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自然与人-28.34 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形成原因
李开乐
摘要: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并不垂直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而是倾斜了一个23.5°的角。因此,地球每年绕太阳旋转一周,地轴的两端只能各朝向太阳一次。朝太阳的半球是夏天,另一半球就是冬天,这样子就分出了春夏秋冬了。
虽然说,地球自转和地下热能相配合在一起是大气环流运动的内因,但我们在“自然与人-27.6”中也充分肯定了太阳热力这个外因促成了季节性变化的重要作用。然而,为什么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春夏秋冬而不是别的呢?这是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地球的公转有着一条相对稳定的椭圆形轨道,与这条轨道相重合的平面,在天文学上称之为黄道面。由于地轴并不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不论地球跑到轨道的什么位置,地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与黄道面的垂直方向倾斜了一个约23.5°的角,所以赤道面与黄道面也固定相交成了23.5°的交角(见图28.34)。这样一来,地球每绕太阳旋转一周,就有半周的时间太阳主要直射在北半球上(从春分到秋分时段),而另半周主要直射在南半球上。地面上受太阳直射的地点就在地球北纬23.5°到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因此地球上就有春夏秋冬了。
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的23.5°附近时,北半球就是夏天(如图28.34的夏至位置)。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近赤道时,北半球变成秋天。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的23.5°附近时,北半球与整个地球相比起来就离太阳最远,被太阳照射的面积最小,而且是倾斜地照过来,接受的热量少,所以北半球就出现冬天了。此后,随着地球继续绕太阳运转,当北半球春天的时候,太阳对地球的直射点又从南向北重新缓慢移回赤道,然后再移到北半球的23.5°,完成了一年的循环。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年年如此,春夏秋冬就连续不断了。
实际上,因为陆地是深厚而良好的隔热层,几乎完全隔绝了地热的上传,才成全了太阳热力创造了地球的春夏秋冬,也使人们认为这地球上只有太阳的威力才是最大。但是,从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性来说,应该清醒地不被这一层隔热层所蒙蔽,要知道地热才是维持地下液体环流、海流、大气环流的内因和根本性的动力来源。
图28.34: 地球公转示意图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