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6-12-16 23:19:49
tyzhifubao 发表于 2016-12-16 23:18
这个理论还是不要领导算了!因为只会制造社会矛盾,好处没有,坏处尽显!老马没看清问题的本质,是人民有 ...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6 23:24:39
xuguw 发表于 2016-12-16 23:19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 ...
是撒,所以,老子讲究无为,其实,他就倡导别干预,和自由主义一脉相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6 23:26:15
tyzhifubao 发表于 2016-12-16 23:24
是撒,所以,老子讲究无为,其实,他就倡导别干预,和自由主义一脉相承啊
无为,不是现代汉语的“不为”。


无——为,设想一位行动者如何行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6 23:27:12
tyzhifubao 发表于 2016-12-16 23:24
是撒,所以,老子讲究无为,其实,他就倡导别干预,和自由主义一脉相承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6 23:54:06
hj58 发表于 2016-12-16 22:45
你许光伟怎么胡扯我根本无所谓,我是为你的那些年轻学生感到悲哀。
我们为什么需要倾听《资本论》


导言 我们为什么益发需要倾听《资本论》
2016-12-16 王佳菲 建国门学派


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马克思  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版序言

人们憧憬的繁荣时期将不再来临;每当我们似乎看到繁荣时期行将到来的种种预兆,这些预兆又消失了。而每一个冬天的来临都重新提出这一重大问题:“怎样对待失业者”;虽然失业人数年复一年地增加,却没有人解答这个问题;失业者再也忍受不下去,而要起来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几乎指日可待了。毫无疑问,在这样的时刻,应当倾听这样一个人的声音……
                   ——恩格斯  于1886年《资本论》英文版序言

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
                     ——《汉堡晚报》于2008年发表评论

美国“次贷危机”不可遏制地蔓延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向世界再次证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理论的真理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   2009年撰文

在一片恐慌与悲观的气氛中,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人想从《资本论》中寻求答案,看看中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讲了些什么,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危机的,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新秀。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于2008年首届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

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金融海啸,经济萧条,恐慌,衰退,失业,破产,危机,冬天……两年来,我们的地球就被笼罩在这样的灰暗气氛当中,不同的语言在重复着同样的词汇,变幻的季节在见证着经年的寒冻。

已经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又一次无情地拷问着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金融体系,嘲弄着新自由主义的幸福诺言,令西方主流经济理论陷入尴尬,也又一次拂去了积落在《资本论》上面的些许尘埃,使其再现出璀璨的理论光芒与现实价值。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这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鸿篇巨著重新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在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持续热销。

重读《资本论》的不仅有各国的研究人员和学者,还有银行家、经理和政要人物。据多家媒体报道,在马克思的故乡,影响力逐步扩大的德国左翼党领袖拉方丹是马克思的坚定信徒;因为金融危机而焦头烂额的德国现任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正在阅读《资本论》,甚至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汉堡晚报》则评论说:“现在马克思的魅力正在飞速增加。”法国总统萨科齐加入了研读《资本论》的行列,甚至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发表评价说:“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日本于2008岁末推出的根据《资本论》改编的漫画,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年礼物,首印的2.5万册上市不过10天便已售罄。

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正在满怀热情地尝试走近这位一百多年前的伟大思想家。从2008年10月开始,《资本论》重新进入了德国大学课堂,在柏林、慕尼黑、波恩大学等31所著名高校的讲堂里,又一次传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声音。新一代的德国大学生认真研读这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思考着理解眼前金融危机和走出危机的办法。[1]

《资本论》的销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英国媒体开起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2]

老皇历还是常青树:《资本论》的不衰魅力
金融危机的彻骨寒风中,《资本论》热销,马克思“火”了。那么,《资本论》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它是如何看待经济危机的?问世以来历经了一百多年沧桑,它还能否解答21世纪的难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两年多之后的今天,“《资本论》热”会不会随着经济的回暖而逐渐冷却?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浇铸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文献。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深刻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论,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内在矛盾,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矛盾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从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真正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正式出版,其余各卷在马克思1883年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对人类的历史发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迄今为止仍然在持续着,并且还将持续下去。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因而是必然到来并周期发作的。分析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如何孕育、产生、发展、激化、爆发,客观上就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本质根源、具体原因、表现形式、作用影响、发展趋势等等,这一系列洞见贯穿于整部《资本论》当中。例如,关于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信用体系而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信用的伸缩只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各阶段更替的征兆,所以“政治经济学的肤浅性也表现在,它把信用的膨胀和收缩,把工业周期各个时期更替的这种单纯的征状,看作是造成这种更替的原因。”[3]另一方面,信用对危机又会起到加速和强化作用,以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说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那只是因为按性质来说具有弹性的再生产过程,在这里被强化到了极限。……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促进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要素。”[4]这些论述无疑在启示着我们,必须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演化与当代信用制度的发展变化二者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全面地理解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根源,以及其具体诱因和新的表现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6 23:54:44
hj58 发表于 2016-12-16 22:45
你许光伟怎么胡扯我根本无所谓,我是为你的那些年轻学生感到悲哀。
马克思绝不仅仅是19世纪历史的见证人,也始终是伴随真理前行的预见者。他早就洞悉了资本主义进步作用中包含的历史过渡性,对各类经济危机的病灶与症状了然于胸。翻开《资本论》,我们会发现马克思的许多话就像是今天刚刚写成的或是写给今天的,它绝不是一本泛黄的、迂腐的、不合时宜的“老皇历”,而是一株时时焕发生命力、魅力依旧的“常青树”。

举个简单的例子,马克思在分析1857年英国经济危机时曾明确地说过,危机“不会因为有一家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银行,用它的纸券,给一切投机者以他们所缺少的资本,并把全部已经跌价的商品按原来的名义价值购买进来,就可以医治好”[5]。同样,今天的美国金融危机也并不是美联储多增发些美元、政府多购买些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就能解决的。正如大家看到的,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首先通过注资向金融机构伸出了援手,由美联储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或是政府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优先股股权向金融市场注入资金,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注资或许能暂时避免金融市场中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引起的连锁倒闭风潮,不过,由注资活动之频繁我们也大抵知道,规模空前的“输血”并没有带来金融体系“造血”功能的恢复。

毫无疑问,《资本论》无愧为一部伟大的传世之作,虽已历经百余年风雨,但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光芒和穿越历史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观察与应对当前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这是因为,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呈现出多少光怪陆离的表象,只要剥除形形色色的外衣,经济危机的本质规律就依然逃不出《资本论》的剧本。无论资本主义如何“与时俱进”,只要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只要雇佣劳动制度仍然存在,剩余价值理论就会一直独放异彩。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资本论》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也就无怪乎在经济危机如同瘟疫一样四处蔓延、散布恐慌之际,《资本论》能像救赎的真言一般在西方畅销了。

如今,大洋彼岸次贷风暴卷起的最初惊惧已时隔两年有余、渐行渐远,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发展轨迹日益清晰,大部分损失似乎已浮出水面,经济复苏的迹象在一些人眼中若隐若现。这些并不意味着“《资本论》热”即将淡却;恰恰相反,此时我们仍然并且益发需要倾听马克思,仍然并且益发需要研读《资本论》。

至少,事实上危机远未结束。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场以金融危机为先兆的经济危机。作为金融危机,遭受重创的金融机构时刻也没有忘记,它们只有继续“绕过生产过程来赚钱”,取道虚拟经济的跃升而东山再起;作为经济危机,只要实体经济还没有恢复元气,萧条的阴影就不会被驱散。当前,西方国家资本市场时不时呈现活跃气氛,存活下来的金融机构大多已经缓过气来度过危险期,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恢复资金融通秩序、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是,由于实业投资的信心还未恢复,许多沉淀着的资本宁愿先在金融资产投资上小试身手,而不愿立即进行长期的项目投资谋求利润。然而,谁能保证那些金融大鳄不是借此机会再捞一笔呢?如果金融机构借启动又一轮击鼓传花游戏给自己解套,如果那些冲入金融市场的资本再次折戟沉沙,那么,将来实体产业由于缺乏投资,其恢复日程就更要向后拖迟了。长远来看,只有美国的就业情况切实得到改善,才能说明其国内的再生产在逐步恢复。更何况,“日本投资,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重新打造出新的引擎将颇费时日。

只要危机还在,就有反危机的应对措施存在,而衡量或是制定各类对策的前提是要真正理解这场危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措施,对濒临破产的金融体系进行“救助”,为资本主义寻找出路。但是,这些政策都显现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2008年10月之前,美联储为增加市场流动性进行了密集降息和频繁注资,可是持续的流动性恐慌和经济低迷却挥之不去。对此,有人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流动性陷阱”概念加以现象上的描述。实际上,《资本论》中对此有着深刻的分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个直接的矛盾。在各种支付相互抵消时,货币只是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或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在必须进行实际支付时,货币又要“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充当绝对商品。这种矛盾在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中称为货币危机的那一时刻暴露得特别明显”。此时,“不问其原因如何,货币就会突然直接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转变成坚硬的货币”,出现“货币荒”。[6]可以说,只要支付的锁链和抵消支付的机制没有恢复正常,市场参与者就会要求将观念中的货币转变成现实的货币,这个庞大的货币数目绝非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所能满足。难怪增加货币投放的扩张性政策只是暂时“输血”而无法迅速“止血”,治标不治本。同样,我们也可以据此预测,一旦支付的机制逐渐回复正常,则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的规律,反危机时期注入的流动性将摇身一变,由润泽甘露化为泛滥洪水,制造出庞大的通货膨胀。

就算最难捱的日子已经过去,还会有经济危机后期、后危机时期以及下一次危机周期。全球经济何时走出低谷,目前尚看不到明确的时间表。或许将来某一天,终于可以捕捉到复苏的气息,那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松一口气。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不是偶发事件,而是成为了一种频繁发作的常态现象,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仅依靠当前的风险防范措施就能一劳永逸,必须将其视为长期发展的固有环境来思考动态的、积极的应对策略。我们依然任重道远,依然需要《资本论》的指引。

哪怕我们直到这个时候才想到转向《资本论》求助,那也没有关系,事不宜迟,现在就翻开它,去探寻你所渴望了解的经济危机之谜。

追问“为什么”:透过《资本论》看当前经济危机
如果说《资本论》是一部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和经典教材,那么此次金融危机就是它最精彩的一个当代范例。事件星罗棋布,情节跌宕起伏,角色错综复杂,处处疑窦丛生。

——多少个“为什么”迎面而来!

为什么人类会遭受经济危机的反复侵扰?
为什么号称最自由最民主、市场制度最完备的美国成为这场风暴的发源地?
为什么美国会打开次贷及其衍生品的“潘多拉魔盒”?是美式消费文化的罪过吗?
为什么这场首先炸响在金融领域的危机实质仍然是生产过剩危机?
为什么金融体系会在危机的演化中发挥这么大的杀伤力?
为什么次贷危机引爆后立即由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变成了流动性不足?
为什么美国想发行多少美元就发多少?结果美元汇率不降反升?
为什么美联储和财政部花重金救助金融机构还是治不好金融动荡?
为什么美国政府没有通过有效监管来阻止危机的发生?
为什么美国政府拿不出克服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为什么美国一感冒,许多国家都避免不了头痛发烧?
为什么盛行一时的新自由主义体制终被抛弃?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逆风飞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善其身?
为什么中国必须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不能延续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

当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问号如同垂落的水滴,汇成潮水涌向《资本论》寻找答案时,或许会发现这如同一次探险寻宝之旅,不时收获启迪,每每豁然开朗,但也着实充满了艰辛。

只有认真读过《资本论》,只有深入理解《资本论》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马克思的伟大之处,才能真正体验到《资本论》所呈现的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而是入木三分的刻划、不折不扣的科学。出发时,别忘了带上一些由这场全球性危机抛来的疑惑,这次旅程定会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许多原本以为已经认识到的东西。

当然,浩瀚的一部《资本论》,并不是轻易可以读完读懂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序言中曾提出劝告:“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至今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这就使前几章读起来相当困难。法国人总是急于追求结论,渴望知道一般原则同他们直接关心的问题的联系,因此我很担心,他们会因为一开始就不能继续读下去而气馁。这是一种不利,对此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事先向追求真理的读者指出这一点,并提醒他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7]

况且,《资本论》提供的只是解开问题的理论基石和思维钥匙,而不是现成答案。要彻底揭开经济危机的面纱,还得学习马克思当年撰写《资本论》时的求实精神、广阔胸襟和开拓勇气,密切地跟踪现实的新变化,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因素,创造性地透过《资本论》分析当前经济危机。

为此,笔者愿意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份学习心得呈递给各位读者,与所有正在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的朋友们共同分享《资本论》这笔无价的精神宝藏。
2008年10月17日,两名顾客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选购书籍。当天,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第一部在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已告售罄。新华社记者罗欢欢摄
图为德国各大学的学生在柏林洪堡大学的马克思名言下合影,他们打出的标语是:“马克思重进校园”。

本文摘自《揭开经济危机的底牌——透过<资本论>看新危机时代》一书。

[1]记者吴筠:《助读金融危机 〈资本论〉重登德国大学课堂》,载《文汇报》2008年11月4日。
[2]见“金融危机令《资本论》热销 马克思‘火了’”,来源于2008年10月20日新华网。
[3]《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0页。
[4]《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9-500页。
[5]《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5页。
[6]参见《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61-162页。
[7]《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6 23:56:21
也许我是个外行,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经过许老师的介绍,我对资本论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这点上,绝对是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0:00:15
继续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0:02:27
2行者8805 发表于 2016-12-16 23:56
也许我是个外行,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经过许老师的介绍,我对资本论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 ...
如果彻底掌握资本论,犹如道德经红楼梦,需要一生之努力!如果局限自己力所能及的运用,半年时间就足够了。关键是对历史之掌握。

一位懂得欧洲历史和莎士比亚的人,很容易懂得资本论的。中国人则应该通过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间接去完成上述任务,并明确中国经济学的建构使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1:05:26
tyzhifubao 发表于 2016-12-16 22:40
我们纯学术探讨,不过,资本论我是一直批判的,除非劳动价值论能给我一个清晰的合理的逻 ...
你自己不懂,要谁跟你解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4:32:18
xuguw 发表于 2016-12-16 23:11
关于劳动价值论,应该作为“历史理论”对待,这样,历史显然“领导”历史理论。
又胡诌出一个概念:“历史理论”。

你的意思是“劳动价值论已经成为历史了,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历史显然“领导”历史理论”,许光伟的追随者出来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4:34:34
2行者8805 发表于 2016-12-16 23:56
也许我是个外行,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经过许老师的介绍,我对资本论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 ...
又来一个拍马屁的。

你具体说说许光伟是怎么介绍《资本论》的,随便举例一段话,或者一句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4:35:07
gavinsxd 发表于 2016-12-17 00:00
继续支持!
这就是许光伟津津乐道的“大量”评论帖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4:35:48
gavinsxd 发表于 2016-12-17 00:00
继续支持!
你支持许光伟的什么观点呢?还是那五个字——“保卫资本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4:40:57
xuguw 发表于 2016-12-17 00:02
如果彻底掌握资本论,犹如道德经红楼梦,需要一生之努力!如果局限自己力所能及的运用,半年时间就足够了 ...
一会“一生”,一会“半年”,许光伟早投胎一百年肯定是一个优秀巫师。

什么叫“局限自己力所能及的运用”?

应该是“局限于”!

什么叫“自己力所能及的运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6:56: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7:21:09
马克思哲学那一块还是有点看头!可资本论就扯远了,虽然老马看到了剥削,可解释全搞错了,他老人家是个形式逻辑专家,很容易把你绕进去!但你仔细分析,里面也错误百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8:21:16
对于许、黄两位教授的争论还是一脸懵逼,但是如果写一本书纯粹是列出自己理论被攻击的部分,然后一条条反驳,确实不像话。如果能构建完整的体系,能自圆其说,便是很好的回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8:34:49
hj58 发表于 2016-12-17 04:35
你支持许光伟的什么观点呢?还是那五个字——“保卫资本论”?
总觉得你这么批评方法不对啊,会成为公敌的,你别忘了这个版块就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然里面都是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而你又好像也拿不出特别有说服力的驳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8:39:16
崇德社 发表于 2016-12-17 01:05
你自己不懂,要谁跟你解释呢?
资本论不需要解释?那就别写书了?!一个好的理论是不怕解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8:47:37
黄老师是《保卫资本论》最忠实读者,从帖子看出,黄老师精读过《保卫资本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8:53:51
hj58 发表于 2016-12-17 04:34
又来一个拍马屁的。

你具体说说许光伟是怎么介绍《资本论》的,随便举例一段话,或者一句话。
请问随便说脏话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所作所为吗?还是您根本就不是一个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8:54:58
hj58 发表于 2016-12-17 04:34
又来一个拍马屁的。

你具体说说许光伟是怎么介绍《资本论》的,随便举例一段话,或者一句话。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言论自由的权利,您不能因为没有支持您就这样说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0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07: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10:19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常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11:00
最近看一本书,法国经济学家的《经济公平正义论》,专门有一章论述马克思关于剥削问题。通过测度论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结论是对于不平等经济社会,马克思关于剥削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对于平等经济社会是不正确的。两位教授都在研究《资本论》学术问题,只是学术侧重点和角度和方法论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12:37
龚民 发表于 2016-12-17 09:07
你如处被老马他老人家形式逻辑把你绕进去,能现以身作证说出让大家网友见识下吗?
好吧!那请你解释为什么供大于求时,价格上升?
还有价值、财富、剩余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还有既然资本家总是对工人剥削,为什么还有亏损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16:39
还有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就一定需要转化吗?然而,阴阳相生,左右相随这在任何时候都如影随形!矛盾并非是要一方吃掉另一方的!这一点,马的逻辑就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17 09:19:46
谢谢谢谢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