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EViews专版
11614 12
2009-12-18
我做的是两个一阶单整序列的johansen检验已经通过,具有协整关系,之后做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请大家帮忙看一下结果。请大家帮忙看看,那个最好,谁对谁的影响更大?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 12/18/09   Time: 10:58   
Sample: 2000M01 2009M08   
Lags: 1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D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PORKINDEX  114  7.53027 0.0071
DPORKINDE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CPI   10.9610 0.0013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 12/18/09   Time: 10:58   
Sample: 2000M01 2009M08   
Lags: 2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D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PORKINDEX  113  1.89170 0.1558
DPORKINDE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CPI   5.34691 0.0061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 12/18/09   Time: 10:59   
Sample: 2000M01 2009M08   
Lags: 5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D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PORKINDEX  110  1.39076 0.2343
DPORKINDE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CPI   2.82353 0.0200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 12/18/09   Time: 10:59   
Sample: 2000M01 2009M08   
Lags: 9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DCP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PORKINDEX  106  1.79036 0.0814
DPORKINDE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DCPI   2.54266 0.012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8 11:25:13
1)一般而言,短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的判断标准应该依据卡方统计量,而不是F统计量。
2)如果卡方统计量与F统计量的结果一致,上述检验的结果都说明猪肉指数是CPI的单向Granger原因。但请注意这一因果关系方向是短期的。
3)从您反复尝试变换滞后期的做法猜测,您的检验并非基于VECM,而是取差分后进行。尽管有很多文献都如此处理,但这样做不太妥当,会损失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强烈建议在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2:09:37
恩,基本赞同2楼的观点,可以基本认定DPORKINDEX是DCPI的Granger原因,因为这对关系对滞后期不敏感,比较稳定,因而比较可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4:23:15
非常感谢,明白了不少。我的检验确实是基于一阶差分序列作的。因为不知道滞后期,所以就做了很多次,然后看结果。之前看过一些文章说,要先通过var模型确定滞后期,然后再用这个滞后期作格兰杰因果检验。还想请问高手,是这样的么?还想请问您,怎么看出这个单项的因果关系是短期的呢?短期的 2# acjlho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4:23:57
非常感谢,明白了不少。我的检验确实是基于一阶差分序列作的。因为不知道滞后期,所以就做了很多次,然后看结果。之前看过一些文章说,要先通过var模型确定滞后期,然后再用这个滞后期作格兰杰因果检验。还想请问高手,是这样的么?还想请问您,怎么看出这个单项的因果关系是短期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8 14:41:10
ssazzrrt 发表于 2009-12-18 14:23
非常感谢,明白了不少。我的检验确实是基于一阶差分序列作的。因为不知道滞后期,所以就做了很多次,然后看结果。之前看过一些文章说,要先通过var模型确定滞后期,然后再用这个滞后期作格兰杰因果检验。还想请问高手,是这样的么?还想请问您,怎么看出这个单项的因果关系是短期的呢?
是的,标准做法应该先建立无约束VAR,根据各种最小信息准则判断VAR的最优滞后期p,再用(1,p-1)作为协整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的最优滞后区间。
估计误差修正模型之后,在"view——lag structure"下拉菜单里有granger causality/block exogeneity 的检验功能,进行短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这种检验方法也是短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

至于为何检验的结果是短期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VECM的误差修正项反映了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无论是取差分还是上述基于VECM的检验,都并未对误差修正项系数进行检验,也就是忽略了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因此其检验结果是短期的;
二、对差分滞后项关系进行的检验考察的是“dY/dX”的行为特征,分析的内容实际上是一阶导数或一阶偏导;而一阶导数反映的问题是“如果其他条件不变,X变动对Y的边际影响”,其中“其他条件不变”的假设就已经说明分析是短期而非长期的。更进一步地,可以想象,长期Granger非因果关系需要在“其他条件可变”的条件下进行检验,也就是至少要将反映长期均衡协整关系的误差修正项纳入到检验当中。
上述两点是我的理解,在书上可能找不到。如有谬误,欢迎各位老师同学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