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学道会
1033 3
2019-04-30

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

--读书笔记 (十六)


第二部分 中期(1967~1988年)(4)


8章 1973:《华盛顿邮报》(之二)

        现在,让我们转到《华盛顿邮报》的财务评述和财务报表。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这里有两个令人担忧的科目,需要进一步核实。

        第一,表中的退休账户部分。像当时其他媒体企业一样,《华盛顿邮报》有针对雇员的固定福利退休养老金负债。这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尤其在欧洲公司。它制造了不确定性,而且如果管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重复的资金需求。这份年报的第14页说道,“这些养老金计划的应付费用和义务所需资金完全到位”,但是在年报这部分的后面,有一组和报纸经销商激励计划有关的部分,其资金没有到位。在1972年,这组计划项下支出的费用金额高达360万美元。这并非小事一桩,但是整体来说,在没有进一步核查的情况下,退休养老金计划看起来还是一个可控的问题。

        第二,有关股本存量和股票期权(阐述于1972年年报第16页)。1971年上市时,公司实行了优先认股计划,保留了365000股普通股,其中279650股为对应发行在外的股票期权,64175股可以之后分配。尽管1971年前已经有了发行在外的股票期权,且两类普通股的存在让事情更加复杂,但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看1972年年底的279650股发行在外的股票期权,并关注它们何时行权。

        根据英国保险业协会的定义, 一般好的做法是10年内分配不超过10%的股本,也就是每年1%。尽管1972~1975年的数量超过了这个经验法则,但是像这样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多给一些期权,也并不罕见。让人感到放心的是,首次公开募股的价格是每股25.18美元,这些期权平均行权价格是每股26美元,略高于首次公开募股价格,或上下波动于即期的市价(见表8-2)。所以总体来看,这些事就没有那么令人担忧了。



表8-2 股票期权分析(1972年)

表8-2 股票期权分析(1972年).jpg

        ①   这是用1972年流通普通股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的,即4806802。


        最后,让我转到公司的财务报表(在1972年年报的第17~21页)。要想评估《华盛顿邮报》整体的业务质量,投资者需要计算它的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因为这是衡量企业一种重要能力的指标,即一种业务是否可以创造高于可比业务成本的收益指标(见表8-3)。



表8-3 已用资金总额分析(1972年)

表8-3 已用资金总额分析(1972年).jpg

         ①基于《华盛顿邮报》年度报告第14页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定义,“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为“收购日收购子公司超过有形资产相关公允价值的部分”,笔者假设所有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均为商誉,且没有要摊销的无形资产。


        为了计算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如果我们把未计1000万美元特殊项目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作为收益,并把5580万美元作为已用有形资金,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17.9%的已用有形资金收益率。这个数字说明企业有非常好的内生性的复利增长能力。因为过去10年间企业每年增长11%,所以,我们可以肯定这家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复利生成器。


        最后,轮到对企业进行估值了。一个理性的做法是使用传统的估值指标: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和市盈率。在1975年年底给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信的第3页中,巴菲特阐述了公司“(当时)最大的股权投资是用1060万美元买下了《华盛顿邮报》467150股B股”。巴菲特大概每股花了22.69美元。注意,467150股大约占了该公司当时普通流通股总数的10%。从股票价格波动的其他记录来源可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在上市后的第一次挂牌交易价格是每股26美元,但在1973年却跌至每股16美元。 这是基于第三方对当时股票市场信息的记录所得,但笔者相信这次下行是由于受到了下述双重因素影响的结果:宏观经济不良预期;与《华盛顿邮报》相关的负面舆论。这种负面舆论与《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调查有关(这次调查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还有前面提到的广播电台许可证延期危机(也被认为很可能是出自尼克松意)。事实上,在年报第5页,毕比和格雷厄姆做了相关的暗示,“ZF和媒体间的对手关系不足为怪,和合众国一样古老。但对新闻界的我们,过去几年这种强烈的敌意关系一直令人不安。”

        就每股22.69美元的股价(巴菲特逐渐买入该股的均价)来说,它对应的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和市盈率的回溯倍数应如表8-4和表8-5所示。 注意:这个价格大约比该股1973年52周的低位高出40%。



表 8-4

表 8-4.jpg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像《华盛顿邮报》这样高质量的公司,5.3倍的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估值(基于过往一整年的数据),看起来就非常便宜了。然而,这里可能有些误导。从利润表中我们发现,1971年和1972年公司支付的总税率分别达到了50.2%和49.5%,和现在多数公司支付的约30%税率相比,可以说十分不利。实际上,从表8-5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是因为当时非常流行的联邦企业所得税政策所致。



表 8-5

表 8-5.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4-30 11:18:22
为您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4-30 21:09:08
点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2 16:55:5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