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449 62
2010-03-20
最近一段时间是沉浸在对于经济学教育的思考上了。
有一件事情让我比较有感触: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处理其习题时,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表示积分的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这就给了我一个灵感:我们为何不在大学开始就将作为经济学基础与工具的所有相关数学学习完毕?
于是设想就源源不断的涌出来:就以现行的课程与教学,在大一,两学期学习完毕高数、概统、统计(或者可以有选择性的借鉴数学院的教学安排),着力培养数学的意识与数学的思维。但是Mathematics is a good servant not master,所以在同时(重点于第一学期)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人文精神,取消掉无味的学科入门指导(如果可能,马克思经济学),改做经典的阅读:《道德情操论》,《道德形而上学》,《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三大理性批判(各种康德),大小逻辑,《精神现象学》,马恩卷42,包括英国理性主义那帮人的著作(不太了解,欢迎补充)。最后的考试以论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目标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思考,富有人文关怀的思考,同时要刻意地养成作为经济学人的精英意识与使命感。
然后,在不晚于大一第二学期首先完成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学习。这个想法主要源于我在大一时不止一次的疑问:究竟学习这些数学有何用?这一疑问在大二才逐渐被回答。因此首先了解经济学中最基础的工作方法:建立回归,构造数学模型,用来解释实际现象等等。然后在大二再接触微观、宏观经济学,这样子可以对课本中的每一个说法,每一个因素之间的联系,每一个公式进行学生自己可以完成的检验,即加深印象,又从易到难,慢慢熟悉了经济学的工作方式。
最后,在大二结束,诞生了一个掌握了基本经济学方法与思维模式的璞玉,至于如何雕琢,就看后面专业类课程的教授(动名词!)了。
(想法有些天真,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大家补充、批判。)
                                                                                                                                                                        厦大国贸系学生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0 06:33:38
楼顶的方案比较靠谱。如果我设计一个本科生经济系教学方案的话,我会如下设计:

1)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微积分学教程 (1)

                            线性代数引论 (1)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世界经济简史

                            西方文明史
                          
                            经典文献选读(1)


    2)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微积分学教程 (2)

                                   线性代数引论(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中国经济专题(中国经济简史与当代中国经济)

                                   中国文化专题(国学基本知识,中国政治史)

                                    经典文献选读(2)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简单的优化和实分析基础)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中级微观经济学:数学方法 (也可以称为 中级微观:本科生荣誉课程  专 门开给经过第一学年的数学训练,数学成绩在前30%的学生)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级宏观经济学:数学方法(。。。。)

                                  中级计量经济学(1)

                                 抽象代数基础(选修)

                                  动力系统引论(选修)

                                 随机过程引论(金融方向必修;其他选修)

第二学年 第二学期              应用微观经济专题(强调用以前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知识来观  察和分析微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专题: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专题:经济波动、金融危机引论

                              中级计量经济学(2)

                              发展经济学(选修)

                              城市和区域经济学(选修)

                              金融经济学基础(公司金融)

                               投资学(金融必修,其他选修)

                              测度论基础(金融必修)

                               基础拓扑(选修)

                               图论(选修)

                               经济学研讨课程:文献评述和研究设计


第三、第四年的安排以后再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08:14:51
楼上学的太快了吧,大二就测度了,比一些数学系的还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09:01:13
nepter 发表于 2010-3-20 08:14
楼上学的太快了吧,大二就测度了,比一些数学系的还快
也不是不可行。

只要第一年把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的核心内容学完就可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09:07:21
数分都没学,直接上测度,我不认为能学好,一些测度定理的证明很**,高数向泛函的跨度是巨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09:15:56
nepter 发表于 2010-3-20 09:07
数分都没学,直接上测度,我不认为能学好,一些测度定理的证明很**,高数向泛函的跨度是巨大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严格的微积分学教程(比如菲赫金戈尔茨三卷本)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相当于数分了,另外测度论的层次也深浅有别。引论层次的课程可以不过分强调证明过程,但应做到让学生体会其在金融应用中的重要性。

另外,大一开两个学期的数学分析也行————上海财大田国强教授的教学改革就是这么干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