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商学院的博士培养有几个方面存在困惑:
(1)博导一个导师带上几十个博士生,最多的一届一个导师招了15个博士,但是导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和指导学生。
(2)毕业标准一年之内最多调整达到3次,不断提高,部分学生好不容易看到毕业希望了,新标准一出,又绝望一次。如2010年招生的脱产博士发表论文的第三级标准为:“管理科学学报、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已发表的国内期刊论文被SCI、SSCI全文检索,已发表的国外期刊论文被EI检索 ”,2010级以后(含2010级)的统招博士生(公费)必须在前3级期刊上至少发展1篇论文,才能毕业。
(3)双重标准,在职和不在职的学生执行的是双重标准,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没有双重标准,意若何为?
(4)近三年学费分别是12000,14000,和1700一年,增速远远超过GDP和CPI。
(5)历年招生规模在100人次以上,但是进来的人多,出去的人少,存量巨大,学校是不是应该反思?招生这么多却毕业不了,学生是否应该承担部分责任?难道学生要承担全部责任,包括精力、时间和财力?
大家讨论一下:这是学术专制,还是提倡的学术创新?如果你想读博士的话,你还愿意继续报考中南大学商学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