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市场上的热水瓶价格15元/只,某A资本家采用新技术使产量提高了5倍,为了获得超剩余价值需要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即13元/只。。。。。。。。。。。。。。。。。。。。。。。。
比如,某年,市场上有若干资本家,在生产热水瓶。
比如,某年,市场上一年顶多购买9万个热水瓶。不可能无限购买对吧?总会有某些个数量限制,这里设为9万个。
并且,设每个热水瓶在此年上,平均销售单价是1.1元1个。
设某年热水瓶生产企业,总共雇佣了100个劳动者,平均每人每年生产热水瓶1000个,
社会的热水瓶的生产能力(行业劳动生产率)即每年100*1000=100000个=10万个。
亦即,按上述假设来说,每年库存积压1万个热水瓶待售。
设某资本家张三,他雇佣了10个劳动者,进而可假设,他的企业的年总成本,是符合行业平均水平的,大体符合平均水平。
但,他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超出了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
他的企业,每人每年能生产5000个,合计就能生产50000个。
这里还假设,张三的热水瓶,质量和行业的完全一样。
那么,资本家张三,就按1元1个的单价,每年都能销售5万个。剩余的市场份额那4万个,由其他的所有企业分争去吧。
那么,在企业总成本符合社会平均水平的情况下,资本家张三由于企业产量大,则分摊到任1个热水瓶身上的单位成本,那就低廉很多啊,
所以,张三即便按低价(本来,市场行情是1.1元1个热水瓶)的1元1个来销售(肯定销售一空),则张三资本家仍旧获得了市场销售收入的大部分(9万元的其中5万元),进而,也获得了行业年度总利润的大部分。
那么,其他的资本家,要么降价,要么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么兼而有之。
否则,由于资本家张三生产快,生产多,销售多,利润多,张三肯定更能扩展企业的。换言之,张三很可能会挤跨整个行业,自己独占行业。而其他那些企业呢,会逐渐亏损,破产。
但是呢,其他的众多资本家,不会坐以待毙,肯定要想方设法追赶张三。
假设,有几个资本家追赶上了张三,也能每个员工每年生产5000个热水瓶了。
那么,凡是劳动生产率仍旧是每人每年1000个的企业,全部被驱逐出了市场。
剩余下几个企业,都是每年每人能够生产5000个热水瓶的。
-----------到了这种时候,行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变成了每人每年5000个,又变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