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16 0
2004-12-01
第四节 政治经济人假设


由于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笔者在其“经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治经济人假设,使之更为完善。
一、政治经济人的基本特征
“经济人”假设主要体现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私利的最大化,同时还要考虑他人的私利,是纯经济行为分析,没有考虑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而政治经济人假设十分重视政治的作用,时时处处都要坚持对“经济人”进行政治分析,因此,政治经济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每个人天然是他自己利益的直接或间接的判断者,他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的影响;
2、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私利的同时,考虑他人利益的程度也要受
到政治的影响;
3、通过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政治的引导,使政治经济人个人
私利的最大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市场将遵循
经济规律运行。
以上关于政治经济人特征的假设,由于是一种理论抽象,没有涉及具体阶级的政治,实际上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重申政治的含义,是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的政治都是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这里所提到的阶级和政治,都不是具体的阶级和政治,同样是纯理论抽象。
在客观现实中,任何政治经济人都是具体的,不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就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或者说此时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彼时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甚至是此经济行为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彼经济行为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这种划分常常是比较细微的,往往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不同社会制度属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经济人来说,尤为如此。比如,不能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经济人,就都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也不能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经济人,就都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用政治经济人的观点分析,斯密所提出的“经济人”只能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主观利他、客观利己;后者在于主观利己、客观利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主义因素的渗入,对于政治经济人的具体分析就更为复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说,总是要把政治经济人引导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二、政治经济人假设的基本推论
在“经济人”假设中,由于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私利的最大化而奋斗,他们的经济行为是孤立的,每个人都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而政治经济人就大不相同了,由于强调了政治的主导作用,每个人都与国家、区域、行业、部门等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甚至每个人都与整个国家融为一体。因此,政治经济人有以下基本推论。
1、每个政治经济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执政党和国家的政治领导,
并只能在这一条件下从事合理合法的经济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历来都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经济,因为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国家,总是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的,这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执政党和国家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是通过上层建筑来完成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前者作为政治关系体现在政
权、法制、军队、警察、法院、党派团体的组织活动等全部国家机器和政治结构中。后者作为思想关系包括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哲学、艺术、宗教观点等等。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有机地互相联系着的。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观点、思想体系为指导并与之相适应地建立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就是按照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法律观点建立起来的,它直接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各种思想观点、意识形态,也总是要求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同它相适应。
在阶级社会里,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机构、设施通常都是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里,或者主要掌握在他们手里,因而他们的意识形态能够得到最有力、最广泛的传播。从而保证了他们的思想成为统治的思想○5。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出巨大的政治力量,其中包括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
无论如何,作为“经济人”来说是永远无法摆脱的,而只能在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下,从事经济活动。
2、每个政治经济人都必须在遵守体现国家政治意志的市场规则的前提下,从事经济活动
市场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政治意志。因国体和政体不同而导致市场规则不同,就充分体现了国家政治意志的作用。
市场规则是国家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提供参与市场活动的各方共同遵守的规范或准则。
市场规则可划分为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两大类。前者主要是一整套承认和维护不同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保证了市场运行主体的财产所有权及收益不受侵犯。后者则是国家根据市场活动情况制定的一套市场法规和条例。
这些规范和准则要求每个政治经济人只能在不妨碍他人自由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6。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的企业制度和企
业文化,就是政治经济人为了自觉接受国家的政治领导、适应体现国
家政治意志的市场规则的创举。
完全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政治经济人的政治行为和经济行为的集中表现,对上自觉接受政治领导并遵守市场规则;对下形成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
政治是统帅,经济是基础,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实践表明,
大凡成功的政治经济人,都是使政治与经济和谐结合的典范。
政治经济人只有遵守市场规则,才有可能成功;而政治经济人不遵守市场规则,就一定不能成功。当然,违规的非法收入,不是真正的成功,属于另外的问题。
3、政治将国家与政治经济人的利益融为一体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是离不开政治经济人参与的,这好比一个国王,如果没有他所要统治的平民百姓,他就不成其为国王了;任何政治经济人要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国家的保护也是不可能的。
国家的职能对内要镇压敌对势力,对外要防范外敌入侵。不能设想,一个兵慌马乱、盗贼四起的外部环境,“经济人”还有什么私利的最大化可以追求。
国家要对政治经济人实行政治领导,政治经济人也必须自觉服从
国家的政治领导。国家有国家的利益,政治经济人有政治经济人的利
益,而国家的利益,归根结底还是为政治经济人服务的,尽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政治经济人服务的程度会有很大差异。


第五节 政治经济人发展的历史必然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趋势,政治经济人也是这样。在现代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终究要转化并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主义的国际化趋势
尽管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的国际运动带来了不小的阴影,但是,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总结了教训,调整了策略,吸收了很多社会主义的制度因素和措施,并收到了效果,使社会主义的国际化运动趋势日益凸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东欧剧变的阴影。
例如,1965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改良大会中提出:一、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经验,相应地在资本主义阵营中采取人民资本主义改良措施。即以人人入股分红的办法,使人民当家做主的呼吁有了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落实;二、借鉴社会主义劳保福利公费医疗制度的经验,相应地采取了“从生到死全部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统筹安排的经验,相应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有计划的国家资本主义。
为了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他们不得不增加社会主义经济成份,而量的积累必有一天会形成质的剧变,社会主义成份比重的增加终会有一天导致资本主义的崩溃。所以,我们可以透过现象清楚地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正为国际社会主义拓展新的空间○7。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制定了工会、工人工资、劳动环境、工作时间、
年龄等方面的法规,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人有关权益给予保护。日本的行为科学就是参考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衍生的。资本主义循着马克思指出的问题,参照社会主义国家的长处,克服自己的弊端,缓解了一些矛盾,这种积极的借鉴和学习,是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深层次、多视角看,这也是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胜利,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启发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8。
这可能也是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二、马克思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的昭示
1999年,马克思被西方新闻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
“新华社伦敦12月29日电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最近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马克思(1818––1883)于1848年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并于186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9
结合社会主义的国际化趋势,马克思又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这种全球化的发展格局向人们昭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正在引导着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
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必将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
由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扩大,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断增加,虽然,目前还没有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但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却日益加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的评价可见一斑。
杜拉克说:“当资本主义被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判定为一种不同以往的社会秩序时,它已经统治世界一个多世纪了。”○10
再如,《参考消息》报曾以“马克思:人类历史规律的发现者”为题,介绍罗伯特·马休斯文章《把世界一分为二的人》说:“5月5日(指2002年,此为引者所加)是马克思诞辰184周年, 在5月1日国际劳动节前夕,英国《焦点》月刊发表文章说:‘不论你怎样看待马克思,有一个事实却不容置疑:他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1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长期检验,马克思越来越得到西方社会的认可。并且,对马克思的认可主要是出自于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两部伟大著作的折服。
在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日益深入人心的国际大环境中,我们还可以看到, 世界500强企业实现了成功的管理,它们的“大家庭”观念和团队精神,特别是对员工的高度尊重,与当年在皮鞭下的监督劳动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种转化过程,虽然不能说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已经完全转化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了,但是,至少可以说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有向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转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转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自觉过程,因为没有人强迫它们这样去做。
联系到社会主义的国际化趋势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传播与认可,便可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转化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之,国家是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国家通过政治对政治经济人实行领导,政治经济人通过政治服从于国家的领导,国家离不开政治经济人,政治经济人也离不开国家,政治把国家和政治经济人的利益融为一体,从而使原来的“经济人”成为政治经济人,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最终必将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
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根据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人最终必将发展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人的推论,并结合社会主义的国际化运动趋势,特别是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这一切都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