。实际上,社会价值只是众多个别价值的综合(汇合),因此,社会价值不应该超越于这些个别价值而变成决定产品价值的唯一因素。其实,如果马克思认为社会价值决定产品的真正价值,那么马克思的价值论就很容易滑向他所反对的要素价值论。因为先进的生产要素能够使产品的个别价值发生收缩而变小,同时产量增大,但产品的价值是按它的社会价值衡量的,因此,这些要素能够“创造”更大价值就毫不奇怪了。今天众多马克思主义者从劳动价值论滑向要素价值论,很大程度出于这个原因,因此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价值论之混乱而造成的。即马克思价值论虽然是劳动价值论,但它实际上却包含着它的“死对敌”---要素价值论。

        三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预设了一系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认为这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价值本身的。但是实际上,所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只是对“价值实现”即交换价值的决定,而不是对价值本身的决定。不过,在此问题上也几乎所有人都在无条件地追随着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的语录是:<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一定社会的正常的条件下,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劳动所需要的时间。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并且只提供以前价值的一半”。(《资本论》第一卷,第15页。)他在别处又说:“假定一个商品代表6个劳动小时。如果一些发明使这个商品用3小时就可以生产出来,那么连已经生产出来、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的价值也就只有它原来的价值的一半”。(《资本论》第一卷,第554--555页。)<2>“尽管每一物品或每一定量某种商品都只包含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并且从这方面来看,所有这种商品的市场价值也只代表必要劳动,但是,如果某种商品的产量超过了当时社会的需要,社会劳动时间的一部分就浪费掉了,这时,这个商品量在市场上代表的社会劳动量就比它实际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小得多。”(《资本论》第三卷,第209页)“只有当全部产品是按必要的比例进行生产时,它们才能卖出去。”(《资本论》第三卷,第717页)这就是马克思的“有需求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过有点滑稽的是,马克思在“需求”方面的观点是强调“在支付能力的需求”,即如果价值减小致使价格下降,就会使需求量增加。而这是符合西方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的。马克思说:“需求具有很大伸缩性和变动性,它的固定性是一种假象。如果生活资料便宜了或者货币工资提高了,工人就会购买更多的生活资料,对这些商品就会产生更大的‘社会需要’”。(《资本论》第三卷,第210页)因此,一方面,马克思想以需求去介定价值,另一方面,他又在以价值来介定需求。<3>“每一种商品的价值,都不是由这种商品本身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它的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资本论》第三卷,第158页)这样,我们发现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至少有三种形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需求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显然,它所围绕的主题就是“卖出去”,即商品必须能够卖出去,才能有价值,其中所凝结的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这样,原本想以价值来介定价格的理论,走向了以价格来介定价值的理论了。但是正象前面所说,“卖出去”所形成的价值,并非是价值本身,而是价值实现,是交换价值。在此,马克思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为一谈了。这是他的价值论的基本问题。 2005/8/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21 16:07:00

黄焕金

一个根本没有读懂马克思《资本论》的人,写了一片文章。

黄焕金,你大概知道好多人没有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吧!所以敢这么说。

《资本论》第一卷,第38页你要说明是什么版本和出版社,就凭这点黄焕金,你都没有马克思认真。所以对一句话:轻浮的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1 16:37:00

马克思不是神,不是圣人,他当然也有错误,但是他分析的是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经济矛盾,我们必须承认他分析是极其严格的,无论是例子还是理论分析,都是缜密的。至于黄焕金先生对马克思理论提出的疑义,我们也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我们不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现代历史得出的结论来反对马克思,毕竟马克思没有经历过我们这个时代,他即使作为一个辩证法大师,但是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我们更不希望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反思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甚至来否定社会主义。历史证明,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作为有点基本素质的中国人,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1 16:54:00

我也认为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问题在于: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等于国家主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1 17:12:00

社会主义当然不是国家主义,尽管在中国的现实中出现了国家主义,特别是以“国家所有制”取代了“全民所有制”!

国家主义的出现和中国官僚集团的存在是相适应的,是一种历史的存在。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就是针对国家主义的,他认为革命的胜利不是对反革命的镇压,不是对反革命集团的人身审判,革命取得胜利后的关键是改革政府,政府的存在在管理技术仍是一种技能的条件下是合理的,但是随着人民自治能力的提高以及素质技能的提高,政府的存在是应该淡化的,当然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个理论也不能成为现在否定政府的根据。

社会主义的理解可能更多版本,我觉得应该从阶级性和阶段性来分析,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建立的,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尽管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但是这也丝毫不影响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和特殊性所致。社会主义是强调人民的,是强调人民的政治权利的,并且以政治权利来保证经济权利。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一种理论,必须有界定才能分析两者的区别,在我看来,国家主义更像是一种口号,而不能成为我们经济、政治生活的主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1 17:2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