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086 13
2015-12-16

《实体逻辑学》提要(1)

实体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存在,而只是最接近真实的存在。

从基本粒子的角度看,进而从量子的角度看,实体是由一定量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建构而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从静态的角度看,实体内部存在着(充斥着)大量的空隙(或“虚空”);从动态的角度看,其内外进行着永不停息的流动、交换、作用、变化或转化;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它是由一定量的此在及其切近曾在、可在和联在“纠缠”而成的“总体”。

此在是此时此地此样在的简称。

此在处于永不停息的流变之中。此时的此在在此之前的时空中是彼时彼地彼样在的,称之为此在的曾在。

此在并非单纯的、即时性存在,其内在固有着动变的本质本性和能量能力,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展现为不同的彼时彼地彼样在。——这种以可能的形式内禀于此在中的“将来的存在”称之为此在的可在。

一般而言,此在都由曾在流变(转化)而来,而且将会流变(转化)为新的此在的曾在。可在内禀于此在之中,并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转化为新的此在,而后者又会内禀着新的可在。

此在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一定的时空中,总是共存共生着大量的此在,因而,此在的周围总是分布着许多处于流变中的它在。此在与它在相对运动并相互作用,因其相互作用而相互改变。在频繁的相互作用-改变中,此在与它在相互纠缠而使其自身及其可在、曾在无法单独的得到确定。——部分地存在于此在及其共在的它在之中(即共在的诸此在之中)、部分地存在于诸此在的曾在之中、部分地存在于诸此在的可在之中的存在,称为诸此在的联在。

联在是诸此在的一部分,因而具有现时性(和确定性);但联在并非诸此在相关部分地简单相加,而是相互作用-转化着的诸此在及其曾在、可在的相关部分的“动态总和”,因而具有历时性(和多样性,具有可变性和多变性)。

只有处于联在中的此在,才是可以在一定时空中持存的此在,亦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生自实的存在,并成为可观测的实在。因此,实在并非单纯的此在,也并非处于流变中的、完全独立的此在(及其曾在、可在),而是一定时空中的诸此在及其曾在、可在、联在纠缠而成的“动态总和式整体”。

附1:只看此在,实体会呈现为支离破碎的状况。——因为从微观世界的角度看,诸此在之内、之侧、之旁、之外充斥着大量的虚空。如忽略其曾在,就会忽略其间的频繁互动,就会忽略其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历时性,就会得出其间无联系或联系不紧密、联系无规律的结论,就会将实在的多样性、多变性等误解为实在的自我消解、消逝;而不知运动、作用、变化、联系等乃是实在的本质本性,是由其内在能量能力所决定的,是始终以可在的形式而内在固禀的、并必然会向外展现实现的。

2、实在的可在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和多态的(即多可能性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向外展现形式,在特定条件下,至少会有一种形式得以展现实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曾在也是可在的一种形式。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时候,此在与曾在之间是可以互逆的。

3、一方面,曾在、可在、联在,在实在的流变和互动中不断展现实现;另一方面,曾在、可在、联在和此在一起以此在的内含信息(显性和隐性信息或表层和深层信息)的形式存在、展现并对外交流、传播。

4、此在是实体的构成要素,曾在、可在、联在是实体的构成因素。

5、以前的哲学,只知道分析实体的构成要素,而不知道分析实体的构成因素,从而无法彻底说明实体的构成以及实体变化发展的深层内在原因,犯了简单粗暴、以偏概全的错误。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理论,揭示了可在、联在等构成因素对实体的重要影响,但是又把构成因素与构成要素混为一谈,从而也未真正揭示实体的本质内容,甚至隐隐走进了以构成因素来虚化、否定实体的道路。

现代西方哲学由于深陷认识论转向语言学转向逻辑学转向支路发展之中,而放弃、否定本体论研究,也无法揭示实体的本质内容。

6、我认为:只有根据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成果,结合本体论的辩证研究(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中)、并吸收借鉴认识论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发展的积极成果,通过创建新的哲学(本人称之为实体逻辑学)才能全面揭示实体存在、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哲学攀上更高的发展高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2-16 16:04: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6 17:23:15
物质实体,所有的具体的事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00:46: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07:33:32
三公大叔 发表于 2015-12-17 00:46
只有论坛中的“言论”是“当下即是”的“实用法体”。此帖并没有揭示清楚”形而上下“二分造成的交流障碍。 ...
我认为与人相关的世界至少有8个层次,依次为:

1、自在世界(自存自变自构自生的世界)
2、向人展现的世界(部分界面对人凸显)
3、与人互动的世界(实践的世界)
4、感知觉的世界(表象世界)
5、思的世界(拟在世界)
6、语言世界(表达世界)
7、科学技术所勾勒的世界(已知世界)
8、人造世界(实践及其成果)

其中,第2-8层世界均为“人化世界”(第2-3层人化程度较轻,第4-8层人化程度较重)。——工农业的世界、科学的世界、理论的世界、语言的世界……都是人化世界!

另外,第1-3层和第8层属客观世界,第4-7层属主观世界。

8层世界互动的基本路径:自在世界——进入人的观测和实践视野——与能动的人互相作用并刺激感官——形成感知觉和表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语言等符号手段对外界表达——上升为科学认识和可应用技术体系——在认识指导下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世界人化的第一步就是向人显现。自在事物向人显现的只是其全部内容的一部分,虽然随着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事物向人显现的内容会越来越深刻、丰富,但是向人显现的始终不是其全部内容。
世界人化的第二步是和人相互作用,并在相互作用时自身和人类都发生变化。
世界人化的第三步是变成人的认识对象,特别是思维对象和语言指称对象,从而拟在化。
世界人化的第四步是被人改造而产生新事物,进而长期与人类反复相互作用-改变。

自在世界是完全真实的世界。自在世界存在于人的“自我”之外,不依赖于人的“自我”而自在存在着、自在互动着、自在交流着、自在变化着。自在世界的广大、深邃、繁多、丰富、关联、多样、多变是难以被完全发现、验证和概括、把捉的。

自在世界对人显现后,就是经验世界。经验世界源于自在世界,但因其与人相见和互动而异化为人化世界。经验世界是现实的世界,它可以被发现、被观照、被验证、被改造(改变)。

经验世界的事物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不稳定的、可变的甚至是多变的。经验世界的事物可以被纯净性观照而显得简单、纯粹,但是其内在构成和外在显现却是非单一、不单纯的,并在与外在事物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变化、多样化、复杂化、异化。

经验世界经一定的过程而被逻辑化、系统化、理论化。理论化后,它就向人们承诺、揭示和显现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秩序、有条理的世界。这个理论化的世界并不全同于经验世界,更不全同于自在世界,而只是其有秩序(或合秩序)的一面。理论化的世界之外、之内、之侧、之余,仍有许许多多的内容是未被发现、未被揭示、未被验证的,虽然它们可能已经为人所改造、改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17 07:36:17
三公大叔 发表于 2015-12-17 00:46
只有论坛中的“言论”是“当下即是”的“实用法体”。此帖并没有揭示清楚”形而上下“二分造成的交流障碍。 ...
你的观点只是沉浸于“语言世界”、“思的世界”而不自觉的结果,是旧哲学的固有弊病的集中体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