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2956 15
2013-04-22

利润源泉是交换

利润在会计上表现为收入抵减成本费用后的差额。这就是说,利润来源于收入,没有收入就不可能有利润。收入低于成本,就是负利润。而收入是在销售活动中实现,这就是为什么要搞市场地经济的原因。市场经济的一具突出特点就是以市场这导向,以销售为目的来协调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没有销售就不可能有利润。从财务来讲,销售就是利润的源泉。但从经济学来看,销售就是交换。因此,从经济学来看,交换就是利润的源泉。交换是双方达成的,根据等价交换原则、零和博弈理论,交换是不可能产生利润的,也就是说,从整个社会来看,交换的利润应该为零。而现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社会总的趋势是发展的、进步的,并没有出现绝对的此长彼亡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呢?揭示这种矛盾之所在,可能就是真实的利润源泉之所在。

要真正揭示出利润的源泉所在,必须搞清楚隐藏在交换背后的秘密。

表一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大

孙二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15

35

55

75

95

工作量

21945

21945

21945

21945

21945

单位工作量

1463

627

399

292.6

231

表二

张三

自给自足

分工生产

1463

1463

1463

1463

2926

2926

700

2100

1881

700

2800

2508

410

2050

1995

410

2460

2394

320

2240

2048.2

320

2560

2340.8

280

2520

2079

280

2800

2310

合计

23919

21945

假设:这是一个和谐社会,由张三等这几个人或群体组成,需要使用甲乙丙等十大类商品,各自需求量相同。每个人或群体独立生产两大类商品,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各自付出均衡的社会劳动总量为21945个劳动单位.

第一种情况:群体之间相互供应对方所需商品,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第二种情况:交差去对方所在地为对方生产所需商品;

第三种情况:各群体所生产商品集中存放,用一种纸片(货币),由各方代表按上手印,一张纸片代表一个劳动单位,需要时凭纸片领取。1463张纸片领取一份甲或乙产品,如此类推。

这三种方式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所不同的是,第一种方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第二种方式是直接的劳动交换;第三种方式是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的劳动或商品交换。

我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分析,我认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商品交换的本质就是劳动交换,货币的本质是约定或设定劳动含量的凭证。

如一医生为病人看病,只看病不买药,收取100元。他付出的是什么?是劳动或劳务。然后,他又用这100元去修了一双鞋子,我们去掉这100元这个媒介物,他不就是劳动交换吗?这里存在三方关系,病人、医生、鞋匠,病人不需要修鞋,鞋匠也不会看,而最终病人的100元却支付给了鞋匠。

农村有帮工现象,张家有事,请李家帮工,不付任何报酬,李家有事,张必去还工。

生产大队时,实行记工分,年终根据工分来分配。在实际生产时,工种是不同的,也实际上也是一种劳动交换,而工分也可视为一种货币形式。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如果不能站立起来独立思考,是永远也逃不过马克思的魔法的。举个例子也只能顺着马克思的思路走。1只羊与1匹布交换,难道你看到的只是1只羊与1匹布,看不到别的什么吗?如果张三这只羊就是为李四代养的,而李四这匹布也是为张三代织的,那他们之间交换的又是什么?不正是劳动。

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报导四川生猪养殖。专业户将小猪交到农户,并提供饲料等,专业户到时按增加的重量以一定的价格回购。显然猪的所有权不属于农户。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这项交易的性质?农户出售的是猪还是劳动或劳务?

任何商品交换都可以理解为:

劳动---货币----劳动

劳动-----劳动,货币其实只是一个参数。

或相互提供劳动

    交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对于任何一项交换来说,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从社会整体来看,它是等价的,如:张三以一单位甲新产品和二单位乙新产品与李四三单位丙新产品和四单位丁新产品相交换,实质是张三的4389单位工作量与李四的4389单位工作量相交换。从交易双方来看,它却是不等价交换,因为,对张三而言,如果他要自己去生产丙丁两种产品以自给,则要花费4900个单位工作量。也就是说,张三以自己4389单位工作量交换了自己4900个单位工作量,使自己获得了511个单位工作量的利益。对李四亦如此。相反,如果张三能够以4389甚至更少单位工作量生产所需的丙丁产品,该项交易就不会发生了。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润的源泉就是一项劳动为另一项劳动所能提高的效率。

比尔·盖茨没有马克思所说的充满血泪的原始资本积累,他却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家之一,为什么?就因为他的劳动能为别人的劳动提高效率。例如:有一项复杂的计算,用人工可能需要一年,费用需要100万。现在,比尔·盖茨说,我来给你计算吧,时间一个月,费用100万,你会同意吗?应该会的。如果你有很多这样复杂的计算,他提出将软件200万买给你,你会同意吗?也应该会的。在这项交易中,双方都是赢家。对于你来讲,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润;对于比尔·盖茨来说,他获得了大大超过软件成本的收益,也获得了利润,另一方面,比尔·盖茨也要吃饭穿衣,他做一小时软件所获得的货币足够他一年穿衣的需要,但如果他自己生产衣服,可能一年也解决不了穿衣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原因。在生意场上有这样一句话,为客户创造价值,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你的劳动不能为他人的劳动提高效率,你的劳动就不可能通过交换成为社会劳动。也就是说你的劳动不可能换取可以分配社会劳动成果的凭证,即货币。比尔·盖茨的软件再好,如不能提高他人劳动的效率,就没有市场需求,就没有交换,也就不可能产生利润。

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件好事呢?并不完全是好事。

假设张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而其他人的劳动生产率没变。于是,张三在相同的单位工作量里能够生产出超出他这个群体所需要的产品,如:他能够生产甲产品10单位、乙产品20单位。这样,甲乙产品的单位价值量就会降低,如果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张三就要以原先两倍的产品去交换李四的产品,并且,对李四等来说,久而久之,他的产品也会积压;如果不按等价交换原则,乃按原则比例进行交换,张三的产品就会积压。在没有找到向群体之处进行交换的途径前,增产是不会增收的,反而是有害的。于是就产生了贸易。贸易是一种更广泛的交换方式。

1只羊=1匹布

对于这一交换,我们应该看到两点:

第一,甲生产1匹布的劳动量应该超过他生产1只羊的劳动量;乙生产1只羊的劳动量应该超过他生产1匹布的劳动量;

第二,甲这1只羊是为乙代养的,乙这1匹布也是为甲代织的。他们交换的实质是劳动。并且,从整个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来讲,生产1只羊与生产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相等的。

    1只羊与1匹布交换,没有带来价值的增加,那么为什么会还有这种交换呢?为什么不少生产1只羊,而自己去生产一匹布呢?交换虽然等价,但扣除相关交易成本就不等价了,而自己生产一匹布岂不更合算。

     交换的实质就是以自己某一方面的低效率去交换社会的高效率,从而使自己在另一方面的高效率得到更好的发挥,以达到增加自己和社会效益的目的。生产羊的人在生产羊的方面具有优势,而生产布的人在生产布的方面具有优势,交换的结果就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这就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相反,如果各自生产各自所需要的全部物品,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就会大大降低。

经济学应该将整个社会经济现象纳入研究范围。从整个社会经济现象看,服务行业它是生产、交换、消费所有的过程同时完成的,那么,它的利润又是从何处产生的呢?

     社会分工相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言,它无疑是社会的进步。正是有了分工,才有了交换。也正是有了交换,才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在一个相对高效率的水平上运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交换的参与者而言,都是以自己低效率的劳动去交换他人的高效率劳动,即将自己效率相对比较低让那些在这方面效率相对比较高的人去做,而自己做自己相对效率比较高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22 16:56:43
利润的源泉是资源禀赋+冒险+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源禀赋容易易主,唯有冒险和创新才是利润的真正源泉。

这回地震捐款就可以看的出来,那些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捐款非常大方,如三星(6000万)、苹果(5000万),而那些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尽管名声在外,捐款却抠抠琐琐,说明它们盈利的能力的确不同。

这里就不点它们的名字了,抱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2 18:18:04
利润是交换的源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08:50:36
chineseheroes 发表于 2013-4-22 16:56
利润的源泉是资源禀赋+冒险+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源禀赋容易易主,唯有冒险和创新才是利润的真 ...
上帝有优越的资源禀赋,他有利润吗。本文的观点是针对剩余价值的,是想说明交换是双赢的。
任何优势只有转化为社会的一部分,才可获得利润。就是利润只能在交换中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09:07: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23 09:49:11
龚民 发表于 2013-4-23 09:07
表面上是这样,因为附在产品上的利润必须经过交换之门!而如果从经济学上确汄利润源泉是交换,那么就 ...
从社会整体而言,交换是等价的。但交换又是又赢的。
  甲1只羊=乙1匹布
  对于这一交换,我们应该看到两点:
  第一,甲生产1匹布的劳动量应该超过他生产1只羊的劳动量;乙生产1只羊的劳动量应该超过他生产1匹布的劳动量;
  第二,甲这1只羊是为乙代养的,乙这1匹布也是为甲代织的。他们交换的实质是劳动。并且,从整个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来讲,生产1只羊与生产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相等的。
    1只羊与1匹布交换,没有带来价值的增加,那么为什么会还有这种交换呢?为什么不少生产1只羊,而自己去生产一匹布呢?交换虽然等价,但扣除相关交易成本就不等价了,而自己生产一匹布岂不更合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