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用商品数量不能完全作为社会分工的量化指标。因为Ai和Bi可以组成一个商品,要是一个厂商生产Ai列商品,一个生产Bi列商品,那么这个分工是很合理的。而且分工也是相对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做,这不是创造了一个就业,而是两个人都会失业。也就是说如果分工过细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和效率的降低。
那么这个量化过程就不应该是一个方向的,应该是一个诸如先增加后减少(打个比方,比一定非得这样)的模型。
另外,某件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应该算是分工。例如有人生产阿玛尼西服,有人生产普通西服,一种地段高端的概念。
最后我认为应该是以以下几个参数来衡量社会分工:
1、行业数(这个是对一类商品的分工做出衡量)
2、商品的种类(对不同商品的分工做出衡量。)
3、生产链长度(这个是对一样商品的生产环节的分工做出衡量)
4、以工资水平为基础衡量的同一样商品其不同品牌的价格区间的数量。(这个是对不同阶层需求的分工做出衡量)
我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如果你还有参数,还可以继续往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