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编制了2018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旨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有关消除饥饿和改善营养等方面的信息。9月11日,联合国在意大利罗马发布报告。
近年来的饥饿和粮食不安全趋势
新证据继续表明,世界饥饿人数继长期下降后近年来有所增加。全世界近1/9的人口,约8.21亿人,食物不足。
非洲几乎所有分区域以及南美洲的食物不足和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似乎有增无减,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食物不足情况较为稳定。
饥饿和粮食不安全问题加剧的这些迹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要在实现一个无饥饿世界的道路上确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到2030年,消除饥饿,确保所有人,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包括婴儿,全年都有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
2017年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预测,全世界食物不足发生率长达十年的下降已经结束,并可能发生逆转。这种状况主要由以下方面因素造成:冲突地区局势持续动荡,世界许多区域发生了恶劣的气候事件,经济下滑,影响了和平环境的形成,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形势。现在新的证据证实,一些国家的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较低,在另一些国家,人们获取粮食的能力不均现象增加,因此预测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膳食能量消费不足的人口比例将进一步增加。粮农组织最新估计数据显示,全世界人口中食物不足的比例,即食物不足发生率,似乎已连续两年增长,2017年可能达到10.9%。
尽管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百分比的绝对增长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考虑到人口的持续增长,这意味着过去三年中遭受饥饿的人数一直在增长,迄今已恢复到近十年前的水平。目前,全世界食物不足的绝对人数估计已从2016年的约8.04亿增加到2017年的近8.21亿。这一趋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若不加大努力,到2030年将无法实现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遗憾的是,新的这些估算数证实,非洲和大洋洲的食物不足发生率已连续若干年保持上升趋势。非洲仍然是食物不足发生率最高的大陆,受影响人口接近总人口的21%(超过2.56亿人)。这些估算数还表明,亚洲直到最近的下降趋势可能已经结束。2017年亚洲食物不足发生率预测数据显示,估计有11.4%的人口营养不足,数量超过5.15亿人,这证明亚洲是全世界食物不足人口最多的区域。
仔细研究亚洲各分区域的情况,不难发现西亚和东南亚是导致这种下降趋势放缓的原因之一,这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东南亚国家,由于受到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粮食供应和价格相应受到影响,而西亚国家则受到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的影响。
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况更为紧迫。据估计,该区域有23.2%的人口,即大约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能在2017年面临长期粮食匮乏。除东非以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所有分区域,都出现了食物不足发生率增加的情况。南部非洲的发生率略有增加,而西部非洲则显著上升,可能是由干旱、粮食价格上涨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放缓等因素造成的。食物不足发生率的动态趋势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食物不足人口总数急剧增加。撒哈拉以南非洲食物不足人数从2010年的1.81亿增加到2016年的近2.22亿,六年内增长了22.6%,而且根据目前的预测,2017年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突破2.36亿。
南美的食物不足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情况也在恶化:2014年为4.7%,到2017年预计将增加到5.0%。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主要出口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持续低迷,这些商品占用了国家本应用于进口粮食的资源,降低了各国ZF开展投资发展经济的能力,并大大减少了保护最弱势群体所需的财政收入,即保护他们免受国内价格上涨和收入损失的影响。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