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在中国是一个贬义词,一般将剥削理解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事实上,中性地说,剩余价值就是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至少在数值上,剩余价值与利润是一回事。
利润是企业创造的,是应该归企业所有者所有的所有者权益,是收入减去成本后剩余的价值——这才是中性意义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收入减去成本后剩余的价值——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创造是错误的——剩余价值由企业创造。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错误的——剩余价值就是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归所有者所有。资本家是所有者,占有剩余价值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
剥削不是资本占有剩余价值,剥削是什么?
剥削是克扣或少付工资。如果企业没有克扣或少付工资,企业就没有剥削行为。
将剥削理解为克扣或少付工资,符合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事实。
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似乎认为少付工资才有剩余价值,或者说少付的工资是剩余价值。但少付工资不能那样理解,少付工资应以自由市场条件下形成的市场工资水平或者是双方平等协商的工资水平为准,少于此,就是少付工资,就是剥削。如果没有少付工资,就没有剥削。
关于剥削不是资本家占有利润而是克扣或少付工资,在中国其实有很大的共识。各种百科也说:“剥削现指使用[他人]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中国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让剥削不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而是克扣或少付工资深入人心,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这样人们就会打消顾虑大胆创业,获取更多财富。中国未来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