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滢 发表于 2010-5-15 23:59 
我只是一个大一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经济学不久,所以自己的思想根本不成熟系统,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思想比较活跃。希望能得到各位前辈、能人的指点。
我们这学期开了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现在学了半学期了,突然发现有些东西和我们的现实社会是矛盾的,不知道是自己理解错了还是真的就是这样。
首先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现在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问题,是不是加了一个特色就可以改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了呢?社会主义最少应该可以保证大部分的人的正常生活,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却存在着太多的贫困地区。
其次我认为外在呈现出的各种学术说法与现实生活的问题,就像最近几年我们的物价可以说是飞涨,但是发表的文章从来都不承认是通货膨胀,今天坐车,听到有人说大蒜现在居然已经涨到十几块钱一斤了,这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再说工人的工资,我们现在的社会,工人还是占有很大一部分的,在伴随物价上涨的同时,说是给工人涨工资,其实是什么样呢?大家不免想一想,我们生活的每一项支出都在上涨,可是工资的上涨却少得可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水费上涨,电费上涨,东北的取暖费上涨,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的费用也在上涨,就算每样涨的都不多,但是都算在一起,就比较可怕了,最起码是工人涨的工资所不能及的。所以说,给工人涨工资在我看来也是一种麻痹手段,其实并不能保证大部分人的好的生活。
最后说油价上涨,最近几年无论外界油价是什么状态,我国的油价是一路上涨的,出现比较多的情况是,大幅上涨之后引起社会不满,然后进行小幅下调,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说这是合理的呢??明明就是跟涨不跟跌!
我认为这些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富人钱多的没地方花,去炒房,穷人没钱,住不起房,好一点的能租房,差一点的只能睡马路了!
再次重申,我只是一名大一学生,自己也知道这些观点都非常片面!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希望大家对我的思路提出建议。
难得,让我回想起93年上大学的时候,也跟你一样,发觉现实的社会与书本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教完全不一样,困惑、迷茫着。。。
开始从当时火热的邓选第三卷开始看,看了整个通宵,发觉:除了发展是硬道理之类的废话,什么也没有;
接着,追溯到毛泽东的思想,除了矛盾论和实践论。。。也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东东;
继续追踪到列宁那里,很幸运,第二卷就发现了他写的巨著《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认真研读了一学期,对照我们这十几年的历史进程,终于明白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了。。。。
最后才找到马克思的资本论,花了一年时间陆陆续续看完,对整个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是觉得太抽象、晦涩难懂。
就冲列宁说的不读懂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无法理解马克思这句话,毕业后,我买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大小逻辑学一整套,硬啃了半年,人都差点奔溃了。。。。
黑格尔哲学的中译本让我大倒胃口,看得是云里雾里。。。自此对哲学再无丝毫兴趣。。。
这时已经毕业在国企工作,对传统体制有了深入的了解,再加上近距离的接触温州、台州等资本主义的典型发展地区,就如同马克思当年对英国资本主义的考察那样;
在重新捧起资本论的时候,那种感觉跟在学校里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不甚了了的地方很快就豁然开朗,想写一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念头油然而生。。。。。
当然,开始的时候,怎么写还是没有头绪,也在犹豫是否结婚以后再写。。。。就像马克思说的科学研究就像是在地狱的入口,是不允许任何的犹豫的。
后来2000年的时候,由于个人的重大变故,终于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当时,各种资料收集了不少,思路也逐步清晰,基本沿袭马克思的演绎思路(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更好的),以浙江、广东等资本主义发达地区作为典型分析对象。。。。。
现在回想起来,躲在小屋子里写很辛苦,不过当时是兴奋的,随着思考的深入,自己的收获是越来越多,真印了古人的那句话。写书的时候,每句话、每个论断都需要基于社会现实的反复的斟酌和“思想的实验”,后来在与别人(包括与本论坛版主whm303等人)的沟通中,就发现一般人思维的粗浅、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
历时一年多,30万字的《资本与改革》的草稿写就,遂离开杭州前往北京,没想到出版的路更是艰辛,这是后话。
别的不说了,看了我写的《资本与改革》,你 起码可以少走弯路,抑或可以站在我的肩上,继续向前。。。。