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7687 53
2009-06-25
这个学术道德板块真的很有问题,整天看到一些无聊的人把时间浪费在公布某某人学术不端,某某人剽窃这样的问题上,背后的动机还不一定光明。现在很多人扛着学术打假的大旗,实际妄图整倒一批人,利用规则在私下玩潜规则的人才更可耻,看看那些被公布出来的剽窃者不都是位高权重的人,查他的底真的是为了维护学术道德么?

我认为,打假的板子不应当只打到这些造假者身上,整个机制都有问题。从小学到大学,没人告诉我们如何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各个从学校出来都是一等一的考试高手,却没有一点动手和创新能力,接着考研,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研”意味着什么,真正的“研”不是为了出来拿更多的“钱”,研就是搞科研,做学术。看看现在很多人毕业了都在拍学位照,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学位服的意义,“像个道袍似的”,不错,学位服就是修道院里传教士服装,穿上就代表将为学术奉献自己的一生。

是的,现实在于,我们是要吃饭的。

硕士生出来工作难找,整天窝在学校做学术,期刊又只认大佬,对小硕不屑一顾,到头来,毕业只能失业,学术又没成果,当然就没人愿意静心做学术。于是,花钱发文章,复制粘贴快捷键比谁都谁,一分钱的研究能力都没学到,学到一手盗窃的好功夫。

一些本将做学术进行到底的学者,看到那些同道都在开宝马,住豪宅,自己大半辈子过去了依然是筒子楼,吃糠咽菜。不患寡,而患不均,学者们当然要找路子,也要开宝马,住豪宅,怎么办?无权无势的,上头又没人。咱有笔啊,申请项目,什么国家的,部级的,省级的,全都来,一个人承担N个项目,钱到手了,活却粗了,没办法,抄呗,自己抄不过来,让学生帮忙一起抄!

还有一些就是行政、学术两手抓的大佬们,整天开会,如何静下心做科研,那些成果又是如何得到的。借着学术的春风爬得飞快,殊不知那些被其斩落下马的同僚就开始在背后摸底了,拿着放大镜来玩“找别扭”游戏,发现除了姓名不同之外,两篇论文之间根本“没别扭”。此君横看竖看,整宿整宿不睡睡,发现书里全写着:“雷同”。

其实,我认为这些抄袭者只是体制的牺牲者,要打板子,不能只打他们,整个规则都是错的,还让我们玩游戏,这样的游戏再玩下去,早晚会被淘汰,最终只能是学术道德衰败,引致整个学术界人品道德的丧失。谁都不敢玩了,不敢想象。

因此,在这个学术道德版上不停揪别人错的人,要么太闲了(人闲出百丑),要么就是心黑,看人落马,幸灾乐祸。希望斑竹用大智慧,考虑长远,整改之。奉劝一句:莫拿别人的错误当笑谈!

补充回帖内容:其实帖子发出后,这么多反对的声音,我觉得是好事,没有争议的问题不是好问题。
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体制都在改,教育体制肯定也是会动的,否则滞后的体制只会拖发展的后腿,其实谁也都明白这个问题,大家的意思我也明白,如果把体制作为预算线的话,在现有的预算线之下达到最大化效用,这样的政策就是好的,从实用角度来看当然是好的。但是,很多事情要看到本质才能思考长远,否则我们的预算线只能停滞不前,或许还会相对倒退。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所谓的体制不健全都是改革转型带来的阵痛,很多人心理都明镜,也许也都渴望要改,但是要改亦非一朝一夕之事,也明白急于求成反而最后与整体发展不协调,如同当年萨克斯在俄罗斯倡导的休克疗法,过于激进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指数,因此,最后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急功近利。所以,我实际上也是不希望激进式改革。但是,话总得有人说,意见总得有人提。只希望我们抓住时机,度过阵痛。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优质的体制相协调,唯如此,中国才能复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25 11:48:24
楼主言之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2:08:49
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2:10:14
呵呵  楼主文笔流畅 语气读来舒服 楼主给个更美其名曰得名字呗  我们都知道体制存在问题 但大家发个帖子留个言未必就有不光明的动机 现在这个世界狭而不充者毕竟大有人在 也确实存在很多抄袭嫁接者 大家公开一下能更有利于了解一下公开的事实 再说 咱们不靠这个牟利不靠这个吃饭没有偏听没有偏信  还有大家发的很多帖子不也有利于大家学习么 我们不妨多想想它的好处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能为大家提供阅读世界的渠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2:31:35
谁都知道“体制”还是“机制”有问题
三岁小孩都知道这么说。
但是“体制”这玩意儿本身是滞后的、难以改变的
把责任都轻描淡写的推到“体制”上去就等于帮忙推卸当事人的责任
当“制度”没法轻易改变时,或者我们没法作主改变时,所有针对“人”的不满都也是可以理解的无奈之举

当这些个别事件不断频繁爆发,变成一种社会黑暗的时候,那些酒足饭饱的“体制”制定者才会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才会去改动旧体制。
体制是上层建筑,而下面所有人不过是些基础,很被动。

当然我也很反对去掀别人老底,法律都有不溯及既往,学术规范也能如此。
我们需要作的是揭露目前眼下进行的学术丑恶、以及防范丑恶的再次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5 12:38:10
监督很好,身正不怕影子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