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同的使用价值(商品)的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的复杂程度未必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一小时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少小时的简单劳动尚是未知的。
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同行业的劳动,是对行业劳动的平均化,是行业内部各个劳动的加总。
另外,捎带着也可以指同一工种、同类工种的那些劳动。
总之,社会必要劳动,是指同种同类产品的那些劳动,是产品相同或相近的那些劳动。
那么,把这些劳动加总起来,得到了平均化的均匀化的劳动,就是社会必要劳动。
例如,
单独看张三,张三是10小时生产面包1000个。单独看李四,李四是10小时生产面包200个。
以上是个别劳动,各各不同。
那么,
面包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多少?
就是20个小时,生产了面包1200个。进而,平均每小时面包劳动,生产了面包60个。
在社会必要劳动中,即行业劳动中,个别劳动们被加总了,被均匀化了。
楼主大哥的问题是,
1、在行业内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如何加总,即如何核算衡量?
这通过上述社会必要劳动,就能进行,就能完成。
2、在行业外部,比较简单的劳动,与比较复杂的劳动,如何加总,即如何核算衡量?
譬如,茶叶蛋是一种行业,机器人是另一种行业,
茶叶蛋行业有劳动者100人,每人每天劳动8小时,生产茶叶蛋1万个,
机器人行业有劳动者100人,每人每天劳动8小时,生产机器人1万个
显然,
机器人行业,主要是科研、研制,是高科技,是尖端行业,又真是绞尽脑汁啊,全球仅有一百人能做。
茶叶蛋行业,主要是把鸡蛋放到锅里,放进水和盐等等,再打开电饭锅的电源,5岁小孩都能做。
那么,
茶叶蛋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比较简单,
机器人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非常复杂。
那么,
二者如何加总?如何衡量呢?
很简单,
在这里,不要多想,要紧扣主题。
主题是什么?
主题是劳动量之间的加总,之间的衡量。
那么,
就只考虑劳动量之间的加总,之间的衡量。不要多想,不考虑其他的。
那么,
二个行业劳动之间,是等数量的,等数值的,亦即,数目上相同,数字上相同。
比如说,
一个男人在候车室,则这是旅客的1个,
一个女人在候车室,则这是旅客的1个,
一个老人在候车室,则这是旅客的1个,
一个少年在候车室,则这是旅客的1个,
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长途短途,穷富丑俊,学历高低,能力高低,等等等,
每人都是旅客的1个,
每人仅是旅客的1个。
爱因斯坦科研劳动一天,这叫劳动的一人天,
清洁工手工扫大街一天,这叫劳动的一天人。
都是一人天,都是一天人。
那不能说,
爱因斯坦劳动一天,那是1000人天。
清洁工劳动了一天,那是0.001人天。
也就是说,楼主大哥这里的问题,
可以大而化之,不了了之,
应该大而化之,不了了之。
总之,并不是问题,并不成问题。
那至于说了,这个劳动与那个劳动相比,在价钱上不同,这是另外的事了。
那至于说了,这个劳动与那个劳动相比,社会贡献不同,这是另外的事了。
那至于说了,这个劳动与那个劳动之间,真的完全相同?这是另外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