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276 7
2009-01-23
  随着2008年结束和2009年度登场,新一轮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开始牵动了人们的注意力。据有关资料,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加上以往未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达到创纪录的千万之多,而这个就业高峰恰恰和肆虐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撞在了一起,劳动力供求矛盾陡然加剧。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和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倒闭,从珠江三角洲起源的返乡民工潮也比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而且不是为了春节返乡而是正宗的返乡。但是,大量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对四川广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当地的相关部门并未造成过多的压力,相反,有些地方还给当地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用工条件。
  民工返乡潮的出现,首先是由于民工弟兄与沿海地方企业之间劳资交换未果,一方面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和产品结构负担不起让农民工满意的工资,而另一方面农民工也不愿意接受企业可以给出的但还不如回乡务农的工资条件,各不相让一拍两散。
  当然,就业问题不是中国特色,似乎是地球村的“村政”问题。经济危机当前,各国的失业人数数据都在节节攀升,标示着世界经济形式的严峻 。
  其实在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就业不过是劳资交换的“成交”而已。任何交换的酝酿磋商结果都有成交和不成交两种结果,而且造成结果的原因一定是双方的而不会是单方面的——成交是双方让步的结果,而不成交是双方不妥协的结果。这就是说,“就业”或者“失业”作为一个问题,是常态,换句话说其实不是一个问题。
  按照私有制下自由交换的原则,就业问题其实不应该成为各国各地ZF的头疼问题。如果ZF制定的政策旨在保证充分的就业,也就意味着政策是要保证劳资交换的“成交”,那么这个政策就实质性地违背了自由交换的原则。之前有帖谈到《物价不是问题》。就业抑或失业,其实就是一个劳资交换双方关于交换价格有无达成一致的结果。干预劳资市场,实际上就是干预在这个领域的交换自由原则。这和各国ZF推行的自由经济秩序有相悖之嫌,看来所谓的自由经济也是有所自由有所不自由啊。

  把就业看作一个问题,乍一看是ZF关心民生的表现,其实是ZF不作为地推诿自身责任或者乱作为的表现。ZF推诿的是什么责任?即对公民社会生活基本保障的责任。
  解决就业似乎成为了各国ZF的份内之事,但是仔细想来,解决就业其实就是因人设事,而因人设事必然导致人浮于事,人浮于事意味着工作效率低下。这和ZF致力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的工作目标又有了矛盾。
  说到“效率”,最直接的解读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高的劳动生产率主要表现为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其特征就是非劳动密集的自动化。似乎没有听到有哪国ZF反对本国的高科技产业和资本密集产业发展的,在微观的厂商层面来看更是如此,而这方面的努力其实都在加剧和恶化就业局面。

  有记者调查显示,返乡的农民工表示,如果在广东找不到月薪1400元的工作就不如返乡了。而同期调查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的信息显示,为数不少的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期望值已经降到了1500元,而且是在一线城市,形成了大学生和农民工竞争的态势。
  农民工低于1400元就回家,回家并未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什么后果。而大学生有1500元就接受,依然无法充分就业,却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原因何在?因为农民工家里的土地实质性地形成了一种社会保障,而大学生一旦不能就业,就形成无业游民,他们不向农民工一样有一个可以依靠和退却的地带。

  每个公民的“生活”其实面临着两种问题或者说是两种需求:“活得了”与“活得好”。如果ZF对每一个公民都给予一份基本的社会保障,则就解决的“活得了”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必需解决的问题。则解决业问题就完全可以交给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因为它只是“活得好”的问题。此时,即便是劳动力市场失灵形成大量的失业人群,也不会造成公民的“活得了”需求无法满足。
  当前大学生的工资期望之所以和农民工有的一拼,原因就在于如果不就业,也不愿意做“啃老族”,其“活得了”需求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出问题,出大问题。</。

  ZF致力于完善社保,既是自身职责,也是力所能及之事,如果一个ZF不能对国民的基本生存有所保证,这个ZF就无稳定存在的可能。但是另一方面,如果ZF疏于社保而花费精力致力于提高就业,则是自不量力,属于把“民生”概念无限扩大化了。如果居民的就业收入用于“活得了”,那么ZF致力于完善的社保就直接解决了这个需求;如果居民把就业收入用于“活得好”,那么ZF致力于提高就业将会是出力不讨好,因为居民的活得好需求是五花八门,价值因人而异,各有各的“好”,无形之中还剥夺了许多居民偏好休闲的需求。
  如果ZF能把致力于解决就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完善社保,则对社会稳定来说应该是事半功倍的举措。在完善的社保机制下,失业还是就业就随居民的便吧。
 
 阅读链接:
1。男子为摆脱生活压力欲犯罪入狱
http://news.sina.com.cn/s/2008-12-25/023916914312.shtml
2。物价不是问题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3/21/105077.html
3。服务型ZF切莫将“民生”概念泛化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297772-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3-3 17:24:00

因为农民工家里的土地实质性地形成了一种社会保障,而大学生一旦不能就业,就形成无业游民,他们不向农民工一样有一个可以依靠和退却的地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0629-1-1.html

学院派经济学家大多没有认识或者故意视而不见土地对农民起到的基本生存的保障功能,农民拥有的了那小块土地实质上起到缓解就业矛盾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巨大作用。中国在社会生存基本保障得以普及到农民之前,无论是土地所有权还的土地使用权私有化的必然后果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后果不堪设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7 10:31:00

金融海啸的抢钱演变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金融海啸在中国的救市办法已经被有些人操纵了,我国理应有与美国等国家不同的救市方法,但现在有点变味了,真正开始向富人抢穷人的钱的方向了。这是其一。

其二,全民社会保障理应该是一种理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单一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8 08:4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6 21:43:00
以下是引用ytaoxyan在2009-3-8 8:48:00的发言:
并不缺少理论,问题是看法不同.

的确,经济学从不缺少理论。经济学理论之多远远多过它要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N个经济学家提出N+m种理论来解释——却很少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0 10:2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