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62 0
2017-11-20
3962.核聚变不是质子数目和原子量的简单相加2017.11.20在没有分析元素的内部结构之前,我曾经设想利用合金方式模拟类似贵金属的合金,办法是实现质子数目和原子量的相对统一。分析元素内部结构之后,我发现这种想法非常幼稚,不可能实现贵金属的物理化学属性。在人工核素的发现过程中有类似的做法。例如,“110”号人工核素就是有人利用28号“镍”原子轰击82号“铅”原子“实现”的,虽然获得国际承认,却经不起推敲。因为“110”号人工核素是“铀”核元素,核外电子构型是2、8、18、32、32、18。“镍”原子是“氖核”元素,核外电子构型是2、8、18,“铅”原子是“铂核”元素,核外电子构型是2、8、18、32、18、4,两个原子碰撞怎么能够产生“110”号人工核素的核外电子构型?所以,该实验不可能聚变出真正的“110”号人工核素。从原子量来看,也与高端化学元素“氚”结构递增趋势不符,很可能是科技造假。另外,所有相对高端化学元素只有一个“氦4”内核,两个都有“氦4”内核的元素碰撞,其中一个“氦4”内核除非发生裂变反应,不可能成为新元素的内部结构,因为“一山不容二虎”!还有,元素内部结构的改变并不都是简单的质子数目和原子量的改变,而是有序的突变,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内核结构。只有在共同内核基础上有序增加“氘”、“氚”结构,才可能生产出相对可靠的人工核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