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449 63
2009-07-26
为了节省版面,有关“吉芬物品”的定义本人不详说了,只给出供讨论用的引文出处,大家请参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pp.98-104,第三章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希克斯分析方法,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高级微观理论中还可结合斯拉茨基(Slutsky)方程理解。

在考察两种商品的条件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这种商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消费者的“吉芬物品”。

以上的分析过程实际上暗含有一个假设前提:消费者除了拥有自己的货币收入外,身无它物、一丝不挂!

否则,分析过程中除了考虑收入效应外,还应该考虑消费者其它物品的效应,比如,假设消费者除了拥有自己的货币收入外,还拥有不同于两种商品的1斤大米、1只小猫、1只小狗,这样,分析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大米效应”(与价格变动的商品相比,大米更多或更少了)、“阿猫阿狗效应”(与价格变动的商品相比,阿猫阿狗更好或更差了,“猫爪”更珍贵或更烂贱了——申明一下,这只是举例,与版主“猫爪”无关!纯属巧合!)。

在现实社会中,富人与穷人相比较,富人所持财富的品种丰富、数量庞大当然是穷人所持财富难以启及的!富人这么大量的、众多的“财富效应”比穷人那些相比少量的、品种有限的“财富效应”更容易使一种商品成为“吉芬物品”(请别对我说,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因为贫穷本身既不是“物品”,也不是“命运”)。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多的“吉芬物品”,按照教材上的逻辑来说,由于“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可知,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多的“低档物品”。

好象富人比穷人更可怜啊!不知各位论友意下如何?

富人的“财富效应”比穷人的“财富效应”既多又强烈,是否可以认为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走势大多是由富人众多且强势的“效应”(包括“收入效应”)去“拉动或推动”的呢?是否可认为市场需求反映的是少数人的需求,而不是大多数人的需求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26 12:22:46
那是在富人这一群体来说的,是相对于他们的群体,当然不可以和穷人相比的了。穷人还要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富人只是要考虑发展享受的需求,怎么可以两者相比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2:26:42
wei8qi8 发表于 2009-7-26 12:14

在现实社会中,富人与穷人相比较,富人所持财富的品种丰富、数量庞大当然是穷人所持财富难以启及的!富人这么大量的、众多的“财富效应”比穷人那些相比少量的、品种有限的“财富效应”更容易使一种商品成为“吉芬物品”(请别对我说,贫穷也是一种“财富”,因为贫穷本身既不是“物品”,也不是“命运”)。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多的“吉芬物品”,按照教材上的逻辑来说,由于“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可知,富人比穷人拥有更多的“低档物品”。
你的意思是说 财富效应改变了商品原有的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2:28:28
wei8qi8 发表于 2009-7-26 12:14 在现实社会中,富人与穷人相比较,富人所持财富的品种丰富、数量庞大当然是穷人所持财富难以启及的!富人这么大量的、众多的“财富效应”比穷人那些相比少量的、品种有限的“财富效应”更容易使一种商品成为“吉芬物品”。
你如果负责任的话,请老老实实地摆出你的前提、推理与结论。

我们现在不清楚的是,你上面的表述是你的前提,还是你的结论,还是你的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2:31:03
不事先声明自己对偏好(或者效用函数)做出了哪种特殊的假定,却说“富人与穷人”如何如何,先验地看,就是缺乏基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26 12:36:21
如果你明确Giffen good的话,就会明白,它根源于偏好——或者说,是一种对偏好的假设。

既定的偏好,对于特定的约束条件的变化,Marshallian需求函数可能(仅仅是可能)会表现出Giffen good的特征。

而对于相同的上面所说的这种约束条件的变化,不同的偏好,未必都表现出Giffen good的特征。

简单说,这无非是关于偏好的假定问题。

如果楼主不去谈自己已经对偏好做了某种假设(或者默认),或者不知道这一点,楼主的这些说法,显然是不知Giffen good的“所以然”。

(如果楼主推崇基数效用,就把上面的“偏好”改成“效用函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