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吉芬品?
吉芬品首先必须是劣质品(Inferior good我不知道翻译对不对),并且是可以被替代的,在静态的价格需求曲线上,随着价格和需求同升同降的商品。但是吉芬品与其说是一种商品,不如说是一种现象,到底什么才是吉芬品,正确的吉芬品例子如下:
对于过去的西方人来说,土豆是一种廉价的主食,当土豆和其他食物、比如肉类的价格恒定的时候,穷人消费土豆的量是一定的,但是一旦土豆价格下降的时候,由于土豆变便宜了,所以花比原来更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和原来一样多的土豆,穷人的生活一般来说是没有什么结余的,由于土豆降价了,他们就没必要买原来一样多的土豆,这个时候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减少土豆的需求量,凑钱去购买比土豆昂贵的替代品(比如,原来一天只吃十个土豆正好吃饱,现在土豆降价了,只买八个,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块肉回家,当然买十个土豆也能剩下些钱,但肯定比八个土豆情况下买的少,而且一样正好吃饱肚子,又不会因为吃十个土豆再加肉而吃撑),由于静态下需求曲线是可逆的,在这个瞬间,土豆要是价格反弹,那么穷人马上回到原来的消费结构上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吉芬品!但是土豆的这种价格同需求的同方向移动现象并不是一直存在的,确切的说,应该是需求曲线的某一段产生了向上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土豆价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又开始下降,因为这个时候穷人连土豆都吃不起了。所以吉芬品并不是指其需求曲线永远向上,而是需求曲线带有这种反常现象的商品。
从数学上分析,吉芬品就是指需求曲线上可能存在dx/dp>0的情况。
Slutsky Matrix大家都应该知道,这是替代效应方程,也就是描述在补偿财富的情况下某一商品需求量随另一商品价格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该商品的需求量随自己价格变化而变化的替代就是矩阵中所谓的Sii项,这一项是由两项之和构成,亦即dx/dp+(dx/dw)*x,我们注意,若该消费者的偏好符合显示偏好弱公理,则该矩阵是negative emidefinite的(这个我不知道中文怎么说……),亦即所有的Sii项都是小于等于零的,这样才能保证任何有财富补偿的价格变化下,都不会有违反弱公理的情况出现(具体证明希望大家自己看书,这里打数学符号实在不方便……我也懒得画图)。也就是说商品自己的需求量随补偿价格变化的变化量必定非正,很明显,Sii项如果非正,若要dx/dp大于零(吉芬品的数学表达,由于价格和需求同方向移动),那么dx/dw这一项必须为负,换句话说,若该商品是吉芬品,那它一定是劣质品。从土豆的例子也很容易理解,既然土豆降价,需求会降低,那穷人如果收入增高了,就不大会去买那种不好吃而天天都必须吃的土豆了,买白白的小麦粉,买大鱼大肉去!
注意,这些分析都是静态的!也就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前提下,推测如果价格变化,需求会怎么变化!大家讨论的商品房什么的,都不属于这样的分析,而应该用时间序列去分析,这些东西,和股票是一样的,需求随未来的期望而变化,如果大家认为这种商品房将来会涨,那现在自然会趁低价去抢购,尽管现在房价在涨,但是考虑到未来可能一直保持涨势,才会需求增高,这不是在分析吉芬品,而是在分析时间序列!是动态的分析。同理,宏观经济也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对未来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的估计会影响现在人们的消费和生产,这也是基于对未来的期望值,这种考虑时间变化的方法不是微观研究的范围!不过微观会提到一些。要解释为什么商品房为什么会需求和价格同增长,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像股票一样可以被炒作!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可以被炒作,那么他们都是吉芬品吗?当然不是!那些说商品房是吉芬品的经济学教材,简直就是不懂装懂在瞎掰!写这些书的大作家们应该学学怎么说:I don't know!
我在多费点口舌讲讲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区别!(好人做到底吧……)静态分析不牵涉时间变化,当然更不牵涉由于时间变化造成的其他变量的变化,可以看成是某一个时刻的状态。什么时候用静态分析呢?举个例子吧,就好比我是厂商,生产一种产品,做了当前时刻的市场调查,发现若定价100元一个,那全社会估计有200人买,如果我定价101元一个,可能会有108人买,102元一个,52人买……这一系列数据通过描点就产生了微观的需求曲线!其实这就是大家平时说的需求分析。同理,吉芬品土豆的例子也是这样,如果在当前时刻,土豆定价1元一斤,就会卖掉1000斤,定价0.80元一斤,反而会卖掉800斤(在土豆为主食的国家,对土豆的变价,造成了大量穷人消费结构的改变,事实是大量穷人由于土豆价格上涨,放弃了该月的肉食,全力买土豆充饥;反过来土豆价格下跌,穷人的福利提高,土豆需求反而变少,都去买肉了;当然这种情况出现在过去,由于那种时代里,西方人土豆就是主食,买不起小麦,市场上食物的种类也少)
最后总结,吉芬品是静态下的一个概念,在动态下没有吉芬品这个概念!商品只要是劣质品,并且可以被其他同类商品替代,只要满足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吉芬品的性质(但并不绝对,由于统计是使用汇总需求,所以有的时候结果并不明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9:55:00编辑过]
关于非典时期醋和口罩是不是吉芬品,我想让大家再一次体会吉芬品的定义:
所谓吉芬品就是以价格为自变量,价格上升需求也上升的商品。
重点就在于以价格为自变量,换句话说,变化因素在于价格,而非需求!
吉芬品在静态下的以价格为自变量的需求曲线,是向上的(因为dx/dp>0)。
我们来分析一下非典时期的醋把,那个时期,全社会都比较恐慌,怕得非典,为什么?因为会死人,传染快,最主要是还不知道有没有针对它的特效药!根据某些专家的话或者舆论,醋成了防止传染的可能方法。作为一个有头脑的人,除了买药,那就是买醋比较好了,谁没事去买药吃啊?醋比较好,生活日用品,价格低廉,到手容易,于是大家蜂拥去买醋。
醋的需求随着人们的心理因素在时间轴上提高了。这是一个什么现象呢?就是等于醋的需求曲线(注意,以价格为自变量的静态需求曲线)整个往上平移了!
醋的生产厂商很乐意这种情况出现,这意味这利润会增加。但是这时候,另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生产速度跟不上这么快增长的需求,或者说,库存不够!怎么办?让需求稍微降一降,起码得和生产速度持平!
怎么让需求下来呢?如果醋是一个吉芬品,那么通过其静态需求曲线,就知道,最好的办法是降低价格!但事实不是这样,醋的价格被调高了!那是因为醋不是吉芬品,它的需求曲线属于很正常的下倾!就让醋的价格提高一些吧,可以稍微缓解醋的生产速度跟不上问题!
这个时期,醋的需求曲线每天都在以高速向上平移,但是其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那么对于厂商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醋价格,只要需求的增长和醋生产的速度持平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控制不住,那是因为大众对醋的需求上升的太快,而且国家物价局也不会容忍醋价飞涨的情况发生。
醋不是一个吉芬品,我敢说,如果明天的醋价提高到10000元一瓶,我看没什么人会去买的!醋价被人为调高,正是因为醋不是吉芬品的缘故!
最后总结:是否是吉芬品,要看造成它需求上涨的因素是不是价格,醋需求上涨,是因为人们的心理因素,而非价格,而价格倒是反过来随着需求上涨,是为了缓解需求的上涨速度!
如果要给非典时期的醋需求设一个动态需求函数,则有可能是这种形式(仅供参考):Q=(b-aP)*T^c
其中a,b,c都是大于零的常数,P是价格,T是单位为天的时间,(b-aP)>=0(需求不可能为负数),偏导dQ/dP<0,这不是吉芬品,但是若T增长够快(幂级增长,若c大于1),P线性增长是完全阻止不了需求增长的,这时候就给人吉芬品的假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10:06:39编辑过]
静态分析不牵涉时间变化,当然更不牵涉由于时间变化造成的其他变量的变化,可以看成是某一个时刻的状态。
我们如何判断某一变量的变化是时间变化造成的,还是非时间变化造成的?楼主动态分析中的“时间”与自然时间有没有区别?
我们如何判断某一变量的变化是时间变化造成的,还是非时间变化造成的?楼主动态分析中的“时间”与自然时间有没有区别?
现实中的需求量本来就是随时间变化,静态分析做的并不是否认它随时间变化,而是把时间这个变量从分析中剔除出去,简单的来说,就是把时间设为常数的分析方法!
这和物理学里研究高空落下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是一样的道理(在这个实验里,重力加速度不是常量,而是随物体和地球距离有关的变量,但在某一个静态时刻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就可以研究重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还有速度和加速度关系,以及等等……),以让某些变量成为常量的方法来剔除他们。数学中的偏导也是这么回事。
同样的道理,当时间设为常数时,吉芬品的需求会随价格同增同减。但不能因为需求随时间同增同减就说需求是吉芬品!
看来有必要追加一严格的吉芬品定义:
对于Walras demand function x(p,m)(x:R^(L+1)->R^L,即以L个商品的价格和财富为自变量,得到一个效用最大的消费组合),若存在某价格和财富的L+1维定义域D,使得当(p,m)∈D时,dxi/dpi>0(注意,这是Walras demand function的第i项,也就是第i个商品的需求,的对自己价格的一阶偏导,而财富保持不变,亦即非补偿价格条件下,财富不随价格有任何变化),则我们称该商品在该情况下(该定义域下)是吉芬品!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即,锁定其他物品价格,以及财富,xi(pi)的轨迹,当pi以及被锁定的其他价格和财富的组合属于该定义域时候,需求曲线是严格递增的。
谢谢warsky的慷慨~~心意收到~~有知音的感觉还挺不错
接下来回答问题:
静态比较分析中,偏好关系自然是不变的,当然不考虑存在其他externality的影响。
吉芬品一定是劣质品。
其逆否命题也成立:
不是劣质品,则一定不是吉芬品。
但我可没讨论醋是不是劣质品哦……
我认为,需求量随价格同方向变化有着不同的原因。
价格上升需求量上升“现象”,一定存在着价格未上升前预算未用尽的情况。即那时效用未达到最大化,那时的选择点在预算线之内;因此由于需要上升,预算也允许投入更多,相当于收入与价格同时增长,且收入的增速大于价格增速,需求曲线向上。
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则是非餍足假设失效的结果。
需求曲线的推导是以非餍足假设为前提的。可是一个物品,特别是有其他物品可替代时,价格低到一定程度,会遇到餍足点,此时,价格再低,也不会花更多的钱去购买。表现为价格降低需求量下降。
如果以上观点可以, Inferior good 就不是很好的用语,应当是“易满足品”。
高科技的手机,当价格低到消费的“餍足点”时,也会“吉芬”的。
我推出个定量的计算:
假定消费者对X1,X2两种物品的餍足量为X1o,X2o ,当前价格为P1,P2;那么要完全满足需要,收入必须达到
Io=P1X1o+P2X2o Io在餍足量已知,价格已知时,是个常量。
当前实际货币收入为I;
那么,当价格下降的幅度ΔP1>(Io-I)/X1o 时,吉芬开始发生。可以证伪一下。
回楼上:
吉芬品本身就是由Walras demand function的推导来定义,并且满足Walras Law,所以一定是效用最大化,并且选择在预算线上的,亦即财富一定是用尽的!
至于是不是易满足,由于符合Walras Law,所以所有的商品都是locally nonsatiated的。还是拿穷人买土豆来打比方,其实土豆是非满足的,只是当土豆数目一多,其边际效用降低的非常快,注意,不论边际效用降低得多快,由于是非满足的,所以边际效用恒大于零!也就是说土豆多总是比土豆少要好。在既定的预算条件下,穷人作为理性人,总是想着效用最大化的,于是如何巧妙的安排自己的消费结构,成了他们关心的重点。假设某穷人一天十个土豆恰好能吃饱,若土豆价格下降了,他们可以选择买11个土豆(11个土豆比10个土豆好,就算吃不掉扔掉一个也比恰好吃饱强,但是这第十一个土豆所增加的效用,却很低很低,远远比不上前面十个土豆!)。但第十一个土豆却不是最优的选择,灵机一动的穷人,可以选择少买一至两个土豆,凑足钱买其他食品,反正要比土豆好吃,且一样能吃饱,这时候穷人的收入没有增加,别的食品价格没变化。所以土豆其实并非易满足的。
至于劣质品的名字,是缘于它在财富增多的情况下,被它的高档次替代物所替代!(注意:它的替代物因为是高档次的,所以它得名!)
讨论是否有吉芬性质的时候,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仔细考虑它的需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缘于股票之类的炒作效应,则不是吉芬品。手机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是若手机的需求降低的原因确实是由于其价格降低而非其他(比如由于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或者新产品出台而被挤压,这时候不用降低价格,需求也会降低,厂商降低价格只是为了稍微提高一点需求能在完全被淘汰前再小赚一笔),则是吉芬品。但我个人感觉淘汰的因素居多……
最后关于那个计算,既然吉芬品的假定是非满足的,模型里加入餍足量还有什么意义呢?
同理,吉芬品土豆的例子也是这样,如果在当前时刻,土豆定价1元一斤,就会卖掉1000斤,定价0.80元一斤,反而会卖掉1200斤(在土豆为主食的国家,对土豆的变价,造成了大量穷人消费结构的改变,事实是大量穷人由于土豆价格上涨,放弃了该月的肉食,全力买土豆充饥;反过来土豆价格下跌,穷人的福利提高,土豆需求反而变少,都去买肉了;当然这种情况出现在过去,由于那种时代里,西方人土豆就是主食,买不起小麦,市场上食物的种类也少)
这儿的举例好像错了,应该把0.80改成1.20(或其他高于1.00的价格)
吉芬品本身就是由Walras demand function的推导来定义,并且满足Walras Law,所以一定是效用最大化,并且选择在预算线上的,亦即财富一定是用尽的!
假设某穷人一天十个土豆恰好能吃饱,若土豆价格下降了,他们可以选择买11个土豆(11个土豆比10个土豆好,就算吃不掉扔掉一个也比恰好吃饱强,但是这第十一个土豆所增加的效用,却很低很低,远远比不上前面十个土豆!)。但第十一个土豆却不是最优的选择,灵机一动的穷人,可以选择少买一至两个土豆,凑足钱买其他食品,反正要比土豆好吃,且一样能吃饱,这时候穷人的收入没有增加,别的食品价格没变化。所以土豆其实并非易满足的。
注意,选择的意义是假定完全消费的。买了扔掉已经违反假定了。所以第十一个土豆的边际效用为负。
买得起的替代品一旦出现,土豆的餍足点可能会变化,小于10个。或者说偏好结构变化了。需求曲线的推导是以偏好不变为假定的。我以为,忘记非餍足假设,忘记偏好稳定假设,仅仅谈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就有些在树林之外找树的感觉,假设范围内的规律在假设外是不成立的。
易满足的意思是目前的选择点较接近餍足点。
)
这儿的举例好像错了,应该把0.80改成1.20(或其他高于1.00的价格)
就是因为我不知道有没有用,所以在不确定的情况,我还是觉得写出来比较好,有比无好……
这位朋友的意思,我不是非常明白,有可能你是认为在预算用尽的条件下,是不会有价格需求同向变化的情况出现,不知道我胡乱理解的对不对?
预算用尽也会出现吉芬现象,我在文中已经举了一个土豆例子了,估计写的太烂,我重新详细描述一下吧:
有个穷人,一天的收入刚好只能买10个土豆充饥,他吃10个土豆正好吃饱,他不会以减少一个土豆为代价去买其他商品的,因为他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吃饱肯定比吃不饱效用高)。土豆降价了,其他商品物价不变,他收入也没变,他发现现在一天可以买11个土豆了。但是他不会选择买11个土豆,因为多一个土豆让他觉得会撑(土豆的边际效用降低了),他发现如果只买9个土豆,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块肉(可以是任何比土豆好吃,且贵一点的食品),这样也正好吃饱。土豆降价后,对于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买9个土豆和1块肉更好的消费组合了,预算用尽了,土豆的吉芬性质也显现出来。从直觉上来判断,由于土豆是廉价劣质品(比肉难吃,如果钱越多,越不会买土豆这种穷人吃的东西),且存在同等功效的替代品(肉等等,都可以吃饱肚子),这两条是比较主要的原因。
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大前提就是预算用尽,也就是所谓的Walras Law,说白了,就是钱花花光,效用才会最大。有很多人认为这不对,但其实这个假设是很合理的,也充分符合理性人效用最大的特点,因为对货币的储蓄也是一种消费。作为一个拥有理性偏好的理性人,自然会依照效用最大来决定收入的使用,当该月所有的商品都买好了,剩下的钱,无论再买什么都没有作为储蓄所得到的效用高,于是很自然的,把剩下的钱花在了储蓄上。这和预算用尽是不冲突的。讨论到人的整个一生,得到的总收入也总是被消费完的,到死之前如果还有积蓄,死后也带不走,可以通过给后代遗产,捐献等方式消耗掉,从而得到整个人生的一个效用。也就是说,钱总是会被用光的。
于是,很合理的,我们认为,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不存在预算未用尽情况。
注意,选择的意义是假定完全消费的。买了扔掉已经违反假定了。所以第十一个土豆的边际效用为负。
买得起的替代品一旦出现,土豆的餍足点可能会变化,小于10个。或者说偏好结构变化了。需求曲线的推导是以偏好不变为假定的。我以为,忘记非餍足假设,忘记偏好稳定假设,仅仅谈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就有些在树林之外找树的感觉,假设范围内的规律在假设外是不成立的。
易满足的意思是目前的选择点较接近餍足点。
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效用这个东西本来就非常主观,因人而异。消费就是购买且使用得到效用,至于怎么使用,那是随便的事情。自然有人喜欢买东西回来糟蹋,只要他觉得有效用,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千万别把消费看的太死。最重要的,就是让消费者有满足感,这就行了。
同样的,如果扔掉能够带来快乐,边际效用就是正的。而且吉芬品的例子也是在local-nonsatiation的前提下的,否则不能满足Walras Law。试想一下,一个人拥有11个土豆,这肯定比拥有10个土豆效用来得高,这就是所谓的多比少好,有比无好。当然前提是这个人对浪费无所谓。所以第十一个土豆的边际效用还是正的,但是边际效用在不断降低。用数学语言说,就是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
千万不要认为土豆价格的降低引起土豆需求减少,偏好就变化了!微观经济学的最最基本的假定就是除非有externality情况出现,偏好都是不变的。这也是比较静态分析的前提!九个土豆和一块肉的效用比十一个土豆高,而十一个土豆的效用比十个土豆高,你别忘了,在土豆价格降低前,穷人虽买得起十个土豆,但买不起十一个土豆、以及九个土豆和一块肉的!
从这些暴露出的问题来看,你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学得还不是很扎实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2 7:40:28编辑过]
有个穷人,一天的收入刚好只能买10个土豆充饥,他吃10个土豆正好吃饱(十个是餍足点),他不会以减少一个土豆为代价去买其他商品的(未必,如果没有衣服穿,他会牺牲6个土豆买件裤子——戈森的第二定律),因为他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吃饱肯定比吃不饱效用高)。土豆降价了,其他商品物价不变,他收入也没变,他发现现在一天可以买11个土豆了。但是他不会选择买11个土豆,因为多一个土豆让他觉得会撑(什么叫“撑”——边际效用为负)(土豆的边际效用降低了——是的已经由正变负了),他发现如果只买9个土豆,剩下的钱正好可以买一块肉(可以是任何比土豆好吃,且贵一点的食品),这样也正好吃饱(怎么正好吃饱?9个土豆“正好吃饱”,再吃一块肉还“正好”吃饱?)。土豆降价后,对于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买9个土豆和1块肉更好的消费组合了(也未必,5个土豆二快肉不可能更好吗?),预算用尽了,土豆的吉芬性质也显现出来。(即便按照你的叙述,‘吉芬’也是在9个土豆即餍足点上开始的。)从直觉上来判断,由于土豆是廉价劣质品(比肉难吃,如果钱越多,越不会买土豆这种穷人吃的东西),且存在同等功效的替代品(肉等等,都可以吃饱肚子),这两条是比较主要的原因。(土豆还与肉有互补性的,土豆炖肉是一种互补,这个互补,有可能使消费者在出现肉以后对土豆和肉的偏好改变。,我理解,偏好的改变是“吉芬”的直接原因,而餍足点是反应偏好((个人甚至认为偏好的本质就是餍足点坐标所反映的两物品的比例,无差异曲线是收敛于餍足点的。这个观点请批评))的)。
所以,我认为,预算涵盖餍足点是“吉芬”的充分必要条件。
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效用这个东西本来就非常主观,因人而异。消费就是购买且使用得到效用,至于怎么使用,那是随便的事情。自然有人喜欢买东西回来糟蹋,只要他觉得有效用,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千万别把消费看的太死。最重要的,就是让消费者有满足感,这就行了。
同样的,如果扔掉能够带来快乐,边际效用就是正的。而且吉芬品的例子也是在local-nonsatiation的前提下的,否则不能满足Walras Law。试想一下,一个人拥有11个土豆,这肯定比拥有10个土豆效用来得高,这就是所谓的多比少好,有比无好。当然前提是这个人对浪费无所谓。所以第十一个土豆的边际效用还是正的,但是边际效用在不断降低。用数学语言说,就是一阶导数大于零,二阶导数小于零。
“糟蹋”、“扔掉”的效用与满足饥饿的吃的效用是不同的。边际效用递减只能是同类效用的递减。
多比少好的前提不是“浪费无所谓”,而是未到达满足状态。这是一阶导数大于0的条件,超过餍足点,一阶导数也小于零。
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ruoyan朋友,我对你的热情表示赞赏,但是我对你对我意思歪曲表示惊讶……
实事求是的说,我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瓶足点理论,但是吉芬品确实是在偏好不变条件下,满足Walras Law为前提的静态比较分析需求函数的概念……
你所说的瓶足点理论,建议你出篇论文另外描述。
还有你对我举例的咬文嚼字也令我非常吃惊,明显我的例子中有很多前提条件,你都当作是一种把柄,这实在是……
好吧,我还是逐一解答一下:
首先是你说还可以买衣服,我的前提之一就是只消费食物,这个假设很合理,因为穷人如果是在热带,很有可能一年到头穿一套衣服,买六个土豆换一件衣服明显也不合理,肚子都没有填饱(排除冷到快死的情况)。
然后是撑的问题,我知道你是基数效用论的拥护者,但基数效用论早就淘汰了,在序数效用论下,有一个假设叫做Walras Law,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它的内涵呢?我来告诉你吧!Walras Law和local nonsasiation是等价的,你知道吗?local nonsasiation就是说多永远比少好!至于为什么等价,你只要考虑考虑,在R^k+欧几里德空间里,如果不是所有的多都比少好,则必然存在local satiation点。不知道你拓扑学得怎么样……反正一句话,如果十一个土豆没有十个土豆好,那么该偏好必定在某种情况下不满足Walras Law!撑是指他吃掉那第十一个土豆,既然他觉得撑,他可以用其他方法来用掉那个土豆,比如扔掉满足自己的奢侈心理(如果他觉得奢侈感觉很好,当然对一个穷人来说这不合理),他也可以把这个土豆送掉去帮助更穷的人(这个比较合理),他处理这第十一个土豆的方法实在太多,效用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商品使用方法的不确定性!这使得local nonsatiation性质变得合理。有道是食物多了不会饿着,水多了不会渴着……
我例子中的一个前提是,九个土豆和一块肉(和十个土豆质量一样,当然不一定是肉,也可以是其他食物,只要比土豆贵一点,好吃一些就行)正好把这个穷人喂饱……但是效用却比十个土豆高,因为还要好吃一些。很合理的,五个土豆两块肉虽然好吃,但吃不饱,这使得这种消费组合连十个土豆都比不上,考虑到穷人劳动需要大量热量,这一点也非常合理,先吃饱再吃好嘛。(注意,偏好关系是给定的)
我不知道所谓的瓶足点概念,我只知道土豆的边际效用是大于零的,效用的二阶导数是小于零的!这符合local nonsatiation条件,而所谓的瓶足点思想是不满足这个条件的,也就更别谈什么Walras Law了。
最后你给我的感觉是在找碴!
我还是要告诉你,你的瓶足点观念,是不符合local nonsatiation条件的,也就是说,在你瓶足点观念下,预算确实存在用不尽情况。但是吉芬品却是在符合local nonsatiation条件下定义的概念。你的那个瓶足点下的吉芬品可以改个名字定义,就用你的名字吧,ruoyan品!这是你在瓶足点条件下发现另一个概念。期待你的论文。
我不想再重复我写的东西了,真累呀,吉芬品我已经重复描述了很多遍了,细节也已经不能再细了,有问题之前,请仔细阅读……定义我肯定保证正确!其他的自己体会。
恕我孤陋寡闻……什么叫同类效用?我实在是没有听到过这个词。十个土豆就是十个土豆的效用,十一个土豆就是十一个土豆的效用。请不要用基数效用论来讨论问题!
其实我很不想回这个帖子,但是又怕不明白的人被误导……还是咬咬牙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