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禁止一稿多投的反问
听说现在各期刊采编系统也互联了,编辑可以通过查看稿件是否被检测过来判断稿件是否一稿多投了。CNKI还有个什么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开发了个什么“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还有个“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看了一眼里面列的典型用户,多得数不清啊。这些都是些什么啊?笔者实在没空去深究这些东西,笔者是搞社科的,现假设全国大部分C刊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禁止一稿多投,那笔者就要反问了:
1、现在国内C刊一般审稿周期是3个月,个别甚至6个月,拒稿的话既不通知,也不给理由,请问,不让一稿多投,谁耗得起啊?博士毕业起码要两篇C刊吧,写要2个月吧,被拒两次半年时间就没了,改了再发一年时间就没了。(国外期刊审稿快,即便拒稿一般也会给理由,谁能介绍一下国外社科期刊的投稿经验、攻略啊)
2、国内C刊关系稿、推荐稿、内部稿的问题有木有?我一个师兄,因为和一家期刊的编辑认识(具体什么关系不清楚),投稿从不用采编系统,直接发给那个编辑,发了两篇,第一篇入稿了,两个月后第二篇发过去,人家说:“一年之内不能发同一作者两篇,你先投其他试试,其他期刊拒稿了,我保证明年第一期给你发”。。。师兄现在很逍遥啊。。。
3、不管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研究院组成的22位科学家小组给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还是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提出了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都没有将一稿多投定义为学术不端,而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却出于维护编辑、出版社利益考虑,将一稿多投界定为“同一作者将同一篇论文(或者是题目不同而内容相似)同时或几乎同时投给两家学术刊物同时发表或先后发表。”这是结果犯还是过程犯啊?笔者认为,一稿多发是学术不端,一稿多投应该不能算啊
基于以上两点,我想问,不先解决审稿和关系稿的问题,一味禁止一稿多投,有道理么?大禹治水还知道光堵不行,还要疏呢?如果审稿和关系稿问题一时解决不了,那笔者认为,开发网络共享采编系统就应该大大方方的允许一稿多投,像高考填平行志愿一样,这样对投稿者、杂志社乃至整体科研水平都是有好处的,这样才能真正的净化学术氛围,有效禁止一稿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