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13 4
2018-05-26
资本主义周而复始的生产过剩和由此导致的经济危机常常为人们所诟病。
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地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皆有两面。生产过剩也有它好的一面。比方说,通过过剩,可以将落后的效率差的生产方式淘汰掉,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在2008年10月份金融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以“过去10年来最快的速度提升”。
我以为,过剩的另一重要意义是,它是我们自由选择的先决条件。比方说美国总统大选,名额只有一个,候选人却有俩,这就过剩一个,过剩率高达100%。如果用某些国家发明的“等额选举”(指候选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话,那还有的选吗?
这周而复始的过剩和危机,我看跟美国四年一届的大选也差不多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5-26 16:31:01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6 16:33:21
马克斯曾经说到因为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危机时引用了一句德国谚语:一起抓到,一起处死。也就说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是全方位的。不分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
有的已经老态龙钟的企业,因为大到不能倒,反而能得到美国ZF的扶持。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7000亿市场救助就是一个说明。有些优质的好的新企业,却苦于资金周转不灵而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6 16:35:51
以下内容转载自网络:

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差额选举是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差额选举是指,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
我国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作为一项基本的选举原则,是从1979年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修改后开始实行差额选举办法。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对差额选举制有如下规定:
1、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实行差额选举法。具体的差额幅度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制;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 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至3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具体差额数由本级人大根据应选人数在选举办法中规定,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人数超过差额数,实行直接选举的要经过选民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按多数人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实行间接选举的则应在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先进行预选。
差额选举制的实施,不仅为选举人依法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而且也在被选举人的选择上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机制,有助于从制度上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也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6 16:57:56
旺盛与危机周而复始,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没有这一特征就一定不是市场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