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夏业良“忍辱负重的中国经济学家” | |
| ||
| 2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4 17:52:22编辑过]
|
就算楼主不懂经济学,但至少还有良心。这可比被资本奴役的丧失了独立人格的所谓经济学家强多了,他们的灵魂被权贵偷走了,忘了经济学家的理想是 :
经世济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7 23:47:54编辑过]
|
"cool head and warm heart" 老萨在经济学中点出了作为经济学的核心素质。经济学最终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广大的的民众最大福旨为目的。
"道德是靠不住的。如果你期待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道德高尚,你错了。" 所以夏公这文章不做区分地的为所有经济学家辩护,就容易招人骂了。
| |
| : 眼量 2005-12-25 17:33 回复此发言 | |
12 | ||
| ||
13 | ||
| ||
yong118:
道德是靠不住的。如果你期待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道德高尚,你错了。
yong118:没有人指望他们的道德有多么高尚,只是他们至少应该有一颗“人心”,而不是一颗虎豹狼心!
眼量兄,"道德是靠不住的。如果你期待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道德高尚,你错了。"这句话我是引的在五楼和七楼发贴的兄弟的话。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想法你在四楼应该可以看到。
经济学的本身能够存在的基础就是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让社会更和谐。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任何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倘若可以称作"家"的,无不是以为此为目标的。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所谓经济学家并不是这样。医生要有医德,经济学者也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若是违背了研究经济学的最终目标:经世济民 。 人家开口骂你也就怪不得了。
| yong118:你好!本人无意与什么人过不去。只是看到夏业良为那些大众批驳的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的的辩护理由并非出自立足于大多数人利益角度说话,这样才让本人寝食难安,奋起给予批驳。我们今天的许多社会问题及其民生问题,无不是由于这些照抄照搬西方经济管理办法而造成的。西方的办法都是立足于少数人的利益制定政策的,如果我们的政策制定也按照西方的办法走下去,那么,多少人的流血牺牲还有什么价值呢?说到底,还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和“如何为所服务的人服务”的问题。 |
| 张维迎说“曾在数学上严格证明,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腐败难以遏制,并且,为什么张维英要鼓吹“大赦”腐败犯罪的原因了。 |
就大多数经济学家而言,他们如同其它社会科学家一样,如同其它学科的教师一样,他们的收入也只是工薪而已,楼主打击面太宽泛了些。
□吴立波
通过对张维迎、吴敬琏、萧灼基、林毅夫等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们与各大财团关系的剖析,可以看出这些对政府重大措施出台有着深刻影响的主流经济学家,或通过对政府建言,或发表相关著作和研究报告,或以直接担任独立董事等方式,深深卷入中国资本市场运作。他们的言行对企业的成败、股市的兴衰乃至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2004 年1月20日,亚信公司牗 Nasdaq牶 ASIA牘发布了其截止到2003 年12月31日的2003 年第四季度季报。报告显示,截至2003 年12月31日,亚信第四季度的总收入为3060 万美元,同比增长30%,净收入达到1620 万美元,同比增长21%。在亚信人的努力里面,应该还包含了一种特殊的贡献。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去年10月亚信庆祝成立10周年的时候,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以亚信独立董事的身份出现在媒体面前。其时,业界把张维迎出任独立董事看作是亚信“打造最强董事会”的一步重要棋子。亚信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董事长丁健表示,张维迎教授“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理解以及他在中国企业管理、战略规划方面丰富的经验,将为亚信的董事会创造很多价值。”亚信仅仅是“投之以桃牞报之以李”吗张维迎教授是中国最有名望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长助理,是经济学界最有名望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对于舆论最有影响力的公众经济学家之一。他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从而是一位对政府重大措施出台有影响的学者。1998 年,张维迎教授和盛洪教授在《改革》杂志发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文中列举了中国邮电部的种种垄断和压制打击竞争对手联通公司的行为,最后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政策建议:组建新的“国家电信管理委员会”牗或电信管理局牘、将长话经营与市话经营分离、将中国电信分解为几个公司、将邮电部的一部分电信网划拨给联通公司,等等。文中特别提到:“中国电信市场非常大,从长远看,双寡头的市场结构不足以形成有效竞争,需要引入更多的竞争者。”看看今天的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不对张维迎等经济学家的政策影响力表示由衷的赞叹──中国电信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的,甚至可以说,亚信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并在电信行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张教授在政策上的鼓与呼。虽然,改革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策独一无二的影响牞被思想界一些人士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但现实中的企业与其“逆之而害”牞何若“顺之而用”牽实际上,张维迎教授对电信行业改革的鼓与呼是不遗余力的。他不久前在中国一家媒体发表的演讲稿中,又对中国电信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了抨击牶“在中国,如果注册公司名称有‘网’字,你就需要得到信息产业部门的批准──谁赋予了信息产业部垄断名字的权力牽其合法性在哪里?没有人追问。”看到这里,有人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事电信行业的亚信,为什么要聘请张维迎教授作独立董事,是不是可以更明了一些呢?更为重要的是,在民营企业的利益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的情形下,亚信未来的利益,尤其是政策需要,是不是可以通过张教授这样对政策影响很大的著名经济学家来进行游说呢?这的确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皮与毛的关系毛泽东对知识分子有一个著名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比喻,用在今天,也是十分适合的。根据媒体公开的信息,目前中国的经济学家,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家,与资本的关系可谓是越来越“紧密”。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01 年底,共有274 家上市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共聘请或提名了500余名独立董事,其中经济学家131名。在2001 年报披露抽样的130家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津贴每年1万-2万元的有18家,2万-3万元的有26家,3万-4万元的49家,4万-5万元的21家,5万元以上的为16家。据中国证监会规定,一人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最多不得超过五家,独立董事每年为上市公司的工作时间不应少于15个工作日,并确保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无法知道,那些身兼数职、不断出现在大众媒体上、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意见、一场接一场地赶场子出席各种论坛和研讨会的经济学家在百忙之中,是如何来履行这么多兼职的应尽职责呢?三联商社的前身郑百文的独立董事、经济学家盛洪先生的前任陆家豪先生,在2001 年因郑百文的作假而被证监会罚款10万元后,连连喊冤,称自己对公司造假之事毫不知情。股市之争与“利益”观察经济学家对公众经济事务发表意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2001 年年初,有经济学家“良心”之称的吴敬琏教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股市黑幕、基金操纵和中国股市甚至不如赌场等严厉批评,被舆论称之为“切中时弊”。然而,2001 年2月11日,经济学家萧灼基会同厉以宁、吴晓求等经济学家举行“恳谈会”,认为“股市已经到了很危急的关头”,“如果这场论战的赢家最后是吴敬琏,那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场灾难”,全面反击吴敬琏关于资本市场的言论。萧灼基说,“股市不是赌场,不是零和游戏,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如果股市就是赌市,那5800 万股民就是赌徒,政府就是赌场老板,1200 多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就是筹码,这怎么也说不过去”,“有的同志说,揭露股市的弊端是要保护广大股民,尤其是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果把股市当成赌场,而赌场是非法的,应该关闭,如果关闭股市取缔股市,受到最大损害的是谁,还是广大股民。如果广大股民有意见,谁来赔偿?我要是股民就会提出,股市是政府开的,上市公司是政府推荐的,股票发行价格是政府决定的,监管是由政府负责的,你现在说要关掉,我的损失找谁赔?应该找政府赔。政府赔得起吗?”作为回应,吴敬琏于2001 年3月在《财经界》撰文,指出要警惕既得利益者的反抗,中国改革要警惕落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然而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结合后来吴敬琏和中金公司许小年关于股市的一系列言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的杨帆教授认为,吴敬琏作为有摩根斯坦利背景的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许小年作为中金公司的高管,背后是买办资本,他们之所以不断发表对股市不利的言论,目的是打压股市以便让跨国资本低价吃进———不过,这当然只是一家之言,在另外一些经济学家看来当不得真。2002 年5月12日上午,萧灼基教授在为广大投资者准备的报告会上称:“去年春节,我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牗以上海股市为例牘从1992 年5月的1000 点,到2000 年7月的2000 点,涨幅超过1倍用了8年时间。据此推测,从2000 点到3000 点的涨幅只有50%,时间会相对缩短至4年,扣除去年,未来3年将会达到3000 点,到目前为止我依然乐观地坚持这种观点。”2003 年11月16日,萧灼基在“2003 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向记者表示,尽管上周四上证综合指数跌穿1310 点,达1307 点,创4年来新低,但目前中国股市80%股民套牢,下降空间很小,上升空间很大。萧灼基教授的言论不能不说是言之有理。但仔细观察和思考着的股民,如果把萧教授一贯的言论和股市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肯定会纳闷:为什么不管股市风起云落,萧教授的预测总是利好呢?当然,有可能这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萧灼基教授信仰的理论模型就是这样的。然而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却说,萧灼基的家属炒股票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他一个女婿就曾供职于某证券公司北京分公司———现在是否还在,杨表示未曾证实。人们也注意到,萧灼基教授身后有过清华紫光、中集集团、大唐电信等三个上市公司,嘉实、华安两个基金公司,现代资产投资、中国资产管理等两个投资咨询公司。博览财经公司研究部李主任在接受《蛲东方周刊》采访时,对记者做这样的选题表示了担心。他认为,现在什么样的收入是合法,什么是不合法的是个很难弄清的问题。李主任透露,现在一些研究人员或者公众学者的子女、学生,通过关联交易、建立咨询投资企业等相融合,是否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是很难说的。个别人不顾中国股市的现实,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创业板的好处,在全流通法人股的问题上积极推动,实际上与他们的关联公司及其控制大量法人股有关。但另一些接受采访的人,则对这样的说法持反对意见。更多的经济学家表示,吴敬琏也好,萧灼基也好,他们的言论,是出于一片公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没有他们的理论,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就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心照不宣”《蛲东方周刊》联系到中国人民大学的方福前教授希望进行更深入的采访,方教授了解到采访意图后,犹豫了一下让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再联系。当《蛲东方周刊》第二次与方教授联系上后,方教授最终拒绝了采访。在短暂的交流中,方教授奉劝记者放弃这个选题。他表示,经济学家或者学者,拿某些企业或者基金的资金,作可能有利于出资者的研究,这在经济学界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他说,比如林毅夫任主任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就拿过福特和其他好几个国外基金的资金,天则经济研究所也拿过福特基金和其他私营企业的钱。“但这些问题你能怎么说呢?详细的情况人家不会说,外人又怎能知道呢?”在谢宁撰写的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林毅夫: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学家》中,根据林毅夫自己提供的信息,“牗北大经研牘中心是一个非赢利性质的研究机构,全部资金由发起人自行筹集,没有求助于政府拨款。目前,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商会等海外民间机构相继给予中心资助,一些国内企业也提出了捐赠意愿。林毅夫为筹集资金及招揽人才做了很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筹得资金近百万美元。这就使中心的研究人员有可能获得比较高的待遇。”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院长程恩富教授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对圈内拿企业课题经费而影响研究公证性的事情进行了批评。而一向主要对宏观经济问题发表意见的林毅夫教授,关于可口可乐这一个企业的“实证”研究就很有意思了:《可口可乐罐装系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这篇由林毅夫、平新乔、杨大勇在2000 年1月合写的文章赫然在目。文章在结论部分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可口可乐系统的直接经济影响约为94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创造了总价值为214亿元的中间需求”,“此外,我们对可口可乐系统的注入给资本形成、利润、税收、尤其是就业所造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度的就业关联,上述注入对中国就业状况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估计,可口可乐罐装生产所单独创造的就业机会约为466078 个”,“另外,罐装系统的注入所间接导致的政府税收增加值在1998 年约为12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罐装系统向政府直接交纳的税收的3倍”,“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影响只是可口可乐系统所作的全部贡献的一部分,它直接改善了我国的生产过程中的需求不足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下游影响,即可口可乐产品及其相关的销售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家庭与政府的支出造成的进一步影响,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这样一个过渡型的新兴市场经济的繁荣。”程恩富教授指出,任何有健全智力的学者在考虑外资饮料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不可能不考虑它对中国民族产业的“挤出”效应。可口可乐的进入,使中国本土民族饮料企业纷纷倒闭,现在只剩下“健力宝”和“娃哈哈”在苦苦支撑,在这之中损失了多少的产值和利税,使多少中国工人下岗,在研究时必须考虑,不能简单得出增加就业和产值的结论。“问题是,促使那么多聪明的学者这么做的原因又是什么?”程教授反问。然而,偏颇的也许是程教授。学术无禁区,学者怎么立论是自己的事,与收受捐赠与否,难说就有必然联系。程教授是不是在“嫉妒”?“大部分经济学家是主张正义的”当《蛲东方周刊》提到不少主流经济学家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时,中国政法大学杨帆教授不假思索地回答:“独立董事没有实际作用,只是为了加强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联盟牎”。“那您认为经济学界是不是存在利益格局问题呢?”当问及这个问题,杨帆说:“中国企业界分三个集团。一是投机集团,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就是厉以宁、萧灼基、韩志国;二是民营企业集团,是干实务的;三是买办资本集团正在兴起,理论界的代表就是吴敬琏、林毅夫、樊纲、张维迎、江小娟、张五常等。任何社会理论都代表一定的利益和社会集团。按马克思说的,利益集团必然要争取把自己的利益上升为政策,还要寻找理论和理论家,要掌握自己的宣传工具。”杨帆认为,中国的民族资本、民营资本在国内好象是强者,但在世界上实际上是弱势群体,因而不能赞成弱肉强食,不能相信新自由主义那一套,必须要有国家保护。“民族资本现在还没明白过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那一套实际代表的是买办的利益。”然而经济学家钟朋荣却不这么看。钟朋荣认为牞经济学家做研究牞立场观点都是站在国家一边的。钟朋荣表示牞“我是不会因为拿了哪个公司的研究经费就怎么样,就替他们说话的。不要以为站在富人立场上,就是站在穷人对立面。现在穷人更需要富人”;“民营企业发展好了牞受益更多的是穷人牞而不是民营企业家自己”。仔细品味,钟教授的话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立场。复旦大学经济系袁志刚教授认为,在民营经济的成长过程中,经济学家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整个长三角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学家的研究推崇关系很大。至于经济学家是否会因在民营企业的现实利益,而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的公正性受到影响,袁教授说:“这应该不会。经济学家一般都是凭着真理说话,不管在公众舆论,还是宏观政策,或者是在现实利益上,不会为了你那个企业说什么话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政策问题是个公共产品,某个民营企业不会因为你某个经济学家说了什么好话而为你付费。这种情况在俄罗斯有,但中国现在还没有出现像俄罗斯那样富可敌国的寡头,还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袁教授说的俄罗斯的寡头,指的是俄罗斯六家最大的寡头,控制了国民经济一半左右,从而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整个社会。中国的民营经济的实际情况是否如俄罗斯那样呢?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字牶截至2002 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数达到221.52 万户,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达到2930.6 万人。而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0.46% 牞占全国税收总额的9.3%。全国工商联2000 年度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调研结果显示牶2000 年营收总额、资产总额、纳税总额和净资产四项指标规模最大的企业牞均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分别达到284.4 亿元、136亿元、5.57 亿元和63.6 亿元牷员工最多的是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达到21500 人。钟朋荣认为,民资的突破仍受到许多限制,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待遇,民资与外资和国有企业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某些行业虽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民资进入,可“明宽暗管”的现象十分严重。金融体制对民资仍存在限制。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尚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及人身等方面的安全,都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民营企业家最担心什么?最担心财产的安全性!”他认为,这都需要经济学家和社会各界大力呼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知名经济学家一夜间成为了各大高校推销的“卖点”———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动辄数十万学费的“总裁班”把知名经济学家作为“生源大战”的“法宝”;许多为求生存安全的民营企业家纷纷酝酿“一石双鸟”──知识“充电”和编织高端人脉网,甚至在经济学界挑选利益代言人──民营企业“拜师、求知、交友”,通过独立董事、顾问、课题研究等有偿职务或者课题资助等形式,利用经济学家达到影响政府政策的目的,这实是市场经济迈向成熟过程中的一种无奈。这也反映出,寻求突围的民营企业家面临着新的理论和实践挑战牶联盟社会精英,拓展经济与政治新空间。换句话说,即便经济学家为谁代了言,也不能就此否定其理论的价值。当前要做的只是规范代言的程序,并且使其更加透明,消除个别“害群之马”。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开设的“总裁高级研修班”任教的谢百三教授听了《瞭望东方周刊》提出的问题后说:“国外都是私营经济牞根本就不存在你这样的问题。经济发展当然就是私营经济发展。只要是正常的经济学家牞大都会支持民营经济。”在谢教授任教的总裁高级研修班牞一年共30天的课程学费是34800 元牞学员中的民营企业总裁占一半牞加上上市公司高管、国企总裁、金融企业高管,超过了90%。复旦大学副校长郑祖康并不讳言牞希望研修班把“总裁和复旦联系起来”。谢教授说,“大部分经济学家是主张正义、有理想的。他们不需要靠谁养!反过来讲,就算被养着又怎么样呢?”(摘自《瞭望东方周刊》)
《人民文摘》 (2004年 第三期)
道德是靠不住的。如果你期待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道德高尚,你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张维迎教授也是为个人利益发言。那么,那些“为利益集团做代言人”的指责也就天然正确了。
,“大部分经济学家是主张正义、有理想的。他们不需要靠谁养"当前要做的只是规范代言的程序,并且使其更加透明,消除个别“害群之马”。"
“经济学家本身的信仰就是理性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含义就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除了经济学家之外的学者与人群是否就不是理性人呢?民主与法制社会保护个人的自身利益,但是必须是以不妨害别人利益为前提!
lipingli:你好!现将夏公主页的介绍转载如下:
夏业良简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09:34 新浪财经
安徽芜湖人,经济学博士,先后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工作,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在华项目工作。1987—1989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旧金山大学学习管理学和EMBA课程,2002年7月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执教,现任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其他社会兼职包括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财经研究中心
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顾问。目前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研究。
夏业良是近年来活跃在
中国经济学界和大众媒体的新一代经济学家,经常作为特邀嘉宾在
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12演播室"、"对话"、9频道Dialogue和英语财经栏目,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制作节目,接受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法新社、《日本经济新闻》、韩国通讯社和香港有线电视、《星岛日报》等海外媒介的采访。2002年12月被新华网和人民网分别推选为"强档人物"。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制度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与公共政策、劳动经济学,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管理世界》、《经济科学》、《战略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世界政治与经济》、《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其中有4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绝大多数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各专题转载。
个人文集有《制度是怎样炼成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公共问题的经济解读》(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经济学不能承受之重》(中信出版社2003年6月),《经济学能做什么》(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出版)、《选择之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委托,改编曼昆著英文教科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2005年5月出版)。
主要译著包括《我们身边的经济学》、《体验经济》、《经济学方法论新论》、《全球化及其不满》、《盐》等,其中《体验经济》获台湾2004年度"金书奖",《全球化及其不满》获中国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经济管理类图书提名(成为最后入围的3本书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8 18:12:52编辑过]
加微信,拉你入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