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企业家裴春亮的制度资本经营案例分析(上)
2016-05-28 周阳敏等 制度企业家 制度企业家
制度企业家
微信号 Ayoungman_Management
功能介绍 推动制度企业家成长、扩展制度企业家平台、帮扶企业家制度经营、重构企业家制度资本、提升企业家制度领导力......
(选自周阳敏著《制度企业家与城镇化发展》,2016年2月中国经济出版社)
一、案例介绍
裴春亮,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曾任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村委会主任,辉县市七届政协委员,新乡市十届人大代表。现任新乡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最美村官、新乡市劳动模范、新乡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爱心中国-中华慈善人物、河南省道德楷模,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光荣入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二、制度创新的外部制度环境
企业家要进行制度创新或者说要创建各种制度用于发展区域经济和建设新村社区,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环境。
首先是外在制度环境(宏观)。新乡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照搬沿海发达地区的模式,他们积极探索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构想,即新农村、县域经济、中原城市群新乡都市区建设统筹谋划,一并推进。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新乡市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纲要》,同时还出台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对已完成规划编制的,大村补助1万元,小村补助8000元,并免费向农民提供住宅图集。辉县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旧村拆迁复垦工作的实施办法》,强化了社区住房建设和旧村拆迁复垦利益补偿机制、周转金筹措发放机制和工作激励奖惩机制。同时辉县市政府明确入住社区农民在享受国家对农民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社保、就业、最低保障政策。此外还有行业协会(机构)制定的行业准入、监管等政策和法规。有了各级政府制定的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支持,企业家才有制度创新的土壤和基础。
其次是内在制度环境。主要是一些非正式制度。裴春亮作为老乡,他和村民有着浓厚的乡情;多年在家乡的生活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行赢得了村民的好感,交了许多朋友,和村民有深厚的友情;当然村民中还有许多是他的亲戚,和村民之间还有着丝丝相连的亲情。这种乡情、友情、亲情经过多年的时间积淀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裴春亮在村民中受到大家的尊重,有了一定的威望,他的一言一行对村民的思想行为以及判断和决策会产生很大影响。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在制度。村民的言行不自觉的受到这一内在制度的约束。这一内在制度对裴春亮在下一步制度创新,建设新农村社区的过程中起到了支持和促进作用。例如听说裴春亮要建企业,村民争先恐后地为企业筹资,就连村里身患残疾的裴明军也把家里仅有的20元钱积蓄交给裴春亮。裴春亮非常感谢村民的支持和信任,向全村559名村民每个人无偿赠送2万元的干股份。裴春亮出钱打水井,修路,安路灯的时候,村民都纷纷出工出力。裴春亮提出成立红白理事会,集中办事,村民也就纷纷响应不再大操大办。
因此,企业家其实是借助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的外在制度以及潜在的内在制度的支持,实现裴寨新村的经济腾飞和村民们的共同富裕。
三、基于制度资本的五个维度考察制度企业家的制度资本
由于裴春亮的企业家和“村官”的双重身份,他在制度创新或者说创建制度的过程中,包括了企业制度和政府为主体的外在制度。这里的外在制度指的是微观的政府制度。
下面从制度资本的五个维度来分析裴寨新村的制度创新。第一个维度:节约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就是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行为整个过程中的成本,如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决策、监督交易的各项成本。例如裴春亮作为企业家,在领导裴寨建设新村的过程中非常谨慎,因为他背负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托。他制定了“事前有计划,事中有规划,事后有完善”的新村建设原则,每出台一个政策都要进行仔细调研。为改变村民“靠天吃饭”的现状,解决周边5000余亩土地的灌溉问题,裴春亮找到国内有名的水利水电专家,花费上百万为裴寨设计了高效农业园区供蓄水工程项目方案。看似花费很多,其实少走了弯路,节省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修改、完善的成本。为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发展大棚,裴寨社区党总支对农户实行低价承包,还组建了食用菌蔬菜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原材料、协调贷款、提供技术支持等。低价承包制度、合作社制度都是制度所有者为了减少村民的交易成本,减少村民顾虑而创新设立的制度。再比如,以前,裴寨村民办红白事喜欢相互攀比,看谁家准备的肉多,谁家请到的客人多,准备的东西往往吃不完,最后都放坏了,要么喂猪,要么扔掉,非常浪费。这其实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内在制度,政府虽然不支持但也没有明确制止,这一制度在政府的默许下在夹缝中生存。为了刹住铺张浪费的风气,裴春亮专门在村里腾出5间房子,成立红白事理事会,集中办事,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体现了时代新风.这一制度遏制了铺张浪费,节约了交易成本。
第二个维度:改善要素效率。生产效率的增长是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运行的最重要的单一指标,它决定了真实收入、通货膨胀、利率、利润和股价的变动情况。制度资本在转化过程中改善了要素效率,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收入的增长。例如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裴春亮为了带领大家致富,在企业制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创新。2007年,他兴建了春江水泥有限公司,解决了全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了让所有村民享受到企业的福利,他采取了股份合作制的运作模式,并且考虑到村民的实际情况赠送了2万元的干股。每家村民投入的股份年底都将享有20%的分红返利。企业家赠送干股,引导村民全民入股,目的是让全村的村民分享企业的收益。但从客观上这一制度让村民和企业保持利益的高度相关性、一致性,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企业活动的积极性。一些村民还在水泥公司就业,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其他入股的村民在运输、施工、销售等各给方面都给与水泥厂大力支持。因此这一制度的实施直接改善了要素效率,直接带来了收益。
第三个维度:替代要素投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机器、工厂、道路)和技术等四个要素视为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例如裴寨新村制订了腾退复垦迁居政策。裴寨村属太行山丘陵地区,全村153户人家595口人,仅有661亩丘陵薄地。而多年来村民一直住的是土坯房,而且由于采煤造成一些房成了危房。为了实现村民的安居梦想,同时又不让耕地面积减少,因此,裴春亮将占地近100亩左右的新村地址选在了村南面的荒山。同时裴寨老村的整体拆迁改造全面展开,而且还把村庄周围的沟渠坑壕通通填平,总共增加了600多亩土地。这个政策解决了村民的住房问题,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可以说这个制度替代了耕地资源的再投入,节省了资源(而耕地是稀缺不可恢复的)。
第四个维度:更换生产方式。制度资本能影响企业的生产方式。例如裴寨新村制订了发展大棚蔬菜的制度,引导村民发展高效农业,加快致富步伐。村民种出的黄瓜和西红柿被认证为绿色无公害蔬菜。通过种植“无公害蔬菜”,制度改变了村民的生产方式,从简单的、低效的个体生产方式转变为高技术含量、高效的集体合作方式。
第五个维度:改变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指所关心的目标(某一变量)与相关的因素(某些变量)的函数关系。我们关注的目标-企业生产函数和部分相关因素-制度资本的关系,即公式:F =F ( K , L , TEC, SK , NR , STR , E, I),物质资本K 、劳动力资本L 、技术资本TEC、人力资本SK 、自然资源NR 、结构变迁 STR、企业家E 以及制度I) ,显然制度的变化会影响企业生产函数的变化,制度资本会影响和改变目标函数。事实证明,裴寨新村制定实施的这些制度给村民们带来了收入的显著增加。村民通过种植“无公害蔬菜”,每年人均盈利3万元,每亩土地增加收入2.5万元,真正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此外裴春亮对教育也非常重视,制订了助学奖励制度。村里对考上大学的、考上高中的,家庭又贫困的,都有奖励。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名校的奖1万块钱,考上大学的奖2000块钱。考上好高中的奖2000块钱。制订了培训制度,将有一定能力的村民送到外地进行技能培训,增加了人才储备。这些制度提高了人力资本,同样改变了目标函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