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monglong 发表于 2010-3-31 10:49 
你有点儿自相矛盾。不是价值本身邪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有什么邪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邪恶,这上,你没有抓住本质,有些玩文字游戏的意味。普通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房地产商用各种卑劣手段给吞噬了。
你好像很聪明啊哦。
有些地方,我还是同意你的观点的,我们创造的应该是能形成财富的价值,不是空虚数字型的价值。
我告诉你,使用价值才是财富具体内容,价值不是具体的财富。
你认价值计量的是财富,那自然你的逻辑与马克思的逻辑是相驳的。
自身的劳动被货币大量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不邪恶么?个人失去的将是自由。共产主义要消灭价值规则,自然价值消失。
马克思认为奴隶的劳动只要不用于交换就不产生价值,但不是说奴隶的劳动不变成价值,奴隶主就不剥削奴隶,相反是比资本主义更野蛮的和赤裸的方式。
有些左派简直猪脑袋,整天争论到底谁创造了“价值”,好像在谁的争谁的功劳一样,第一、在这里这个“价值”的含意与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定义实际上是冲突的,第二、即然说的不是同一种价值,又怎么能牵强引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呢?
价值理论,实际上说的是货币!货币!货币!货币!你们明不明白!
而货币(价值)是不可能计量具体的财富(使用价值)的?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批评的拜物教。
任何价值都会的形成都会依附在使用价值(财富),可以说不无在虚空的价值,只不过使用价值不一定随价值量的增多,而增多,有可能减少,但价值不可能脱离使用价值的载体。
要计量使用价值,货币(价值)是不可用来计量具体的财富的,它只能使用一种“物质产品平衡表”(苏联集团使用过,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平衡表,而不是价值或者GDP)来表述。
而所谓的
作为生产总值的GDP,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是根本不存在的一个概念,因为异质物是不可能相加的,而且作为生产涵数和生产力的只能是机器,不可能是价值量。
1930年,
凯恩斯在《货币论》一书中针对这种国民收入的统计含义提出疑问,对GDP被称为生产总值提出反对,
GDP统计中的各种产品是异质的,怎么可以加总在一起表示实物产出呢?实际上,这种加总和指数问题在理论上是有确定的结论的,即只能是单一产品或稳定状态增长(即所有的产品按同样的比例增长),比如说有苹果和梨两种产品,如果它们的增长率都是10%,可以确定的说产出的增长率是10%;但如果苹果的增长率是15%和梨的增长率是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指数的。这一问题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比如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异质品世界来讲,说GDP增长8%,显然不如说去年生产的是21寸电视而今年生产了29寸的电视更清楚。
对于物价指数的统计也是如此,这种统计只能在单一产品和稳定状态下才是可能的,比如苹果和梨的价格都增长了10%,可以确定的说物价上涨了10%;但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15%和梨的价格上涨了5%,或者价格同时上升而苹果和梨的产量比例变化了,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物价指数的。前面所举的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人民币的汇率出现的尴尬结果就是一个例子。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中也说,物价指数的统计可能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变化,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如果物价指数的统计考虑产品的质量变化,由于产品的质量变化太快(比如电视机),那将使物价指数的统计失去意义,因为只要质量变化了就要把它视为一种新产品而不能与原来的产品构成时间序列的指数。联系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实际,现实中物价指数统计的困难远超出前面的例子,不仅产品的质量经常在变动,而且新产品层出不穷。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一问题,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计算是以1990年为基期的,而如今在市场上几乎难以找到与1990年完全相同的产品,更不用说占消费支出很大比重的新产品。显然,这种物价指数的计算与实物量的统计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