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5-12-25 21:10:13
日常生活中,学术中,我们通常这样说话:一份盒饭的价格是10元,一辆汽车的价格是30万元,一桶柴油的价格是82元,1颗白菜3公斤,价格是3元,等等。

其实我们以上所说,都是在说货物和货币之间的交换比例,即,是在说“单价”,形式是例如5元/1斤,8元/份,1元/瓶,等等。

那么交换比例,仅仅是双方成交量的表现之一。


双方的成交量,才是交换的态势,交换的结果,交换的面貌。

交换,交换的价格,不仅仅是双方对换的比例、比价、比值,其实主要是对换量。也不仅仅是买方支付的货币量,那还有卖方付出的货物量。



买方支付了一些货币,卖方付出了一些货物---------这就叫价格,交换的价格,交换双方的交换量。

双方的交换量,买卖的交换量,就是交换价格。

这个交换的价格,这个双方的交换量,

不是货币/货物,不是货物/货币,不是货币+货物,而是货币*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7 20:29:52
关于劳动,劳动力,资本剥削。


本来,是有等式:劳动=产物。

那么,劳动者出卖的是等式左边,资本家购买的也是等式左边,代价是工资。此时,即,工资=劳动≠产物
--------在这里,是劳资之间的交换。

那么,等式右边的产物,也有价格。此时,即:产物的价格=劳动的价格。
-------在这里,是资本家把产品,在市场上与消费者来交换。


(雇工工资=劳动的价格)≤(产物的价格=劳动的价格)
       劳资之间的交换                 资本家和消费者的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7 20:33:11
1993110 发表于 2015-12-27 20:29
关于劳动,劳动力,资本剥削。
1,在资本家看来,劳动是属于雇工的,产物是属于资本家自己的。

2,即便全社会公认劳动=产物,即便劳资双方都明确知道产物=劳动,劳资双方也自由自愿承认劳资之间是无偿交换,平等协商的同意进行资本剥削,那么,这仍旧还是无偿交换,仍旧还是资本剥削。

公认的剥削,明确清楚知道的剥削,仍旧还是剥削。

自由自愿的明知故为的剥削,还是剥削。

社会大众、劳资双方都同意都支持的剥削,仍旧是剥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8:23:28
资本主义不能一般均衡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55145-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8:25:04
资本家发放工资。劳动者再拿工资,购买资本家的产品的产值。

劳动者购买产值的时候,提供了一块利润,这块利润的规模=工资总额用于购买产品产值*销售利润率。


再一点,

劳动者的工资,是自己给自己挣出来的,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打比方说,劳动者创造的产品=100,则其中有一块发给了自己,假设为40,这是资本家预付的工资。


那么也可见,劳动者工资总额越高,则社会经济越是趋向一般均衡,同时,资本家的可实现利润额反而也越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29 19:23:39
劳动者工资总额越高,则社会经济越是趋向一般均衡,同时,资本家的可实现利润额反而也越高了。

---------同时,成本也越高。

-------------同时,资本家在实物方面,所得到的、所占有的份额又有下降趋势。

----------------同时,相对过剩产品,储蓄,等等,也有下降趋势。

那么,

1,综合来看,劳动者所得财富份额越高,则社会效益越高,则资本家可实现利润额也越高,则越是趋向一般均衡。
这才是最优或次优的社会效率、社会福利。

2,站在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有理想化的最优化区域。

3,但是,社会竞争等等,有导致资本家身不由己的趋势。是趋势之一,不是唯一趋势。


以上是简单的数学问题。



以上是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生产函数等模型。

比主流经济学的要好。

但是,对劳动、时间的刻画与阐述,还很不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0 15:28:5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1 12:22:49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60672-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 02:14:10
设有等式,劳动=产物。
设有例子为,1单位劳动=100单位粮食。

为简便,这里可省略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成本的投入。


那么,劳资之间是无偿交换。
例如说,
资本家针对上述等式左边的劳动,支付工资为10单位粮食。
而针对等式右边的那剩余的90单位粮食,并没有任何支付。
并且,作为工资的那10单位粮食,仍旧是劳动者创造的,即,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者挣出来的,是自己给自己发了工资。
------换言之,资本家仅仅购买了等式左边的劳动,而对等式右边的产物,并没有购买,是直接占有,是无偿占有,占有后从中拿出一部分当做了工资。也就是说,资本分享(即资本剥削)是成立的。


那么,
假设劳动者、资本家,本来就是针对等式 1单位劳动=100单位粮食,来进行的交换。

劳动者说,我愿意付出我的1单位劳动=100单位粮食,你只需要付给我其中的10单位粮食作为工资,咱俩成交如何。
资本家说,好吧,同意,成交。
双方自由自愿,充分知情,平等协商,就签订了雇佣协议。
--------换言之,劳资双方都同意,都提前知情,双方所交易的那就是(劳动=产物)。不但资本家知情,同意,而且劳动者也知情,也同意。即:劳资双方那就是针对劳动(等于产物)来进行的雇佣。

也就是说,劳资双方所交易的,那并不是劳动力,那就是劳动,那就是劳动创造的产物。
并且,双方都提前知情,早就自由自愿,早就平等协商,早就同意,都很乐意。


那么,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劳资双方的无偿交换,仍旧成立。
换言之,资本的分享(即资本的剥削)仍旧成立,总是成立。


打比方说,

一个蛋糕切掉了一块-------无论这是主人切的,小偷切的,厨师切的,服务员切的,小孩切的,老鼠切的,冰雹切掉的,等等任何切掉的-----则“蛋糕少了一块”总是成立,是客观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5 04:33:41
主要是两个相等关系:商品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
1,本帖的论证是,结论是,价值对应价格,剩余价值对应利润,总是 一 一 对应的关系。

-----------这没有证明出 “价值=价格,剩余价值=利润”。

-------------------但是,证明出价值、价格2者之间的一 一的对应关系,在理论方面也是足够了。

-----------------本来,价值是产物的劳动时间,而价格(通常所说的价格)是产物的货币值,一个是劳动时间,一个是货币值,2者并不对等。况且,相对不变的劳动时间(即价值),通常总是面对许多个的可能的可变动的货币值(即通常所谓的价格)。


2,马克思说,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利润总额,
---------这种观点,不排除在更深层意义上,在特定观察角度上,在特定逻辑上,是存在对等。
------------这种观点,不能轻易排除,不能轻易抛弃。而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更深更广的探索。
--------------姑且,不妨,先把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看成对应,一一的对应。而对应关系,对马克思经济学并没有威胁,并不影响有关理论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5 04:35:13
以上,特此说明一下。以前有所疏忽了,









通常来看来说,价值与价格是对应关系,并不是对等关系。
-------如前面有关跟帖所说,价值与价格之间有系数。此系数基本上不为1。
------------但,也由此可见,其实价值可转化为价格,存在对等----中间有个系数而已。


而对应关系,在理论体系的“效果上”,“后果上”,与对等关系,那是一致的。
无论是对等,还是对应,并不影响理论体系的成立,并不威胁到理论体系。



那么,也完全有可能性,在某种特定意义上,价值与价格那就是存在对等关系。这需要突破性的的新角度。
------这一点,完全有可能性,同时,不能忽略、排斥掉这种可能性。
------例如说,价值=系数*价格,价格=系数*价值。这就存在对等。不但对应,且有对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5 19:05: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4 11:05:46
呵呵,看来老兄的文章,谈点感受吧。我觉得不必拘泥于现象,应当看到现象背后的支配因素。关于价值问题,其实应当看到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但是价格绝对不是价值,如果将二者混淆,那就无法再做理论阐述了。一个简单的类比是质量与重量的问题,其实价格与价值完全与此相似,质量是内在的,重量是质量因为处于场中产生的,随着重力场的变化,重量不断的变化,一个质量是1千克的物品,重量可以是任意数值,这个随着所处场的不同而变化。价值与价格也是如此,价值是内在的,价格随着商品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实你可以看看流体力学,气体分子是一个个的,但他们可以用场来描述,社会人也是一个个的,也可以用场来描述,当商品处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时候,商品的价格会随之改变,这个时候不过是商品价值处于不同环境的不同表现而已,这样说不知道你是否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4 18:00:17
杨振伟 发表于 2016-4-14 11:05
呵呵,看来老兄的文章,谈点感受吧。我觉得不必拘泥于现象,应当看到现象背后的支配因素。关于价值问题,其 ...



谢谢大哥!

前面各贴说,所谓价值和所谓价格是一 一对应的。

一 一对应就是说,一定价值有1个价格1,这有一 一对应。
可能还有一个价格2,这是一 一对应。
有价格3,价格4,价格5。。。。都属于一 一对应。

每当价格有变化,总会建立起与价值的相应的一一对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4 19:24:46
这个对应,象身影一样。

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人的身影是随时变化的。

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身高与任一身影之间,都是对应的,一一的对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0:02:30
科学寻求的是百分之百的因果关系

邪说依靠的是海阔天空、胡说八道的逻辑。
价值可以转形为价格,上帝可以转形为各种大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
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5155&page=46&from^^uid=648653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0:06:23
“价值可以转形为价格”?

可以。

它们是这样转的:

劳动对产物说:你是我,我的值是某某。

货币对产物说:你是我,我的值是某某某。

产物说:我是你,我是它,我是我,我的值是某某某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00:09:01
价值转形问题,跟一般均衡问题,也是有高度关系的。




1,一般均衡,可以存在。

2,私人资本主义,不能一般均衡-------除非私人资本以成本价出售货物,或者花光全部收入。

3,一般均衡的条件:

要素和产品市场一般均衡的条件,至少产品市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何市场主体都以自己的成本价来出售货物。

或者:任何市场主体花光自己的市场收入,包括花光自己的资本利润收入,能够实现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4,推论:任何市场主体都以净成本价来出售产品,能够实现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转自: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55145-12-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3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38: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54:27
1,马克思的等价交换,是对的。

2,马克思的等价交换,其中内涵一般均衡框架。

3,马克思所说的等价交换,是等价值,而不是等市值。

在等价值当中,还需要区分等量个别劳动价值,等量行业劳动价值,等量社会劳动价值,互相存在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都是劳动,都是价值,但是有区别。

而且,所谓等价值,所谓等量劳动,又得区分分自身的劳动,和换取来的他人的劳动。
--------都是劳动,都是价值,但是有区别。

4,马克思所说的等劳动交换,经过价值转形问题,涵盖等劳动、等价值、等市值。换言之,一定意义上,等价值即等市值。

市值,是货币化的,是市场化的。
而价值,是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而所谓等量劳动,又分自己的自身的劳动量,或者换取来的他人的劳动量。
但是,这些互相之间,都有对应关系,有一一的对应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5:55:49
市场越公平,越是等价交换,

则全社会越有效率,越有福利,越是趋向一般均衡,

亦即,全社会的总收入越高,全社会的总产出越多,全社会的总投资、总消费越大。

公平,即效率,即福利。

主流经济学的有关内容,都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6:08:37
所谓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必要的。
在观点上错误,或者不必要。在探索上,值得肯定。

这都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等等。

劳动量,仅仅跟劳动有关,跟市场跟交换都无关。

劳动量,是生成的,只要劳动就生成。
那至于说,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区分,在这里的话题来说不重要,可忽略。



而人们在市场上,在交换中,那是换取来他人的劳动。
当然,他人的劳动,也区分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并且经由货币化的转化。


那么,换取来的他人的劳动,这是卖主对社会总劳动的获取问题,分割问题,而并不是劳动的生成问题,不涉及劳动量的变化。

劳动的量,劳动量的变化,仅仅跟生产劳动之过程有关。跟市场,跟交换,都无关。



再一点,社会必要劳动这个概念,这个词汇,也是相对多余的,在现代来说就不必要了。
可以直接使用三个词汇:个别劳动,行业劳动,社会劳动,来涵盖它,来涵盖它们,取消其他的有关词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6:22:20
贵楼击破了人们的谣说:价值转形是一个谎言,Y君的谬识,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7:15:49
1993110 发表于 2015-11-18 00:11
首先有等式:

劳动的量=劳动过程量=劳动状态量=劳动结果量=产物的量=价值的量
110先生,你好!
看了你和诸位的讨论,感到你的论证的不严密之处是:

总劳动=总产物=总价值

这三个量之间实际属于三个不同的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由生产和交换两个不同的过程所决定的的变换关系。它们可以用 “---->” 来表示,而不能直接用“=”来表示。只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才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示成“=”的关系。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劳动和产品、产品和价格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总劳动和总产品,从而总劳动和总价格之间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否则如果事情是这么简单,也就不会存在百年的“转型问题”之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9:53:45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6-4-15 17:15
110先生,你好!
看了你和诸位的讨论,感到你的论证的不严密之处是:
总劳动=总产物=总价值

这三个量之间实际属于三个不同的集域
1,以上等式是成立的,也是可以使用的。
以上各个跟帖当中,对此有表述。
当然,还需要正式的严密的表述。

说来话长,就不说了。其实背后有许多问题,包括玄妙的问题,包括玄虚的问题。
-------但是,针对这里的话题来说,针对解答来说,则即便有问题,问题也不大。即便有问题,也是可以使用等号的。

再一点,即便不去使用等号,或者,即便不能使用等号,其实也无伤大雅的,对有关观点不构成多大的威胁的。而有关的逻辑、道理、观点,是能够成立的。

2,假若非常非常深邃地追究,则以上等式成立吗?推而广之,以至于说,人类使用的任何等号成立吗?
这个应该探索。这些都很应该探索。

另外,
但是,针对这里的事情来说,不一定非得去探索。或许应该探索,或许不需要考虑这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19:55:23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6-4-15 17:15
110先生,你好!
看了你和诸位的讨论,感到你的论证的不严密之处是:
只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才可以用函数的形式表示成“=”的关系。
一一的对应关系,不一定能使用等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20:00:42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6-4-15 17:15
110先生,你好!
看了你和诸位的讨论,感到你的论证的不严密之处是: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劳动和产品、产品和价格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个肯定是一一的对应关系,并且,有多种途径多种角度来看到的,分别都能得出一一对应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20:02:59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6-4-15 17:15
110先生,你好!
看了你和诸位的讨论,感到你的论证的不严密之处是:
它们之间存在着由生产和交换两个不同的过程所决定的的变换关系。
这个问题,人们的思路、想法庞杂。兄弟我就不评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5 20:07:52
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6-4-15 17:15
110先生,你好!
看了你和诸位的讨论,感到你的论证的不严密之处是:
否则如果事情是这么简单,也就不会存在百年的“转型问题”之争了。
1,事情完全有可能非常简单。完全有这种可能性。
---------当然,即便有这种可能性,不由此说明本主贴、各跟帖就成立。

2,例如地球中心说,太阳中心说。例如惯性定律。事后看来,都非常简单,就是换个思路,换个角度,甚至是更天真,更单纯。

对了,牛顿定律之前,也早有许多人说,万物皆动,当然是侧重于哲学上来说的。

3,本主贴、各跟帖,跟所谓价值转形百年论证,不是一条道,不在一条路上。
譬如爬同一座山,张三是从最陡峭的那面去爬,非常非常陡峭,以至于爬了100次都爬不上去。李四从最平缓的那面去爬,几天就上去了。
譬如到同一个山顶,有人是徒步,有人乘坐直升机,都能到达山顶。

当然,方法、角度的不同,不代表本主贴、各跟帖就是成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