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52 0
2016-06-02
之(十四)、狭义范围的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之间的关系
    狭义范围的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都是对国民纯收入中的消费资料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狭义的按劳分配是属于国民纯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对劳动者个人获取消费资料的分配。狭义的按需分配属于国民纯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对社会上的残疾人和老年人获取消费资料的分配。二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没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残疾人和老年人都是劳动者的家庭成员,由劳动者提供生活消费资料,劳动者的收入中就必然含有供养残疾人和老年人生活消费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就含有供养家庭中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消费部分。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从表面上看,劳动力的价值——工资中就要减少供养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消费部分。这种减少可以用降低工资收入的方式,也可以用要求劳动者纳税的方式。或者两种方式兼用。从实质上看,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税后工资加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基金总量与劳动者总量计算的人均货币量。也就是说,以劳动者人均计算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货币额所表现的价值量仍然是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并不会减轻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也就是说并不会减少资本家的利润收入。这也是当代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广泛地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根源。
    在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明确地在国民纯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减少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占国民纯收入的比例,来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按需分配的支出占国民纯收入的比例。这种占国民纯收入分配比例的减少和增加应该是相等的。也许有人会说,减少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会受到劳动者的反对。绝对不会,因为在现代社会,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使用的是价值符号货币——纸币,都存在着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劳动者的实际收入的减少完全可以在货币收入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完成。而且,从整体上看,劳动者实际收入的减少,又可以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收入增加的形式反馈回来。这种减少和增加在量上是相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必然要有国家税收的相应增加,同时必然会使劳动者的收入相应地减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占国民纯收入比例的增加,必然是劳动者按劳分配收入占国民纯收入比例的减少。在当今世界上,凡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好的国家,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都是占国民纯收入比例较高的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量的变化最终会引起质的变化。那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较高级阶段,按需分配会上升为占主导地位社会分配制度,而按劳分配制度则会下降为次要的从属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也就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