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26 6
2014-10-11

关于《弹性资本论》的说明

张  挥

一、对《资本论》的基本认识

(一)《资本论》是刚性《资本论》

1、供求刚性

马克思把市场供求关系抽象为平衡的,供求没有弹性,因此说供求是刚性的。

2、价格刚性

在供求刚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强调商品按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故价格是刚性的。

3、资本刚性

马克思在论证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时强调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剩余价值,目的是为了揭示资本家阶级作为整体来剥削工人阶级整体,因此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因此资本是刚性的。

根据以上三点原因可以说《资本论》是刚性《资本论》。马克思正是通过这种“刚性”的抽象,把管理人员的劳动抛到了九霄云外。

(二)“价值规律支配市场经济”不是马克思的说法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并不是马克思说的,最早应见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因此,后来的“价值规律支配市场经济”也不是马克思的说法。

(三)《资本论》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有效指导

1、《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如果说《资本论》能够有效指导市场经济,在当年就应该是“资本家阶级的圣经”,因作为政治经济利益完全对立的阶级而言,《资本论》要么是“工人阶级的圣经”,要么是“资本家阶级的圣经”,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兼而有之。

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更进一步的说法就是研究资本家阶级是怎样剥削工人阶级的,不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

因此,《资本论》是一部关于工人阶级向资本家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政治经济学专著。

二、《弹性资本论》的创作目的

《弹性资本论》的创作目的就是要揭示商品生产的间接劳动的二重性和体现在商品中的间接劳动的二重性,以揭示支配市场经济的弹性价值规律。

(一)商品生产的间接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工人的劳动之外,还有管理人员的劳动,舍此没有第三种劳动。如果把工人的劳动称为生产商品的直接劳动,那么,管理人员的劳动则为生产商品的间接劳动。管理人员的劳动包括商品生产前的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商品生产中的科学管理、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商品生产后的广告宣传与售后服务。

(二)间接劳动的二重性

按照马克思考察工人的直接劳动的方法来考察管理人员的间接劳动,可发现间接劳动也是具有两重性的,即弹性使用价值和弹性价值。

所谓弹性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主观需要的价值属性。弹性使用价值是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纯粹主观需要的一种价值属性。
    弹性使用价值包括:增效弹性使用价值、无效弹性使用价值和减效弹性使用价值。

如果商品满足了人们的增效弹性使用价值,那么,他们就愿意付出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买;如果商品满足了人们的无效弹性使用价值,那么,他们就能够付出等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买;如果商品满足了人们的减效弹性使用价值,那么,他们就只能付出小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买。
    所谓商品的弹性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间接劳动,包括正弹性价值、零弹性价值和负弹性价值。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除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得到让渡外,还包括弹性使用价值与弹性价值也得到了让渡。具体说就是消费者实现了增效弹性使用价值,厂商就实现了正弹性价值而盈利;消费者实现了无效弹性使用价值,厂商就实现了零弹性价值而持平;消费者实现了减效弹性使用价值,厂商就实现了负弹性价值而亏损。
    因此,最大限度地生产增效弹性使用价值,以实现正弹性价值而盈利;尽可能避免生产减效弹性使用价值,防止出现负弹性价值而亏损,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一切奥秘所在。

(三)弹性价值规律   

通过对商品弹性价值的进一步考察,可以揭示弹性价值规律:
    经过市场供求关系检验的抽象间接劳动决定商品弹性价值量的规律叫做弹性价值规律,其作用为:
    1、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促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加速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4
、刺激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技术协作;
    5
、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6
、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开拓商品市场;
    7
、促使商品生产者加速分化。

总之,把马克思解析工人直接劳动的二重性方法用于解析管理人员间接劳动的二重性,即用同样的方法考察不同的相关对象,就可以实现学科的突破或创新。

显而易见,《弹性资本论》不是对《资本论》的否定,而是《资本论》的继续或延伸,正是这种继续或延伸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解析与帮助。

(拙著2003年发表于人民日本出版社)

联系电话:13311385990

Email: hljqthzh@126.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11 18:18:45
1、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是故意回避供求与价格的关系的,目的只有一个:编造“剩余价值”的谎言。


2、既然楼主明白了:“把管理人员的劳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点。那么,这一点还是为了编造“剩余价值”的谎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论述绝对剩余价值是用纺纱工人的:6小时可以将10磅棉花转化成面纱。剩下的6小时就产生剩余价值。如果这剩下的6小时加上管理人员的劳动和辅助人员的劳动,那么还有剩余吗?


所以:资本没有什么刚性之说,也就没有什么柔性之谈。资本的使用本来就是变幻莫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1 19:27:22
马克思的“劳动的二重性”,一个是:劳动者不但生产自身的价值(工资)。一个是:创造劳动价值(剩余价值)。还是为了编造“剩余价值”而提出的。

难道楼主也想编造出:劳动的二重性?

记住:任何劳动都是计入成本项的。无论你是个体还是小老板,还是资本家,大资本家,都是如此。没有什么:劳动的二重性之说。谁也造不出什么“劳动的二重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1 21:42:41
学习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12 09:48:27
记住:任何劳动都是计入成本项的。无论你是个体还是小老板,还是资本家,大资本家,都是如此。没有什么:劳动的二重性之说。谁也造不出什么“劳动的二重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41731&page=1&from^^uid=6698 马克思已经编造出来了,你推翻了《资本论》也就推翻了《弹性资本论》,无可辩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29 14:41:41
好文好文呐呐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