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非常盼望连片分地,我国农村连片分地完全可以大范围的实行,七种分配模式可以解决连片分地的种种弊端:1)示范区模式:政府对示范区、重点农田保护区,可以先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系统建设和道路修建,再进行连片分地,这就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
2)帮困模式:我国虽然每年对三农的总投资将近2千亿,人均达到了200元,但若大范围地用于农田基本建设还是很不够的,可以由国家对银行进行补贴,给农民提供免息贷款。
3)台湾模式:最简单的方法是象台湾一样,好的土地少分一些,差的土地多分一些。即可大大减轻国家负担,又可让农户容易接受。台湾农民分地时,大概是每户一公顷左右,当然水田可能少一点,只有0.5甲,旱地可能会多点,但最多不会超过3甲。如果是荒地荒山,可以分得6公顷。
4)合作体模式:鼓励多个农户(如一个村庄中的弟兄、朋友、邻居等)组合成为一个合作体进行分地,这样可以使分得的土地更宽,减少分得差地的风险,更便于机械化操作,进行规模化种养,也增加了农民的投资能力。
5)农庄模式:允许农户不要水田只要山地发展种植园,或者不要山地只要水田搞养殖场,不过面积是有区别的。例如:只要水田的分地5亩,只要山地的可以分地10亩,国家只提供参考数据,具体的比例可由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6)三分田模式:每个村先将旱涝保收最好的田地每人分三分田,作为基本口粮田,其余的田、地、山再统一进行连片分配。这适用于田地质量相差很悬殊的山地和丘陵地区。
7)为了方便城市资本和技术下乡,增强改良差地的能力,增强连片分地的宣传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我提议:凡是老家在农村的所有非农户口人员,也可以在老家农村分得一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