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55 4
2010-04-05
100天以前,我在《关于中国房价必然高企的本质和趋势的提纲》中指出了中国现阶段房价必然高企的理由和趋势。
参见本论坛: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665259-1-1.html
当时显然没有人注意到我在指出房价高企的原因中“遗漏”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也没有人指出我的这一疏漏。
那么是我们故意不知道这个政府导向的作用吗?显然不是,更有可能是或者说更值得担心的是,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当作了客观(可能)发生的事实。
我们知道,政府政策在经济学市场理论中从来都是外生变量。也就是说,政府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非规律性——其有时候是逆向市场规律而动的。
我们知道在房价非理性腾贵的背后有政府利益驱动的因素,但我们希望政府能够从所谓的人道出发干预这种令大多数人喘不过气来的房价。
我们的出发点是错误的,从人道或者伦理的角度来判断经济问题从来就没有正确的可能性,但这次我们好像正确了。
从中央政府发文禁止国企再进入楼市到官方的新华社连发5篇报道批评高房价,我们好像看到了政府打压房价的动作。
但是这种打压是因为我们希望政府压制房价的结果吗?根本就不是。因为政府除了靠批租土地以外,其实没有任何可以推动经济的办法,因为:
中国的经济是主要靠简单劳动力推动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型经济体制。
一、中国的教育僵化死板,这种教育体制下不可能有创新能力的劳动力
这种教育体制文科上连新概念作文都要扼杀,理科上片面追求套用公式而不是培养学生自行发现教材中公式的来由,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更高层次的领悟而停留在现有书本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堆积中。所以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可能塑造人才。
二、中国的人力资源体制浮躁、虚夸、麻木不仁
我们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乐于陷入繁忙的考核流程和工资成本的表单制作中。他们是通过表格来认识人,而不是通过实际接触来认识人;他们是通过数字来评判人,而不是通过事实来判断人,所以他们不可能去发现人才,更懒得去培养人才。
三、我们的生产是靠和人口规模相匹配甚至是高于劳动力投入比例的资源投入来推动的
实际上,金属、能源、粮食三大生产资源我们已经基本上全部是纯进口国。说基本上,是指:这三项中个别种类我们尚自足以外,其余我们都是靠进口。说全部,是指这三项的每一项我们都是依赖进口。也许有人说粮食上我们还是自给的,但不要忘记,我们的14亿人口中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人口数仍然是9位数。
四、我们经济的本质是资金密集型
因为(一)所以我们不可能走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因为(二),所以我们不可能走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因为(三),所以我们不可能走资源密集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俄罗斯这样地广人稀,人均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倒是选择这样的道路。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经济。

说我们是资金密集型的经济,不是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不缺资金,而是指,我们的主要经济发展动力来源是资金推动。即:依靠资金量来堆垒出经济发展量。
一方面,在产业上,资金作为最急功近利和流动性最大,最不安份的经济资源,其必然追求一种短期内立竿见影的生产方向,于是我们看到,我们的生产除了服装鞋帽以外就是玩具。因为这些生产是最不需要知识,最不需要技术,最不需要经营管理和组织才能的。另一方面,在商业上,资金作为最目光短浅,最利欲熏心的经济资源,它把商业经营还原成了单纯的买卖和寻租食利。上个世纪,我们经济体中的倒爷是单纯的买卖行业,但随着资本的集中和利润一般化的趋势,资金开始倒退回寻租食利的活动中去。这其中,一方面,资金以赤裸裸的货币形式在权力面前大跳脱衣舞,使得权力可以通过资金来寻求这两者的共同获利,另一方面,资金本身更加害怕任何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宁可单纯追求借贷利息。

在单纯的买卖和寻租中,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种买卖比单纯买卖自然资源更加不需要知识。为什么?
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从来就是基于其生存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上积累和发展的。其积累越多,发展越快,其中就越是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才能。
从最简单的矿石开采出来,到精密的机器成品,机器越是精密,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含量就越高。而倒买倒卖自然资源不需要任何关于这种自然资源最终可能被制造成的那种东西的知识。这一点和倒卖人口是一样的,倒卖人口不需要任何可令人这种东西附加值提高的知识的知识。他只要知道有一个价格差,买卖就可以进行了。

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资本、劳动
其中土地是所有生产条件的基础,而政府批租土地实际上不仅不需要任何管理上的才干也不需要任何其后进行的生产活动的知识,甚至连价格差都不需要知道,我们的政府所批租土地是凭借权力获得的,其获得成本为零。只要批出去,其所获收益几乎全部归批租的权力人所有——这里,这种收益是以现金计算还是以政绩计算不在我们讨论范围。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我们的政府中的公务员是世界上最无知的公务员,其实那个说无耻的没有说无耻,是我们听错了,应该是无知。


既然,政府批租土地需要如此的无知,需要如此的不动脑子,为什么突然现在要打压房价了呢?
我们说,房价高低和住不起房子的人没有关系,这一点李嘉图在驳斥马尔萨斯关于对粮食的迫切需求会自动降低粮价的时候说,只要劳动力买不起粮食,那么哪怕饿死也和那些堆在仓库里腐烂的粮食没有关系是一样的,况且,住房和粮食相比距离作为生存必需品而言更加遥远。我们不得不承认任志强说的某些话是正确的,如果每天只吃50克米饭是生存的最低要求,那么低于这个50克就会导致死亡,而对于住房来说,如果买不起房子,那么租住房子并不会导致死亡,进一步地,住得像猪一样也不会导致死亡,只要畜生能活下来的地方人也能活下来。所以,房价高低和低收入者对住房的迫切需求没有关系。那种大量没有购买力的迫切需求非但不会压低房价,反而会导致这样一种预期:有那么多人需要住房,尽管他们现在买不起,但不能保证他们永远买不起,因为他们可以在迫切希望结婚住房的压力下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潜能去挣钱,从而变得买得起,所以我们现在的房价尽管上涨,以便将来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切莫因为小看了穷人挣钱的能力而放走了自己赚得更多的机会!

一个只懂得靠批租土地来推动经济发展和一个只知道靠倒卖资源来赚钱的资本家阶级勾结在一个国家里,那么我们看不出为什么一群像牲畜一样靠性欲繁殖后代,只知道结婚生孩子的百姓可以感动他们压低房价。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政府要打压房价了。

让我们回到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和那经济学历史上著名的辩论时代。
正好是两百年前的这个时候,以垄断土地资源为代表的地主资本和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代表的产业资本进行了一场大辩论和政治角逐。这场辩论和斗争的结果以土地资本溃败而告终。表面上,那场斗争是以产业资本的代表李嘉图要求进口谷物压低粮价,从而压低劳动力成本表现出来,但其根本实质是产业资本和土地资源这两者争夺生产力发展的镖旗。换句话说就是,究竟是靠垄断自然资源,进而通过令资源稀缺来获得收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还是靠放开生产要素,进而通过令生产要素的价格降低来便于生产的丰富成为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在这场斗争中,产业资本获得了决定性胜利。

我们现在的政府要控制房价,从来就不是因为穷人买不起房子,而是房价进而连其租金价格都上升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我们脆弱的、靠简单加工作为基础的生产性活动已经无以为继。这其中,一方面,劳动者所生产的服装鞋帽类简单加工品严重堆积,另一方面,由于耕地不断被营造高楼所占用导致粮食价格上扬从而劳动力价格无法压低,这两方面严重积压了简单加工生产型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这其外,一方面是利润空间被严重积压,另一方面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价格(房价为其表象)连续腾贵,进一步逼迫产业资本退出经营。但是,产业资本大量地不断地退出经营的过程必然表现为,小资本先退出,而且是越小的资本退出越早,越是小资本家,越是更快沦为被雇佣的工人,越是中小资本,越是容易因为经不起风险和波动而被大资本收购或者吞并。这些中小资本家加入工人受雇阶级,必然导致原先处于受雇人群中较为优越的阶层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他们中的任何部分失业或者被迫要求更低的工资都进一步地丧失了对自有住房的购买力和偿付能力。如此多的中小企业关门停业,必然使得政府的税收来源减少。不要忘记,在一个既定比例下,一定是税收面越广,获税总额越高。政府开始看到,他们靠批租土地获得的收益增加正在被税收所得的减少所抵扣掉。这种抵扣不仅来自中小企业的歇业和倒闭,而且来自产业资本中的大资本停止经营后转向土地的炒作和楼房的倒卖,也就是说,明明应该去经营后交税养活政府的,现在反过来朝政府的银行贷款后去炒楼炒地皮了,如此一来不仅避开了税费支出,而且还能另外拿钱。手续很简单,因为是大资本,所以不难获得信用去买地皮炒楼,但还款抵押标的是楼宇而不是自己的资本,也就是说,一旦政府的银行要催款,大不了是拿了楼盘去还银行,大资本家自己是一毛不拔的。而因为经营性用地需求减少和穷人买不起所导致的楼盘滞销,进一步导致贷款坏账上的风险完全是银行方面,银行若有动摇,政府有垮台的危险。
政府作为一个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天生的祸害,从来就是只允许它祸害别人而不允许别人祸害它的。当政府看到自己的批租地皮使得自己不仅收益上没有了增长,自己的权威反而要被动摇的危险时,政府不干了。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政府要压制炒买炒卖地皮和楼盘,但政府会在什么地方动刀呢?我们知道,一线城市:四个直辖市,各省省会城市和某些概念炒作地区是经营活动最密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的经营活动大规模减少,那么政府的税收是受损最严重的。与此同时,这些地方的物价水平已经很高,而房价即便下跌较多也不会令劳动阶级立刻能买得起房子,所以这些一线城市是最最容易动手的地方。不仅从收入平衡上说,大城市是房价和地价最容易下跌而无损政府的地方,从产业结构上说,也正是这些大城市最应该动房价和楼价。为什么?
大家可还记得,我前面否定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很多方面,唯独没有提到劳动密集型。我相信更多的人喜欢提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但我一般不这样提,因为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概念之间是有矛盾的。这个方面留待以后讨论。这里只需要我指出,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吸引,绝对不会有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民工潮,并且,中国的资本从来不喜欢劳动力尤其是简单的能力低下的劳动力稀缺的地方。中国的资本家从来就是不管市场需要不需要,能够买多少劳动力就购买多少劳动力,当然不是不计成本地购买而是尽可能多地购买(关于这一点如何理解,参阅本人博客中的《论政治经济学之一》)。这一点对大资本尤其适用。而且中国的大资本不喜欢劳动力的流动。他们更喜欢众多的劳动力挤兑在一个狭小的劳动力市场,这样劳动力之间的竞争更加惨烈,而如果房价过高,高到劳动力从大城市退出,那么这些喜欢雇佣大量劳动力的资本就面临一个劳动力相对分散的市场,这是这些资本所不愿意看到的,何况跨地经营或者异地经营的成本总要高于在原来的一个地方经营。

所以,现在是普通劳动阶级希望房价下跌,资产阶级狙击房价下跌,政府不希望房价上升,而只有那些专营土地的资本或者说地产阶级仍然希望房价继续上升。但是,正如马尔萨斯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也说明了正确的人口原理一样,我们不能说中国的地产阶级不会说出一些正确的话。

未尽之处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6 20:06:32
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20:55:07
分析各阶层对房地产的心态,细致入微,令人信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21:12:28
lz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6 21:28:42
大作拜读  如醍醐灌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