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583 8
2016-05-12

      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证明“生产资料只能转移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的:

  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30页)

  “生产资料只能转移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是马克思经济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结论,是论证“资本只能靠剥削获得增殖”(即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其证明方法却如此简陋。

  马克思一贯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但自己却仅仅根据“经验”,根据企业计算设备折旧费的方法,就下结论“这十分清楚地表明”。

  “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这在经验上的确如此,但在本质也是这样吗?

  为什么不能是“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同时还赋予每天的产品以部分新增价值”?

  有人会这样反驳:“因为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够创造价值,因此机器不可能赋予产品新增价值。”

  这种论证法是典型的循环论证,因此马克思要证明机器不能创造价值,就是要从另一个角度论证只有人能够创造价值。

  令我更惊讶的是,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某著名高校的马克思经济学教授在听完我的批判之后惊讶的说:“国内的社会科学界现在都是在循环论证的呀!”言下之意是你太迂腐了,早已落后形势了。呜呼!这就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

  据该教授介绍,他还拿到了关于《资本论》研究的重大课题,经费有几十万人民币。工人农民要创造出几十万元的价值,要流多少血汗?现在却被用来资助毫无价值的循环论证。悲哀……

(黄佶,2013年5月26日)


原文链接:《资本论》中的一个低级错误(黄佶)_黄佶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a2c400101bcxm.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5-13 15:14:29
马克思在第一卷一开始就已经论证了只有劳动才创造价值,到这里是这个原理的具体应用了,所以并不是循环论证,我理解的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3 15:19:14
这样的帖子也好意思贴出来!!!


   在黄佶发表的《马克思如何证明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增殖》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一般来说,我们是不会怀疑作者的引用的。但是黄佶让我开了眼界:有人居然可以这样引用别人的论述。这些话确实是马克思说的,但是马克思不是在一个段落中说出了这些话,而是在两个段落中说出这些话。“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处在《资本论》一个段落。“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处在《资本论》的另一个段落。也就是说黄佶把马克思的两个段落中的一部分分别截取下来,然后再把这两个部分凑成一段话。如果这两段话处在两个段落中,那么这些话是一个意思,而两段话处在一个段落中则是另一个意思。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736926&page=1&from^^uid=1190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3 15:26:00
   在黄佶发表的《马克思如何证明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增殖》中,引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

     一般来说,我们是不会怀疑作者的引用的。但是黄佶让我开了眼界:有人居然可以这样引用别人的论述。这些话确实是马克思说的,但是马克思不是在一个段落中说出了这些话,而是在两个段落中说出这些话。“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种劳动资料,例如某种机器,平均能用多少时间。假定这种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只能持续6天,那末它平均每个工作日丧失它的使用价值的1/6,因而把它的价值的1/6转给每天的产品。一切劳动资料的损耗,例如它们的使用价值每天的损失,以及它们的价值每天往产品上相应的转移,都是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的。”处在《资本论》一个段落。“这十分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决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因本身的使用价值的消灭而丧失的价值。”处在《资本论》的另一个段落。也就是说黄佶把马克思的两个段落中的一部分分别截取下来,然后再把这两个部分凑成一段话。如果这两段话处在两个段落中,那么这些话是一个意思,而两段话处在一个段落中则是另一个意思。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11903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3 15:50:18
我看你就是黄佶雇来的一个黑托。黄佶在这里引用的马克思的论述有一个有意的篡改,在这个坛里我早就指出来了,你居然还把这个贴子发表出来,混淆视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5-13 17:29: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