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3687 11
2006-02-05

博弈论的一般研究套路是在给定博弈结构(局中人,策略空间,支付等)的情况下,来分析其均衡。如果某方通过某些策略来改变对方的支付而使得对方选择对这一方有利的策略,这应该算博弈吗?如果是的话,应该是哪类的博弈?这类博弈与机制设计有什么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2-6 10:04:00

显然是博弈。“通过某些策略改变对方的支付”,这话有些费解。如果创造出一些策略,相当于重新定义了一次博弈了吧。如果没有创造策略,博弈本来就是策略支付相关的,你的问题就是多余的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6 13:45:00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不过我也没说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6 20:38:00
请你先构造一个你所说的那样的博弈(最好把博弈树画出来),这样大家就好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7 01:54:00

谢版主,我试着描述:暂且将名称定为“阿扁的选择”

在此博弈局(台湾问题)中,博弈方为以阿扁为头的台当局和大陆。大陆对台湾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武力。阿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台独(急独或缓独),一种是非台独。大陆的目标是统一台湾或至少维持现状,所以大陆的支付主要来自和平统一和维持现状,而台湾独立对大陆来说,其收益是负无穷大,故大陆总是希望阿扁能采取非台独行动。但是阿扁在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推动下,只能选择实施台独行动,这样才能保住总统位置并在此位置上获得经济和政治利益,也就是说,在当前情况下,阿扁选择台独行动的收益要大于实行非台独行动。阿扁最终会选择台独行动,但由于没有达到大陆动武的底线,故大陆依然采取和平统一的策略,只不过,这种策略有一定的制约阿扁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大陆如何才能让阿扁不要采取台独行动,而采取非台独行动。大陆要让阿扁不要采取台独行动,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改变阿扁台独行动的收益才能达到。这时,这种博弈是不是就是一种机制设计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在给定博弈结构下的策略选择问题。如果是这样,如何才能比较规范地描述它。(如果可以算是机制设计问题,但委托人(大陆)和代理人(阿扁)的假设好像有点牵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2-8 13:18:00

“机制设计”也要基于某种信息结构。计算混同均衡或分离均衡时,都需要给定某种信息结构,从而构建某种博弈。机制设计的结果须是“纳什均衡”,正反映了机制设计也是某种(给定信息结构的)博弈。

“不完备信息”博弈仍然需要事先确定信息结构(虽然我们不知道其他人的支付函数“究竟是什么”,但我们也要知道这些支付函数“不可能是什么”——这样引入“nature/chance”才有分析的意义。比如,我们虽然不知道骰子投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但我们须知道骰子是六面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投一个骰子“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根本无法做分析)。

任何分析都要基于某种确定的认识(当然,“预期”、“估计”、“判断”完全可能是错误的,但如果没有这些哪怕是错误的东西,我们就无法分析了)。如果我们不知道别人的底牌但我们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我们也总是要先假想(猜想)这张底牌可能是什么(以及相关的概率),然后据此行动。

至于某种博弈模型是否“如实地”反映了我们想分析的东西,这不是博弈论本身能回答的,需要用博弈论以外的东西来判断。但只要想做分析,总要给些确定的东西。

如果分析者对博弈各方的策略与支付了解甚少,其实还是“少说为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