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6-11-4 22:11 
你等吧,呵呵,慢慢等!
孟学生认为,对于“商品”,“‘用于交换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才是定义项”。(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910049-11-1.html)这就是说,如果让他给商品下定义,他就会说“商品是用于交换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
对于孟学生的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实际是由三个性质判断有机构成的,这三个判断是“商品是物”,“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和“商品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这三个判断中,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个判断不成立,孟学生的定义也就不能成立。因此,孟学生之所以能够给出“商品是用于交换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这个定义,一定是因为他认为上述三个判断都是成立的。
上述的三个判断中,后两个分别与第一个组合,又可以得到两个判断:“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和“商品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在孟学生看来,这两个判断也一定是成立的,否则,他给出的定义就不成立了。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必然地存在于孟学生头脑中,并借助于他的商品定义而表达出来的“商品是物”、“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和“商品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这三个判断,都采取了“什么是什么”的句式。按照孟学生普及的逻辑,这些句式都是下定义的句式,也就是说,在孟学生的逻辑中,这三个判断就是商品的三个定义。
现在,我们依然采用孟学生的逻辑请问孟学生:
你的“商品是物”是定义过宽,还是定义过窄!你说一说!
你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是定义过宽,还是定义过窄!你说一说!
你的“商品是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是定义过宽,还是定义过窄!你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