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405 21
2019-05-17
悬赏 1000 个论坛币 未解决
如果你是马克思,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包括不同的行业),在总产出上你如何度量,度量的思维基础是什么?


如何把相邻的不同年度的产出总量来进行比较(用以衡量增长?)


假定总劳动人口不变,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变;但技术与科技有发展,因此产业结构比率(指就业人口在各行业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最终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而且产出中的某些种类,在第二年被淘汰,比如BP机;某些种类新产生出来,比如手机;同时还有众多的种类并未发生质的变化,因而认为是不变的,比如小麦。


优秀做答者,结为好友。并给予1000金币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5-17 11:59:36
马克思之后,有人发明了GDP。问题已经解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2:54:01
以马克思经济学统计命名,由金銮殿密室策划商定,最后交宣传部负责出数据即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3:0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4:38:11
马克思是搞共产主义生产的,不是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5-17 17:14:32
    我认为龚民的回答是正确的,马克思在度量思维中一定会有这样的鲜明特征,他会执着关注在每一年新创造的财富中有多大的比例分给了工人。他认为无论是新技术,还是原来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来财富,都是工人创造的,没有全额给付工人,就是有人剥削工人。这和当代让广大劳动者尽可能多的分享社会成果是一致的,分享就隐含这部分财富不是工人创造的意思。和马克思观点有所不同,马克思言之凿凿的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不给工人就是剥削工人,全额给了工人只是物归原主而已。这未免有一些霸道,马克思只是看到工人特别辛苦特别劳累,就肯定财富都是工人创造的。马克思忽略了一个常识(也许在马克思那个年代根本就不是常识,即使现在好多人都不认为是常识,依然被无情地忽略:即劳动者越辛苦越劳累创造的财富越少。现在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这样认为,把人累成那样就给那么一点点钱。尽管这许多人都忽略了这样的常识,但是在分配环节自始至终没有忽略。不是你创造的财富当然就不能给你,任凭你愤愤不平。现在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已经开始让工人提高收入。使用的概念不是物归原主,是分享。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比较高的分享比例。
    其实这些财富是生产工具创造的,准确地说是发明创造生产工具的智力劳动者创造的,是他们创造并且放弃的财富。这些放弃的财富依照经济特有惯例就归工具所有者占有。例如手摇纺纱机一天能纺纱10斤,徒手纺纱一天能纺纱1斤,这多出的9斤就是发明创造手摇纺纱机的智力劳动者创造的并且放弃的财富,这些财富就归纺纱机所有者占有。由于手摇纺纱机本身的财富值很低,每一个徒手纺纱劳动者能够轻松拥有;这10斤纱也就都归手摇纺纱机工人所有。这种现象从手摇纺纱机诞生时就这样操作,没有任何人对这两类财富创造者进行明确的划分。以至于社会所有人都误认为10斤纱都是手摇纺纱劳动者自己创造的。到了蒸汽纺纱机时代,资本家就很清醒,知道财富是这样划分的,他购置了蒸汽纺纱机,他看到蒸汽纺纱机比手摇纺纱机高出百倍产量,他是想通过拥有蒸汽纺纱机占有这百倍的财富。人们看不到发明创造蒸汽纺纱机的智力劳动者的劳动,只看到资本家和蒸汽纺纱机操作者工人两类生产纱锭的参与者。误认为工人是纱锭百分之百的创造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