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十一)、再谈各国劳动者年均创造国民纯收入的相等性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价值是凝结在商品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他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物品,如阳光、空气对人类来讲有使用价值,但是,它们不是劳动产品,不需要交换就能够获得,所以,阳光、空气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劳动产品用于生产者自身消费,如农民生产的粮食、蔬菜,不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价值。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凝结在商品里的劳动量的大小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在商品交换中,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的,因而在量上是不可以比较的;不同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而在量是可以比较的。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量的大小决定的。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的。等价交换就是劳动量相等的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间的交换。可以说,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的交换关系。不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所谓平等,就是不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分工和协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分工是社会的进步,是生产专业化的历史要求,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协作,是不同产业部门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在商品经济社会,不同产业部门平等的协作关系是通过商品的等价交换来实现的。
正确理解不同的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每一个劳动者都被看作为是具有平均的无差别的劳动者;其次 ,每一个劳动者在相等的时间里创造的价值量是相等的。推而广之,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年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是相等的。这是各个产业部门劳动者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根源所在。各个国家劳动者年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是相等的,是各个国家劳动者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根源所在。所以,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能够联合起来。
影响对不同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年均出自的国民纯收入是相等的,各个国家的劳动者年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是相等的这一观点理解的相关理论问题,还需要弄清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任何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都会提高生产力的水平,重大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标志。如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蒸汽机时代、电子技术时代、计算机时代、都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即投入较少的人类劳动,可以获取较多的物质生活资料。
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的来的产品是商品,具有价值;不用来交换的来的产品就不是商品,也就没有价值。所以,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的是商品交换者之间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商品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商品交换是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进行平等的经济联系的方式。在价值量基础上进行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基本原则。等价交换,是指劳动量相等,或者说耗费相等的劳动时间的劳动产品之间的交换。等价交换,体现的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或者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平等的分工和协作的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是商品经济时期期不同经济体之间进行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高级阶段,随着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的产生,商品的价格不再是由价值决定,而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决定,或者由垄断组织决定,不等价交换成为普遍的经常性的现象。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价格事实上也是一种垄断价格。工农业产品交换同样表现出是普遍的经常性的不等价交换。这种不等价交换的受损者是农业劳动者——农民。在计划经济时期,计划价格,不等价交换,是造成农民贫穷、农村落后、农业发展滞后的最主要原因。
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里的劳动生产率表示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在包括商品经济和非商品经济在内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的一种反映劳动效果的计算方法。二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而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就越低。这里的劳动生产率表示的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及劳动者在同一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总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例,而劳动者在同一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这是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正确认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关键。
我们不能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时间里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例,就错误地认为在单位时间里创造的价值量也称正比例,应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够提高劳动者在单位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总量。
我们通常所说的以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创造GDP的增长比例,只是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比例。而不是人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的增长。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劳动者人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的增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率,即表示劳动者年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货币额的增长比率。
总之,在商品经济社会,不论在人类社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也不管劳动生产率是否变化,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年均创造的价值量——国民纯收入是不变的。这是各个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的经济根源。扩展开来,各个国家的劳动者年均创造的国民纯收入是相等的。这是各个国家的劳动者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的经济根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是我们认识和分析说明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