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17 0
2009-10-28
2009年10月28日 10:40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网友举报称,河南两个乡镇近日在各自政府网站上挂出的政绩报道,内容几乎完全一致——据10月26日《河南商报》报道,两个乡不仅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一致,就连种植的树苗也完全一样。
  影视作品中常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声明,可作为地方政府的政绩报道内容也能雷同,恐怕就不是巧合了。
  有关部门解释“可能搞错了”,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话虽然听起来别扭,但说的正是某种现实。不论是领导讲话,还是地方形象宣传报道,一来多有固定化的行文格式,二来多需使用大量的空话和套话。除了数据之外,文中多半是可以通用的自我褒奖式的语言——出现将其它地方的政绩报道改头换面为本地形象宣传的事情,并不意外。

  更重要的是,在个别地方,如此政绩报道更像是一种形式主义。上报“政绩报道”的单位和部门不会把这种程序化的材料放在心上,不是敷衍了事就是虚构政绩,而上级部门和单位也未必会履行审查和审核的责任。如果不是网友心细和较真,想必有关部门不会发现“双胞胎政绩报道”——就算是发现了,或许也不会当回事。
  说到底,还是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惹的祸。譬如有些大会小会并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但还要年年开,且要开得不亦乐乎。领导要讲话,典型要表彰,责任要强调……看上去程序正规,其实不过是在走过场。这种发言不会讲出什么新意,领导不在乎,为领导写讲话的工作人员也乐得应付,有的对往年的讲话稿略加改动,有的去网上“借鉴”现成文本。
  所以,雷同的其实不是政绩报道,而是陈旧落后的行政作风。如果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能务实一点,我想,出现“双胞胎政绩”的概率会降低很多。(陈一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