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6211 47
2018-06-07

    一、供需曲线

    本来不想写这个东东,因为它过于简单,只是“西经”的入门的基础。

    但看到坛子里有部分人对《供需曲线》的模糊理解,甚至是荒唐理解,实在让我这个“自认连民科”都算不上的家伙感到无比的好笑。

    所以,还是决定写点《供需曲线》的东西,吐槽几个基本概念。



    1、《其他条件不变》是个啥东东?

    微观经济中,影响供需曲线变化的因素非常多。

    因为不便把全部因素同时纳入到一个模型中来进行变化的分析,所以西经选用了与“供需”关联度最强的“价格与数量”这两个参量,来构建基础分析模型。

    为了单独观察“价与量”的变动对《供需曲线》的影响,西经假定这时其他因素不变。

    所以针对“价、量”模型,《其他条件不变时》意指:除了“价格与数量”这两个因素可以变化之外,其他所有因素暂定不变。

    其他因素包括《买/卖家数量,嗜好,收入,心理预期,相关物品,技术进步,货币/财政政策、生产投入》等等一切非坐标系“价与量”的因素。


     注:为防止有网友把针对《价量模型》的《其他条件不变》错误地解读为《供需曲线的其他条件不变》,事实上已经有人错误地解读。所以本人于6.18号新增补下述中括号内的内容。
    【针对《价量模型的其他条件不变》与《供需曲线的其他条件不变》并不相同。】
    【对于需求曲线的《其他条件不变》指的是:嗜好,收入,心理预期,相关物品价格,货币/财政政策】
    【对于供给曲线的《其他条件不变》指的是:成本投入,心理预期,技术,货币/财政政策】


    2、怎样理解供给曲线的“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

    供给曲线的“价涨量增”指的并不是某个卖家:因价格上涨,而扩大再生产增加供给的概念。因为当卖家利润为正时,即便价格不上涨,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卖家同样会尽可能增加自己的供给量的。这时供给量与价格上涨没有关系。


    所以供给曲线的“价涨量增”是指:随商品价格上涨,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这时有更多的卖家进入市场竞争,供给增加。


        所以,综1、2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价量平面坐标系中,价格升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右上斜的曲线。



    3、市场均衡

    西经为分析市场效率最大化,在供需模型中引入《买卖双方消息对等条件下》的均衡概念,这时均衡点同时有两个身份:

    首先它是“成交点”身份;其次才是市场效率最大化“均衡点”身份。所以现实中,当买卖双方不能充分地消息对等时,表现出来则是“成交点”的身份。

    其次:对于均衡点的达成: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由不均衡慢慢变化趋向均衡。一旦《其他条件》发生变化,例如买家增加,这时慢慢变化趋向均衡的状态将被重新打破。



    4、均衡点的的两种移动方式

    西经中,均衡变化分为两种情况:                        

    1)  沿曲线变化;

    当“价格”或“数量”这种坐标系变量发生变化时,均衡变动表现为沿曲线变化,并且遵从反作用原则:例如,供给/数量/减少,会导致均衡点沿着需求曲线向/价格/上升方向移动。

    2)  曲线整体发生位移

    当由《非坐标系变量》的《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时,曲线整体发生位移。


    两种均衡不同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均衡的点的两种变化.jpg



    5、怎样看待资产品“价增量增”的现象

    虽然西经中所讨论的是一般消费性商品,不拿资产品说事。但因为资产品同样也是商品的一种,所以它同样适用供需理论。

    产品之所以有《价增量增》现象,是因为《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与供需定律的《价增量减》并不矛盾,因为而供需理论的《价增量减》是限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


    下面简单说明资产品的《价增量增》情况:


资产品《价增量增》的描述.jpg



    6、供需理论的局限性

    供需理论针对的是竞争性市场。

    因为垄断卖家和ZF干预的这种市场势力过于强大,所以一定程度上他们可以扭曲供需定律的部分特征。



    7、关于宏观经济中的总供需曲线

    相比微观的供需曲线,其在外形上:多了一条垂直向上的长期总供给曲线;

    同时,相比微观经济的供需曲线,其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需曲线》变化的因素不太一样。但分析思路同微观供需曲线相同。

    这点不赘述。




    二、关于“吉芬物品”的理解

    西经中关于“吉芬物品”的举例,通常描述为:在经济萧条环境条件下。

    换个说法就是:“吉芬物品”是在《收入水平下降》这种《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后的概念。

    所以,当坛子里有人因为不了解《其他条件不变》这个概念,其在解释或批判“吉芬物品”逻辑有问题时,就会闹出笑话。

    这点也不过多赘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6-7 09:48:18
  所以供给曲线的“价涨量增”是指:随商品价格上涨,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这时有更多的卖家进入市场竞争,供给增加。

  所以,综1、2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价量平面坐标系中,价格升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右上斜的曲线。
——————————————————————————————————————
第一行有:“供给增加”,应改为供给量增加。
第二行有:“供给增加”,也应改为供给量增加。
供给增加用图像表示是“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不是一条斜向上的曲线斜上延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7 09:56:01
资产品之所以有《价增量增》现象,是因为《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与供需定律的《价增量减》并不矛盾,因为而供需理论的《价增量减》是限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
——————————————————————————
这句话似乎应改为:
资产品之所以有《价增量增》现象,是因为《其他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它与需求定律的《价增量减》并不矛盾,因为而需求理论的《价增量减》是限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7 09:57:39
石会计,你就别瞎折腾了。
我帖子里说的部分人中,就有你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7 10:05:34
所以供给曲线的“价涨量增”是指:随商品价格上涨,进入市场的门槛降低,这时有更多的卖家进入市场竞争,供给增加。

————————————----
短期供给曲线的意义是生产条件不变,没有更多的卖家进入市场竞争。可以有现有的卖家增加产量或卖量。 以下是你自己说的。
其他因素包括《买/卖家数量,嗜好,收入,心理预期,相关物品,技术进步,货币/财政政策、生产投入》等等一切非坐标系“价与量”的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7 10:29:27
zsl0815 发表于 2018-6-7 09:57
石会计,你就别瞎折腾了。
我帖子里说的部分人中,就有你一个。
你吐槽,我拍砖。怕就怕不懂装懂,一说就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