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887 0
2016-08-06
安徽省委、省政府:

  合肥这几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升至25.7%,财政收入年均长14.5%,合肥奇迹吸引了全国目光。但这种代价太高了,集合全省之力发展大合肥,建设副中心城市,合肥的虹吸效应造成安徽省其他地级市发展落后,进而导致安徽区域发展落后。一般来说中国经济强省都不是省城最大,如江苏苏州市、辽宁大连市、广东省深圳市。所以安徽省发展规划值得思考。
  看一组数据:
  江苏苏州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人口1060.40万,2015年GDP高达1.45万亿元。
  2015年皖北六地市: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3.92万平方公里,人 口2544.8万,六地市2015年GDP6230亿元,不到苏州的一半。
  2015年合肥GDP为5660.3亿元人民币,不到苏州的一半。安徽省第二的芜湖市2015年GDP2457.32亿,可以说排不上名次了。
  安徽省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诸如历史名人:曹操、华佗、包拯、李鸿章、朱元璋,地理位置、地势也很好为什么发展还那么落后?安徽人民也是勤劳的。
  笔者有幸去皖北考察过2次,这里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劳动力大量流失。

  一、安徽省错过发展的机会
  安徽错过的发展机会很多,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的国企改革、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产业升级、以及现在的产业转移浪潮。就说最近的一次发展机遇,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产业转移自从2004年出现民工荒开始,中部快速发展也是08年开始的。但是安徽并没有抓住这次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相反,笔者家乡湖北省襄阳市自从08年开始积极响应承接产业转移,笔者家附近就相继建设了深圳工业园、东莞工业园、佳海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此外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看一个数据,湖北日报2015年10月22日刊文《襄阳跨越发展夯实汉江流域中心城市》——5年前,襄阳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区区51亿元,4年之后,这一数字增至249.2亿元,增长近5倍。今年前9个月,该数字又变成215.8亿元,同比猛增35.7%,占全省比重由5年前的0.51%增长到10.2%。财政收入倍增缘自襄阳产业底盘的夯实。2010年该市GDP只有1538.3亿元,2015年襄阳市GDP为3129.3亿元(2015年),整个皖北蚌埠、阜阳、宿州、淮北、淮南、亳州六地市GDP总和6230亿元(2015年)。
  2015年7月23日,经济学人智库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新兴城市报告,贵州省的贵阳市、湖北省的襄阳市和湖南省的衡阳市名列前三甲。这显示了中国内陆城市的崛起。从区域层面看,来自中部省份的城市表现得最为强劲。这些城市得益于产业转移以及更好的运输基础建设。与之相比,东北城市正在努力解决不利的人口发展和结构经济带来的影响。吉林、鞍山、齐齐哈尔和抚顺等城市在接下来五年内的市辖区人口预计出现平均年度负增长。安徽也有良好的运输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口资源,为什么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呢?
  "劳务经济"发展战略在给地方带来较多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安徽的劳务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安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创业和融资环境差、税费负担重、用地难、社会治安不好、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再加上中国现阶段刘易斯拐点已到,劳动力供给总量呈现减少趋势,随之而来的工资上涨。安徽省已经错过加强引导扶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机会,延缓了工业化进程。

  二、皖北空城危险与对策
  中国的市场力量已经在主导中国的未来,中国的老百姓、农民工现在可以去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打工,资金在国内已经可以任意流动。中国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都在前所未有的迅速放宽。偶然看到安徽省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项目结项:解释了安徽人口红利和人才瓶颈。此问题研究没多大意义,安徽省不是一国,而是一个区域,区域内要素流动性很强,假如有人口红利,也都外出务工了。
  安徽省“不东不中”的区域定位,相对发展落后,产业经济不发达,虹吸效应,东部、中部对安徽省的吸力作用,农民工、资本、人才都吸走了,大部分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喜欢的城市的生活,随着上一代人离开,他们不再有故土情怀,直接在城市定居。结果可想可知安徽省人口净流出,这和东北现在出现的情况一样,经济更没有发展的基础了。
  在本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发展空间和剩余劳动力,皖北地区错过了生产机会外泄,没有足够时间转向更高阶段产业,失去了现阶段的产业资源。
  也没有抓住产业转移带来的工业化进程,现在发达地区都在紧跟国家产业规划,皖北地区就没有发展高端产业的发展空间。
  在农业劳动价格快速上升后,生产资源外泄到其他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本地区更高阶段的经济发展不能及时跟上,无法吸收劳动力回流。
  1.当务之急是吸引劳动力回流,劳动力当地就业,相关产业都可以得到发展。
  2.抓住新一轮的其他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投资机会。
  3.加快产业升级,据笔者的测算,产业转移10年一个周期。

  三、振兴安徽之我见
  经济发展壮大无非就是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目前大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如果安徽再不抓住机会,将会再次失去黄金发展的10年。
  任何地方都需要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安徽的昨天已经没有办法改变,过多的讨论也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把握明天,只有把握了明天,明天的安徽才是美好的。关于安徽的明天应该如何面对,笔者说一些自己的意见,作为参考:
  一是以皖江地区为重点建设产业转移区域。安徽有自己的黄金水道,这是中部地区条件最好的,应该以这个作为产业振兴的基础。建设产业转移也不是提口号,有许多事情需要落实:一是完善皖江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的出口制造基地,物流成本是重要因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二是建立完善的税费配套政策,投资到安徽来,投资商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赚钱,对于安徽需要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行政,并对龙头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地方税费返还,形成产业转移潮涌安徽的局面。这就是良好的地理位置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加优惠的税费政策推动产业转移。
  二是扶持创业。形成创业成本洼地。安徽现在在浙江省有大批创业者,不是安徽的创业机会少,而是安徽的创业环境比浙江省要差,各种收费、罚款比浙江省要多。所以安徽需要下决心治理行业不正之风,让执法部门的收费与罚款与收入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彻底治理行业不正之风,创造安徽创业的良好软环境,让安徽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潮水一样增加,安徽就会经济活力四射。
  三是以合肥为重点扶持风险投资基金。国家对合肥的扶持是有力度的,但安徽没有把这种扶持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安徽建立自己的区域性产权交易所,进行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以优惠的税费政策扶持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以合肥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
  四是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安徽作为一个重点的农业区域,应该以优惠的税费政策扶持农产品加工,既创造就业岗位也解决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
  五是扶持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和担保公司。安徽要扶持自己的民营经济,特别是让自己的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自己的金融服务业是一个重点。国有银行由于是垄断组织,基本不可能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需要安徽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和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六是以合肥为重点扶持服务外包产业。现在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黄金时期,安徽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惠,以优惠的税费政策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创造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
  七是扶持专业市场。从浙江、江苏、广东的经验来看,发展民营中小企业解决企业产品销路问题是一个重点,需要安徽以优惠的税费政策扶持专业市场,以政府促销吸引采购商,不断壮大自己的专业批发市场,并为中小企业的繁荣解决产品销路问题。
  八是加强与长三角的协调。协调内容也不需要多,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让安徽的农产品获得更高的产地价格;二是旅游业协调问题,有组织的到长三角推介自己的旅游业。三是建筑业协调问题,让安徽的建筑业平等进入长三角市场。
  九是实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行经营者持股经营,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争取国家政策,争取对国有企业进行债转股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比例和抗风险能力。
  十是学习湖北省一主两副模式。2011年,为打破武汉一城独大局面,加快武汉、宜昌、襄阳跨越式发展,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一主两副”重大战略决策。“一主两副”提出后省里对“两副”的扶持是显而易见的,宜昌、襄阳也取得了更快的发展,直逼洛阳、南昌。

  只要从以上十个方面努力,10年以后,安徽经济在中国即使成不了一只猛虎,但至少也是一只狼。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那么安徽又将面临失去的10年。

  一个关心安徽省社会经发展的人致
  2016年8月4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