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93 9
2016-09-16
价值观念、生产劳动与生产力

吴兴广


重农主义,重工主义,重商主义

  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它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摘自百度百科


  重农主义认为工业不创造财富,不认同商品属于财富。可见那时候对价值的理解与现在存在不同。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雇佣,并为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工业创造财富,而劳动产生剩余价值,且商人不产生财富。可见这时,财富观念与价值概念在随着生产劳动概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重商主义认为经商能够使己方财富增加,对方财富减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即将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社会阶段,以产业工人为社会主体劳动者的社会阶段即将过去。

第一产业——生活资料产业即农业畜牧业等,为提供人类生存和生活必需品的产业。封建社会以前至封建社会,社会生产以第一产业为主。这是因为人类劳动,即生产必须先解决生存的生活资料问题。

第二产业——生产力发展后,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主体投入这类生产劳动,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劳动中。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能满足人类需求层次的物质条件。此时生产力对人类需求的满足还是以物质类需求为主体,像精神文化类追求还是非主体满足。这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的所造成的。到资本主义后期,社会生产已经以第三产业为主了,这是即将进入下一社会阶段的主要标志。在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社会中,人类的需求层次即将以满足精神追求为主体。
  第一产业,主要是只有农业才属于财富,这是因为农业能够解决人类的第一需要问题即生活资料。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此时则认为工业生产商品同样属于财富,满足人类第二需要问题,即让生活变得更好。那么在第三产业极度发展的今天,第三产业是否也是财富呢?价值概念与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的对应称呼

(1)按劳动的自然形态区分,指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中的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如教师、医生、演员等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2)按劳动的社会形态区分,指体现特定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即能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只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摘自百度百科《生产劳动》

  A,在(1)中,只有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吗?在人类劳动创造非物质财富的时候,非物质财富能够与物质财富进行交换,也就是说非物质财富劳动能够与商品进行交换,那么非物质财富相当于商品。这样,这类劳动就与生产劳动等价(等效)。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类进行非物质财富劳动也是生产劳动。

  B,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提供的是劳动力,那么这种劳动力提供如果能够通过其它物体代替,那么这种其它物体等同与劳动者的作用。这种物体已经产生,例如机器人。这样,机器人能够提供等效的劳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

  C,人类进行劳动,不仅有生产劳动,另外还有服务劳动。服务劳动,能够满足人类精神或物质方面的追求,能够与商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得货币。那么服务劳动与生产劳动能够产生一定的等同。这里,服务劳动能够换取生产劳动,这样服务劳动应该与生产劳动等价。这样服务劳动也产生商品价值,也可以成为生产劳动。——未完
参考文献:《中国马克思经济理论对经济基础概念的扩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8.
摘自《价值观念、生产劳动与生产力》微信号红色黎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9-16 13:36:31
顶楼主。文章说的极是。

但我不赞成什么都往马克思身上披。

楼主提供的文章已经明显的不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之内。更确切的说是反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是对工人的剩余价值的占有。现在的机器人替代工人已经不能说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了。没了工人,资本家就没有了剩余价值。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就没了矛盾。没了矛盾,资本主义就不会灭亡。没有了阶级矛盾,建立社会主义就没有了理论上的依据。没有了理论上的依据,共产党就没了合法地位。

所以,凡是在真正研究经济的人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研究往马克思身上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6 16:33:54
我还是坚持马列主义的,认为共产党没有理论依据是错误的。楼上得出机器人代替工人,马列主义错误的结论是错误的。试分析如下:
首先,马列主义,根据生产力发展,机器人的出现是生产力发现展的结果。在封建社会以第一产业即农业为主,人类大多数即主体处于第一产业,社会是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工业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主体,人类主体处在第二产业劳动,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生产力发展产生机器人,那么人类主体即将退出第二产业,进入另一产业,或叫做第三产业。当社会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时候社会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此时,没有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了,因为人类即将进入无剥削或者剥削更小的新的社会形态,我称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剥削已经消除,或者说还有微量剥削存在。因此,机器人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的出现,体现了社会即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末期,社会主义社会即将到来。机器人或许可以看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即将到来的标志来看。是社会即将进入新的社会阶段的萌芽。
因此机器人的出现,我们不但得出马列主义是正确,而且得出现在整个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自身尚不知晓。
详见《当今社会形势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进入社会主义萌芽的标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6 16:41:14
金秋果 发表于 2016-9-16 16:33
我还是坚持马列主义的,认为共产党没有理论依据是错误的。楼上得出机器人代替工人,马列主义错误的结论是错 ...
“。此时,没有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了,因为人类即将进入无剥削或者剥削更小的新的社会形态,”——————请记住:马克思把利润等同于剩余价值。无论什么社会,无论第几产业都离不开利润。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有利润就有剥削。世上没有不剥削的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6 16:47:40
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剥削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9-16 16:47:46
金秋果 发表于 2016-9-16 16:33
我还是坚持马列主义的,认为共产党没有理论依据是错误的。楼上得出机器人代替工人,马列主义错误的结论是错 ...
剩余价值。

假设:

一个工厂,工人有100人。

简单机器——100人,剩余价值:100。复杂机器——10人,剩余价值:10。机器人——0,剩余价值:0.

按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机器人的剩余价值已经没有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消失。阶级斗争消失,资本主义不会灭亡,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消失。

就是这么简单。

机器人是你主贴在B中提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