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黄明做作主题演讲
黄明: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也感谢年会的主办方邀请我来发言。在我
讲具体内容之前,先讲一下每回我到广东和浙江两个省,我都经常想带着一个问
题去这两个省。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为中国真正在国际上经济市场上
能够与国际企业竞争,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为什么绝大部分都在这两个省。我既
然来到这儿,我就讲一下我的初步一个想法,就是对民营企业理解支持和保护的
地方政府,而这样的地方政府至今认为广东和浙江是最优秀的,所以每回我到这
两个省都不断的谈我的想法。当然今天我不是讲这个的,今天我是讲金融学危机,
我把金融危机解读为金融学危机,简单就是传统的金融学理论错在哪儿以及对中
国监管有什么启示?
首先我想说一下去年年底格林斯潘到美国国会听政的时候,终于认错了,两
大错,一个是他高估了金融市场投资者合理定价的能力,第二个是就是他高估了
金融机构保护股东利益的能力。那么紧接着在这几年以前,之前我在芝加哥商学
院的一个同事已经警告了这轮危机将来临,警告的场所也对格林斯潘非常尴尬,
就是 2005年庆祝格林斯潘的成就这么一个研讨会上,我的朋友这样指出来,美
国的资本市场现在面临过度的中介化,而且导致严重的利益冲突与道德风险,最
终必将产生资产泡沫与泡沫的破裂。这不是他即兴发言的,我记得我在 1996年
芝加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组的时候,他还是美联储旧金山分行的行长座谈的时候,
他就提出了一系列警告,一直连续十几年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三句话就是对现
代金融学的三句挑战:
第一,市场没有格林斯潘想象的那么理性;
第二,市场中的代理人问题远远没有我们经济学界、金融学界那么低估了,
比它实际高得多了。
第三,过度中介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我今天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谈谈金融学面临的危机,以及最终还要讲对我们
中国的启示。
首先第一点我就想谈谈理性市场理论对美国长期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可以
说是毒害。我来谈谈理性理论的影响最好的开端就是谈谈我到芝加哥商学院没多
久,就看到当时的米勒教授,得诺贝尔奖之一的就是米勒教授,当时他经常说美
国证监会最值得干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证监会取缔了,证监会整天嚷嚷保护股民,
资本市场是理性的,其实股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需要你去保护他们,有人玩猫
腻、干坏事股民会看到的,会看穿了,因此公司的内部人也好,市场的操作人就
没有必要去玩猫腻了。你们从对金融市场非常有影响的一个教授,米勒对监管的
看法,从中可以看出来,在美国占据统治地位的理性金融市场理论对监管的看法,
难怪格林斯潘被很多人劝告,其中包括伯南克本人说不要打泡沫,这不是央行该
干的,而整个的思想背后是理性的理论。
宏观调控的决策者是央行,央行的很多模型里面就是宏观理论基本上没有金
融市场,金融市场基本上是理性的,资金投进去,该得的回报就出来,因此模型
就非常简单。这个问题我几年前做研究的时候读了这篇文章,就谈了一个信用周
期的文章,里面对资本市场的模拟是如此的幼稚,这就是宏观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理性理论对美国市场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呢?美国证监会长期以来采取着一个对
市场几乎放任的做法,美联储也是有很多方面是比较放任的,对银行的监管也有
点放任,对资本泡沫的态度我刚才说过了基本上是别碰它,出了事再来打扫,对
货币政策的制订跟资本市场也假设是一个不相干的事。我想谈一点体会,王一江
教授跟我说他在美联储纽约分行做了一个学期的访问学者,这里面基本上全是宏
观经济学家,没有一个是研究资本市场出身的经济学者,我感觉在国内现在也有
这点味道,对危机的反映也不对。大家知道美联储用的模型对危机的寓言结果是
错的,这些负面的影响,我认为也能解释对中国的监管和理论方面的脱钩。我觉
得我们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很少看到我们的监管方,就是证监会和银监会等等和
学术界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大的或者是长期定期性的沟通,这一点我特别羡慕跟央
行沟通的这些宏观经济学家。央行里面用了很多严肃的学者,央行跟学术界也保
持者一个沟通的通道,但是我觉得证监会在这方面应该向央行多学一点,因为这
缺乏沟通当然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学者一开口说话,你就
看到他受到了多年的垄断西方理性理论的毒害,他一开口就跟证监会说,跟米勒
说得差不多,说你们证监会管得太多了,你放开保准没事。证监会同志讲一放开
就出篓子了,尤其是这轮危机之后,证监会说以后再也不听你们这些学者瞎说了,
其结果就是中国的监管层,尤其是资本市场方面的监管层跟我们中国的学术界基
本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上的沟通。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因此遗憾的问题
就是我都不知道中国的资本市场监管的理论思路是什么,至少我没有明晰的听到
一个非常清晰的这么一个思路。
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是缺乏学术指导,也缺
乏一个明晰的思路的情况下产生的。首先我分两句话说,不该管的管的太多了,
比方说真正公司可以上市,什么公司可以融资,可不可以卖空?不该管的管的太
多了,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都理解;但是我想说的第二句话就是该管的反而太松
太少了,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值得强调的,我们中国证监会对违规行为开始加紧管
了,我觉得要赞扬他们。但是我觉得跟成熟市场比起来,我们证监会对违规行为,
就是所谓的内部交易、虚假交易、操控市场等等管得还是远远太弱了。第二个方
面,我拿衍生产品做一个例子来说该管的管的太松,不该管的管严了。我们都知
道,衍生产品是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衍生产品的市场对社会真的有意义的,也
是这一轮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你们什么时候听说一个场内的衍生产品出篓子了?
主要是场外的衍生产品出问题。场内简单的衍生产品市场是对社会有意义的,容
易管理的风险的中国的证监会也展示了他们的能力,把期货市场还做的还不错。
可是股指期货在中国推了几年推不出来,国务院两年之前据说要推出来的时候,
香港那边的某著名经济学家给国务院写的一封信,说推出来太危险了,中国的很
多改革下面面临的资本市场的金融改革,经济学在中国从来都是一个显学,里面
有很大的话语权,我劝我们在座的宏观经济学家不要把这个话语权用得太过度了,
就像在股指期货要不要推的情况下,香港的那个经济学家就给我们的国务院提了
那样的意见,这就是不该管的管的太严了,该管的反而太松了,谁说中国金融市
场管得太松了,你们都知道,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场外复杂的衍生
产品市场,就拿这个市场来说,我说这个话你们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中国的监管
基本上一张空白,中国比美国监管的还要弱,怎么体现呢?任何一个国际的投行,
带着忽悠性的剧毒产品到中国外面可以随便圈一个跟一个其部分央企国际金融
危机导致了市场价格波动,我们这一轮央企这么多的亏损,那我问大家,美国这
么大的金融危机有没有经过美国一批实体企业的亏损相当于一个主营业额的一
个特别大的部分啊?没有听说的,说明我们对场外复杂衍生产品的泛滥销售根本
就没有监管。何止是央企,我们的地方民企,我们的民营企业,我们的投资者,
更有甚者是我们的老百姓都买一些绝对在美国买不到的复杂衍生产品,你们走进
中国几大银行,几年来到现在还可以基本上能买到由国际投行设计,中国银行销
售的,就欺负我们老百姓一些极其复杂的衍生产品,老百姓不知道一买了之后,
10%已经作为利润没了,有些我说的是不保本的产品。比如某南方银行的某银行
的一个投资者,在知道自己亏损了很多之后,冲回银行把销售者的牙给打掉了两
颗。美国有没有这样的事件?没有。因为在美国这么一个发达,这么一个放松的
资本市场,你几乎找不到到银行去买这种复杂衍生产品,在我们国内却泛滥得非
常厉害,所以不管该的管的太严,该管的管的太松。
我认为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监管应该监管方跟学术界重新开始沟通了,但
是学术界必须诚恳,必须要把毒害美国多年的理性理论给抛弃掉,取而代之的就
是行为金融学的基础,我也是做行为金融学的,所以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
我是坚信这个理论的正确性的。行为金融学很简单,说的就是资本市场的价格经
常出错,因为市场是非理性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套利机构套利有限等等这种
行为都加剧了这种非理性。刚才樊纲教授说市场不是完全对的,有不同的风险在
可选择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但是相信理论的人会告诉你,在某一个目标函数下,
某些市场是可以达到最佳的选择。但是问题是这些完美市场都假设的是理性市场,
一旦市场不理性,非理性的市场就给监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非常切合实际的这
么一个指导的思路,因此我简单的说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