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98 发表于 2009-8-9 14:55 
虽然目前土地流转有那么多的成功经验,就像上面说的,但是相对于总体而言,土地流转所遇到的困境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在此,笔者提出两点,供大家讨论(说话可能不是很书面)
1、农民真的百分之百愿意交出承包权吗?
尽管实行农地流转,农民能够得到分红,得到补助,能够进行非农就业,这看起来是个好事情。但是,在农民自身心里,恐怕还有许多问题得思考,从目前看来,农民因为土地流转所得的租金或者分红收入不高,而农民由于非农就业的不稳定和流动性,使得农民不敢轻易放弃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大对数农民农地流转实行的是委托代耕,把土地拿给亲戚、邻居耕作,甚至是免费地把土地拿给他们种。钱忠好教授今年专门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我记得不是太清楚,好像是,目前的农村,农民更倾向于实行家庭兼业化,非农就业与家庭耕种两不误,再有就是由于农村社保机制的缺失,导致农民不敢轻易放弃土地,“不能多种地,但又不能不种地”成为农民的现实选择。
2 农民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吗?
个人觉得农民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而现在农地流转的几乎所有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农民是完全理性的基础上的。农民在作出土地流转决策时,是不是真的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判断的依据?农民作出农地流转的依据是什么?而对土地流转抱怀疑或者不支持的态度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我觉得,这绝不是“利润最大化”决策依据所能完全解释的。
本人愚见,仅提供以上两点,如有不同意见,希望大家讨论。
1.农民是否愿意交出承包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农民流转的意愿和行为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制约???而且对于土地问题,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土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正是由于前一个因素的存在,衍生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土地边际产出的拉平效应”;劳动力的自由转移,而且能够实现充分就业;而前面这个问题存在的前提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
2.关于什么理性人,这都是太书生意气的“秀才式思维”,如果你长期或者经常到农村实地调研,你就会收回你的第二个观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