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7
学习笔记1:CRO&CMO订单驱动和成本加成的商业模式造就了其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其中,CRO的产业规模和人数呈现较好的相关性,CMO/CDMO的体量取决于产能规模和利用率。
学习笔记2:我国CRO&CMO发展是基于国内工程师红利,依靠海外药企的订单的离岸外包模式,人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同时,行业景气度高是在岸外包核心驱动力。CRO&CMO的行业发展空间很大,细分领域众多使得业务拓展能够打开成长的天花板。
学习笔记3:医药外包行业是依托于医药研发精细化分工产生,CRO&CMO的商业模式清晰:订单驱动和成本加成。由于CRO/CMO的费用与整体研发费用相比,只占了一小部分,大多数药企对于外包服务价格不敏感,但是质量要求高,由于研发试错成本高,选择品牌力强、项目经验丰富的服务商至关重要。头部CRO&CMO项目完成质量高、服务能力强,因此医药外包行业出现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学习笔记4:直接受益于国内行业高景气度,国内业务驱动收入端快速增长。由于我国新药研发起步晚,研发投入低,大部分CRO&CMO企业是基于国内工程师红利,依靠海外药企的订单初步成长起来的。然而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市场发展日渐成熟,行业增长稳定,与此同时国内CRO行业高景气,CRO&CMO企业国内业务增速都超过30%。当前时点,国内收入占比高的公司业绩直接受益于国内行业高增速。
学习笔记5:虽然CRO&CMO企业盈利与药企相当,但是有观点认为CRO企业天花板比药企低。我们推测有两方面原因:①人力密集型,没有规模效应:CRO收入规模依靠研发人员规模驱动,人员规模不能无限制扩张,存在管理半径;药企收入看上去依靠研发和品种,并不是人力密集型,有规模效应。——药企收入实际是销售驱动,销售人员数量一定程度决定了收入规模(销售人均收入远高于CRO研发人均收入);②与海外头部药企对标,市值天花板不高:截止2019年8月8日国内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市值约2948亿元Vs跨国药企龙Pfizer市值2039亿美元,我们认为恒瑞成长空间巨大;国内CRO龙头药明康德市值1068亿元Vs跨国CRO龙头IQVIA市值310亿美元,看起来向上空间有限——我们认为CRO细分领域众多,业务拓展能够打开成长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