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176 65
2012-01-12
一、目的
一直以来想写一些关于《资本论》方面的读后感(尽管我一直以来认为已经完成了马克思经济学之中价值论的数学化),可是,说到具体处也不知道如何写起,因为我写文章总是不喜欢拿别人的文字咬文嚼字,但是,有时候与一些网友讨论时,他们总是说我没有读《资本论》这本书,因为我读书的不求甚解而经常导致忘记《资本论》的原来文字在那里,想去找出来自己又不想麻烦,从而许多人用这个来说我没有看过《资本论》,因此,从今天开始我想再重读《资本论》这本书,因为我发现我对于马克思价值论的数学化的模型应该可以简化和修正《资本论》之中描述的马克思价值论的逻辑矛盾,也就是说,我发现原来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而没有真正陷入马克思价值论迷魂阵时所自以为是的马克思价值论数学化模型好像比马克思价值论之中体现的逻辑更加合理,因此,这与其说是重新认识马克思之路,不如说是重新认识发现自己之路!
下面,是旅途的开始!我将就一章一节的讨论问题来展开论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12 16:42:28
贵在坚持。很多人像你这样发了毒誓,结果连序言都没有整明白就撒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8:03:36
如果你认为《资本论》是写价值论,那你就错了。最起码我认为是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8:59:21
《第一卷》
(一)第一章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和货币
关于资本论之中的使用价值分析
        一开头马克思就说:“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单个的商品是这种财富的基本元素,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注意:这里写着庞大的商品“堆积”是社会财富表现,也就是说,一种商品“堆积”不管其有没有被实现为个人效用或者社会的效用与否,它们都是社会财富的表现,然而,比如,一些被大型企业采购后“堆积”在仓库之中一直没有用而过期变质的庞大的商品还算不算是属于社会财富呢?)

商品是什么?接下来马克思以商品这个价值参照系入手分析说:“商品首先是一种外界的对象,一种用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马克思明白,商品这种东西的价值对象是人(包括个人与人类社会),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于商品的认识了解到商品必须是有用的东西,这个有用性由于是把商品看作为一个客观的价值参照系的角度入手来分析问题,因此,他给商品的有用性定义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以此来区分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这个从主观需求入手分析定义出来的价值概念,也就是说马克思在这里把“人”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对象的客观系统来分析的,他好像企图这样做可以撇去主观角度分析的偏差,但是他接下来论述却让我失望。

可是,本来马克思在上面开了一个好头,刚刚承认商品必须是“一种用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即 “有使用价值的物”时,却没有进一步论述清楚什么是“使用价值”这个最为本质核心的概念!这导致了他的经济学基石必然要进行修正甚至崩溃!

马克思接下来只是从标量的角度描述了什么是使用价值以及它的质和量的问题,他虽然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是,没有进一步明确提出“使用价值的方向对象”,让“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成为一个矢量,从他这段话可以看出:“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来考察:使用价值的质是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如铁、纸、小麦、金刚石等等,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就不同。”这就是说,马克思认识到了“使用价值”的不同是因为物的自然属性(主要是物质结构)不同引起,但是,他没有进一步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一个矢量,后面,他又说:“使用价值的量是以一定的规定性为前提的,商品的性质不同,计量的商品尺度也就不同,例如,一打表、一码布、一吨铁等等”
        可见马克思(不仅仅是马克思,现在许多所谓著名的经济学家们也是如此)没有理解到使用价值是一个具备价值参照系与价值对象由数值大小和方向才能完全确定的量,比如,当张三在拿着一种如果自己此时此刻使用而没有用处(相对于此时此刻的自己没有使用价值,但是,相对于李四却有使用价值)的A物品与李四也在拿着一种如果自己此时此刻使用而没有用处(相对于此时此刻的自己没有使用价值,但是,相对于张三却有使用价值)的B物品进行交换时,表面看来两种物品在交换之后使用价值量并没有产生增加与减少,只是变换一下位置而已,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后来认为商品产生才产生价值增殖,而商品流通的交换并没有产生价值增殖而导致最后完全否定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性,这是马克思经济学价值论的致命硬伤。
我们来看看,物品A与B和张三与李四的关系:
1、物品A——>张三:使用价值为零;
2、物品A——>李四:使用价值大于零;
3、物品B——>李四:使用价值为零;
4、物品B——>张三:使用价值大于零;
上面可以看出交换之后物品A与B和张三与李四的关系:从1、3这个组合变为2、4这个组合,1、3这个组合的使用价值为零,而2、4这个组合使用价值为最大,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使用价值“从无到有”的过程,资源配置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是一个社会效用(福址)“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
各位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吗!同样厨师炒菜的顺序也会影响味道和营养价值!可见,我们要把 ‘庞大的商品堆积’ 的社会财富表现变为社会使用价值、效用、福址的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9:01:52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1-12 16:42
贵在坚持。很多人像你这样发了毒誓,结果连序言都没有整明白就撒手了。
谢谢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2 19:08:47
qi509 发表于 2012-1-12 18:03
如果你认为《资本论》是写价值论,那你就错了。最起码我认为是错的。
任何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都有一套价值论在支撑,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不可否认,尽管在我看来他价值论不够完整甚至有矛盾而结论有点不靠谱而已!既然,你认为是错的,那么,你认为对的又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