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0321 16
2019-12-19

商品价值量指的是一定商品量交换货币数量。商品价值量分为总商品价值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总商品价值量是总商品数量交换的货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是单位商品数量交换的货币数量——即价格。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我们用m表示总价值,P表示单位商品价值量,Q表示商品总数量,T表示总劳动时间,Lp表示劳动生产率,K表示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

有以下关系存在:

m=PQ(或P=m/Q

Lp=Q/T

K=m/T(或m=TK

m=TPLp

P=K/Lp(或K=PLp

假设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K一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价格)P与劳动生产率Lp成反比。

假设总劳动时间T与价格P一定,商品总价值量m与劳动生产率Lp成正比。

显然,与劳动生产率Lp成反比或成正比是不同的商品价值量,而且还有一定的条件。

有人认为总价值m与劳动生产率Lp无关,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义是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K一定,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K一定,总价值m只与总劳动时间T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Lp无关(m=TK)。但是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很难是一定的,一般是变化的。所以说总价值m与劳动生产率Lp无关是错误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严格来说是这样:

总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正相关(不是成正比)——m=TPLp

单位价值与劳动生产率负相关(不是成反比)——P=K/Lp

有关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争论可以到此为止了。不是反比不是正比,是负相关是正相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9-12-19 14:21:51
小孩子过家家,小孩子玩尿泥,小孩子一会儿是奥特曼,一会儿是超人,一会儿是孙悟空,一会儿是小仙女。


石公主说,要有光,地上就有了光。

石公主说,要有学术,身上就有了学术,

石公主说,要有大师,身上就有了大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19 14:51:56
你看看你的德性:



商品价值量指的是一定商品量交换货币数量。商品价值量分为总商品价值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总商品价值量是总商品数量交换的货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是单位商品数量交换的货币数量——即价格。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

我们用m表示总价值,P表示单位商品价值量,Q表示商品总数量,T表示总劳动时间,Lp表示劳动生产率,K表示单位劳动时间总价值。

有以下关系存在:

m=PQ
第一,你不要篡改约定俗成的马克思的术语。当然,你完全可以“独创”你的“石开石价格理论”。这个很不道德,很不专业,太没有教养。

第二,你的智力,实在低下。

你看,总价格,是价格。单位价格,也是价格。那么,总价格,单位价格,二者的量纲单位应该一致。对吧?

但是,你的石氏总价格,单位是元,你的石氏单位价格,量纲单位是元/头,元/个,元/片。



你智力低下,又缺乏教养,根本不适合搞任何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19 14:52:49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的关系
目前, 理论界在此问题上, 争论较多, 主要观点有: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没有关系
陈孝兵和李广平认为, 劳动生产力的变化, 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 并不能使“ 同量劳动” 所创造的价值量发生变化, 只能使“ 同量劳动” 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发生改变。 商品价值量只能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而不是由劳动生产力的变化所决定。 不论劳动的生产率如何, 从而, 不论生产的量以及个别商品的价格如何变 化, 大小一定的劳动日, 总是表现为相同的价值生产物。
2.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刘解龙认为,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并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是劳动复杂性提高的结果, 我们甚至可以将它们作为对同一问题的两种表述。 从一般角度来说, 劳动生产率比过去某一特定时期提高了多少, 也就意味着劳动复杂性比过去提高了多少;同质商品在同时间内的生产量增加了一倍, 也就意味着劳动的复杂性或劳动强度提高了一倍, 折算为计价单位的简单劳动量增加了一倍[ 2] 。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同方向、 但不同比例的变化
李建兰认为, 对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商品价值会降低的原理, 不能笼统或机械地理解。 劳动生产率提高, 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 并不等于使“ 同一劳动时间” 生产的商品价值降低, 更不会使同一时期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降低。这是因为, 商品的价值与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是不同的。 商品的价值是由转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两部分构成。 在物化劳动的消耗不变的情况下,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同方向、同比例变化;与单位商品价值成反方向、但不是成反比例变化;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成同方向、但不是同比例变化。
4.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的关系依劳动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存在多种情况
马艳、程恩富认为, 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动是由劳动的客观条件变动而引起的, 劳动的主观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那么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而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动是由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动引起的, 劳动的客观条件没有变动, 那么,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动是正方向变动。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外延增加或减少) , 一种情况是自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 但是, 密度社会必劳动时间增加了, 即在同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 劳动复杂程度和强度提高, 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动是由劳动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共同变动引起的,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动方向不确定, 也可能是正方向变动也可能是反方向变动。
5.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依劳动的实际耗费不同存在多种情况
汪玉奇认为, 在考虑实际劳动耗费的形式时, 劳动生产力的变化与价值量的关系存在着多种情况。一是在劳动时间的自然长度不变, 且劳动的强度与复杂程度不变时,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两者的关系成反比。二是在劳动时间的自然长度不变条件下, 假设这一次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主要是通过脑的生产耗费增加来实
现的, 则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成正比关系。三是在劳动时间的自然长度不变时, 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条件下, 主要是因为使用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 它一方面减少了体力耗费, 另一方面又要求劳动者增加脑力耗费, 以适应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的操作要求。当一减一增在量上达到某一比例时, 商品价值量不变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19 14:53:44
二、部门劳动生产率与部门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目前, 学术界在此问题上也有分歧, 主要观点有:
1.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量无关
白暴力认为, 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与部门单位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无关。 既然形成价值量的直接因素就是生产商品的部门平均劳动时间, 因此, 一个部门单位( 同一) 劳动时间直接形成单位(同一) 价值量, 这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
李仁君认为, 部门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力无关。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 某一部门商品的价值必然是由该部门内的生产者加权平均的结果。这样, 该部门商品价值总量必然等于部门个别劳动投入时间之和。 所以, 只要劳动投入时间不变, 不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 部门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2.部门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存在成反比、成正比不确定的情况
蔡继明认为, 从比较利益出发, 只有不同部门的比较劳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 由比较利益决定的比较价值才是反映部门间交换关系本质、调节交换比例的真正的社会价值。 只有当两个部门比较生产水平相等时, 马克思有关部门平均劳动生产力与价值量无关( 就部门商品总价值而言) 或与价值量成反比( 就部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言) 的原理才能成立。 就不同的部门而言, 比较生产力特别高的部门的劳动同样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 它在同样的时间内, 比具有社会平均比较生产力水平的部门劳动创造较多的价值。也就是说, 部门的价值量与比较生产力成正比 。
3.部门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存在着不变、同方向变化的情况
赵爱清认为, 关于部门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要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当部门总商品处于供≥求状态时, 该部门投入的劳动量等于或超过了社会分配的社会必要劳动, 社会认可的价值量, 即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既定。当部门总商品处于供≤求状态时,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 更多的劳动被投入或转移到总产品中去, 这部分劳 动能够被社会所认可而形成价值, 从而总商品的价值量会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9-12-19 14:54:51
三、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上, 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且比例系数为一
白暴力认为, 由于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或降低) 就是该部门生产单位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降低( 或提高) , 而后者直接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所以, 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比 。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其幅度小于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康秀华认为,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 它们之间是呈正比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虽然成反比关系, 但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的幅度要小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这是因为, 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 其生产商品的时间必然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因而可以取得超额利润, 使其单位
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的幅度小于其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存在着成反比、不变和正比三种情况
赵爱清认为, 关于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要区分不同的情况来讨论。
当部门总商品处于供≥求状态时,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变化。当部门总商品处于供≤求状态时,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商品价值量可能不变, 也可能提高。 若单位商品价值量由最劣等生产水平下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那么, 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伴随着最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增加;如果在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 最低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变, 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 。
4.部门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成反比的关系
邹新树认为:因为商品中新创造价值量 V + M 取决于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 这部分价值量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是, 在商品价值中, 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C 并不与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 单位商品中新创造价值量 V +M 取决于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 这部分价值量与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是, 在商品价值中, 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 C并不与该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单位商品价值 C+V+M 并不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例。 同时,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力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也不断提高, 劳动产品价值所包含的 C 部分比例不断增大, 这就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单位商品价值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总之,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不能成立。 这个命题只有在一种极端的假设前提下成立, 那就是劳动产品中不包含任何物化劳动, 即在该商品在生产过程不凭借和消耗任何生产资料时, 它完全是活劳动的成果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