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26 1
2009-11-06
    最近看到一则资料:当前我国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大约有9亿人,处在工作年龄
段(15-59岁)的人口大约有4.5-5亿。而研究表明,只需要大约1-1.5亿的农业劳
动人口就足以实现中国现有的农作物产量。有多达3.5亿的农村劳动人口属于“富
余”劳动力,有人称其为“隐性失业”。很多人担心,大量的劳动力剩余会带来
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其实,细细分析当前农村劳动人口的现状,这一问题并不如某些人担心的那

样严重。3.5亿的富余劳动力,仅仅只是一个理论数字。的确,按照当前农民的普
遍劳动生产率,一个农民大约可承担5-6亩耕地的生产,这样看来,在农村现有的
农业资源前提下,会出现大量的劳动力富余。但是,为什么这样庞大的“无事可
做”的人群没有酿成大的经济社会问题呢?原因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
业的劳动力已自然而然的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从农村外出的
“流动”人口大约在8000万-1.1亿左右。改革开放以后的民工潮,就是农村劳动
力自发转移形成的壮观景象。
    近年来,沿海一些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有人担心中国即将出现农业部门

与非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相等的“刘易斯拐点”,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即
将停止。有人甚至预计,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确切时间就是2009年。刘易斯拐
点真的来了吗?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刘易斯拐点的含义。刘易斯认为,在传统国家,农业部

门人口多、增长快。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
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
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
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直至达到“刘易斯拐点”。在该点以后,由于
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工业部门要想继续吸收农村劳动力,必须提高工资
。直至工业部门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具有相同的边际生产率,二元结构转化为一
元。
    如果刘易斯拐点真的到了,那么,我国劳动力价格将会上升,在国际市场的

竞争力会下降,农业人口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趋势将会停止,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隐
性失业,就真的会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事实并没有想像的那样严重。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还远远没有到位,城市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在相当

长的时期内将存在下去。据测算,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一般都在90%左右,社会经济
发展才达到和谐,人力资源才开始稀缺,工资开始上涨。而我国的城市化率还远
远低于这一水平。因此,中国的劳动力转移还会有一段时间,不可能在一两年内
就达到饱和。
  其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整体工业化水平仍然不高,装备

制造业、重化工业等基础性工业仍然落后于世界一般现代化国家。2005年,我国
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12.6%,而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则仍达44.8%,明显高于第
二和第三产业;而在2000年,美、日、韩和俄等国,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
2.6%、5.1%、10.9%和11.5%。
    此外,尽管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企业大规模开始创新战略、产业结构调整

战略等,形成了相当程度上提升效率、降低密集型岗位的趋势。但在可以预计的
将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尽管有越南、印度等后起之秀
更为低廉价格的竞争,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巨大数量,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具
有的。今后和将来一个时期,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方面,仍将拥有巨大的竞
争优势。
   在供需双方都很强劲的情况下,出现了所谓“民工荒”是不正常的,最大的原

因就是由于存在刘易斯所谓的劳动力无限供给,随着CPI的大幅上扬,实际工资甚
至出现了下降。而根据“民工荒”的出现,就认为出现了所谓的“刘易斯拐点”
,多少有些牵强。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吸纳,还在存持下去。刘易斯拐点出现之日,就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
成功之时,到那一天,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去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6 12:27:01
关键是农民没有什么技术,转业存在壁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