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十九)、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通常所说的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方面。即具体的生产组织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产品交换方式和产品消费方式。其中生产的组织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在旧生产关系向新的生产关系转变中,首先变化的是生产的组织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例如,在农业生产中由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转变中,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者不变,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不变,只要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地主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向佃农收取地租,就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土地所有者是地主,佃农是生产的经营者,佃农向地主缴纳地租。当土地的所有者不是将土地出租,而是自己经营,雇工耕种,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地主就转变为农业资本家,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雇工是劳动力的出卖者,由农业资本家向雇工支付工资。在这里,首先转变的是具体的生产方式,然后转变的是分配方式,可以说是生产决定分配。
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分配也会决定生产。在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首先要夺取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没收大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为国有,也就是实现对社会价值财富的再分配。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生产,就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生产。在20 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些国家原本属于公有制的生产资料纷纷转变私人所有。由此,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生产,就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生产。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特别是对个体工商户的管理中,只要实行对国有大中小型企业一样实施统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在不改变个体工商户原有资金的私有性质的条件下,就可以逐步增加他们使用的总资产的公有制比例,最终将其变为纯粹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单位。那就是,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核算要统一纳入社会管理,其当年的纯收入要按法定比例分配为三部分,上交国家税收、提取公积金为社会所有留作个体户支配使用、个人家庭支配的消费收入。总之,在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消灭按资本分配,就会使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壮大。如果削弱按劳分配,扩大按资本分配,其结果必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日渐衰落,资本主义私有制日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