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没有“黑车”
李俊
最近,珠海20多车主自称被“钓”, 到市交通局门口拉横幅反对“钓鱼执法”。 事后,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他们在打击非法营运的过程中,并未采用“钓鱼执法”,而是通过群众举报,再经取证核实后再作处罚。本以为“钓鱼事件”要告一段落了,但是想不到还有续集上演。其实所谓“钓鱼事件”,不能仅仅理解为执法过程中的不正当调查取证行为,而是进一步思考,为何要打击黑车?
一直以来,政府都对黑车进行打击,只是这次过头了,从而就有了“钓鱼事件”。打击黑车可以保护住了出租车业的高额垄断利润,但是却以损害整个社会福利为代价。黑车与老百姓之间的交易是一种互惠互利的行为,这点是不可否认的。老百姓之所以选择黑车,那是因为黑车能够比正规车带来更多好处。事实上,所谓的黑车不仅廉价,并且还能够提供优质服务。因此,黑车在市场上获得了一份生存空间。
去年,各地出租车罢运,从而引起政府承诺要对黑车加大打击力度。事实上,政府总是喜欢玩游戏的,一边打击黑车,一边却向黑车发出邀请。其实这个并不难理解,政府对出租车数量进行管制就等于无形向黑车发出邀请。有些地方,黑车数量就超过正规车,因此就必定有一种规律起作用。
“出租车”专家郭玉闪认为,“打击黑车就是动用公共资源为某一些特定人群的生存打击另一些特定人群,只因为这些特定人群是进了政府的正式保护名单,这完全不是一个所谓代表着全体公民意愿的政府该干的。开公司车的司机要生存,要赚钱;可是开黑车的司机也要生存,也要赚钱、养活家人、抚养孩子;他们彼此之间是毫无高下之分的。”其实之所以是黑车,那是因为政府不愿把他们接纳入保护名单的出租车。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保护正规车的利益,就必须打击这些黑车。
实际上,造成的哥生存困境的并不是黑车,而是政府对市场保护政策。可以说,出租车这个行业利润是非常高,但是那些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因此分享到。这种高利润是市场垄断造成,而不是自由竞争形成。因此,要维持这种高利润,只能选择打击黑车。然而,维持高利润并没有让那些出租车司机得到好处,而是政府通过高价拍得出租车的牌照方式吞掉。
黑车和正规车差别,就在于是否有牌照。很多运营车辆没有获得这张牌照,只能成为政府名单中的“黑车”,必然成为打击对象。由于政府对出租车数量管制,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打车难。因此,黑车在一定程度解决人们打车难,同样造福了这个社会。同时,一些城市郊区,黑车也起了很大程度造福社会。
在北京的一些郊区县城,有一种5元出租车。一位乘客对5元出租车评价是,“首先,价格很低廉。尤其在坐过北京市内的出租车以后,坐这种5元出租车,尤其感觉便宜。其次,要车很方便。出门前在家里打电话要车。基本上出门下楼到小区门口以后,车子就到了。拉门上车,十分方便。如果打电话的车队恰好在附近没有车——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也出现过,那不用废话,只要给另一个车队打电话,一般就可以叫到车了。”这种黑车对人们出行有了很大帮助,再加上由于廉价,所以很受欢迎。同时,还听说政府逐渐放弃了打击,部分承认了黑车的合法地位。
经济学常识是非常简单的,放弃出租车数量管制就可以消除黑车,但是出租车行业却成为真实世界里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连像美国这样尊重自由经济的地方,出租车改革也没有真正成功。问题就是在于管制历史,一旦放弃数量管制就必然遭到很多反对者,这里也有原来的契约精神。也就说,当时以高价拍得牌照者,有一个约定就是必须管制数量来保证他们的利益。因此,放弃数量管制,就必须处理好这些人的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所以,美国很多地方的出租车改革,最终没有获得成功。
牌照有价格之后,从形成了一个利益群体,这对放弃数量管制是非常大的阻力。“出租车”专家郭玉闪说到,“拿牌照的人会成为最顽固的反对改革的反对派。他们后来搞出电话预约市场打破出租车服务的垄断。市场需求不是你靠数量就能够固定下来的,美国另辟蹊径通过电话预约搞出另外一个出租车市场,这样整个出租车市场就没有数量管制了,所以纽约的出租车服务又变成两重市场。”尽管电话预约市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北京一些郊区县城的5元出租车就是电话预约市场的一个真实版。因此,我们能否从中得到一些思考。
世上本没有“黑车”,对数量进行管制了,自然就有了“黑车”。因此,要让黑车真正消失,不是依靠严厉打击,更加不是采取“钓钩”方式,而是回归到世上本没有“黑车”。不管这个改革如何艰难,正确做法就是放弃对出租车数量管制。
2009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